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可行性研究报告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现状及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内容第四章建设地点及条件第五章建筑方案第六章环保、节能与抗震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八章项目评价及结论第九章附表、附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XX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二、建设单位:XX县人民法院三、项目法人:四、拟建地点:XX县新区文化西街南侧,具体位置见规划总平面图。
第二节编制依据一、XX县人民法院设计委托书及相关要求。
二、建设局、土地管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XX县人民法院提供的地形图。
四、《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五、《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138-2010。
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八、国家及地方现行规范、规定(详见各专业说明)。
第二章现状及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第一节现状XX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
介于东经106°30'~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
XX县地势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两侧低。
海拔高程在1295~1951米之间。
全县东西宽66公里,南北长110公里。
总土地面积7130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12.8%。
地貌类型:南部为黄土丘陵区,北部为鄂尔多斯丘陵,两大地貌单元。
处于毛乌素沙漠间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半干旱与干旱的典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里沙漠化严重,沙漠是主要地貌之一。
县内无大河流,南部只有几条季节性河流。
日照充足,蒸发强烈。
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200mm左右,蒸发量却是2000mm以上。
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风沙、霜冻、冰雹、热干风等。
其中以干旱、风沙对农牧业危害最大。
XX县自然条件独特、物产丰富。
野生植物资源较丰富,如甘草、苦豆子、麻黄草等,有药用价值,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食盐、石灰石、石膏、芒硝等,储量较为丰富。
总规划面积为3.45平方公里,至2003年规划人口为5万人,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已初具规模。
XX县为全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务院认定的贫困地区之一。
XX县人民法院每年受理各类案件4200余件,而且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天开庭15~20件,现有审判、办案条件已不适应当前审判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的背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法院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和建设,认真落实重心下移方针,以基层基础建设为工作重点,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层,以充实基层力量,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在解决基层困难上办实事。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组织修订的2010版《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根据XX县法院审判工作和审判法庭综合大楼的实际情况,迁建法院审判法庭综合大楼亟待解决,该项基础建设对于实施十二五规划和保障XX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参与诉讼。
法院审判综合大楼既是干警的工作场所,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司法诉求,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的规模与设施的完备程度,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很大影响,也对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有着很大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形象,促进司法文明进步。
基层法院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也是法院工作的根基。
在群众眼里,基层法院就是党和政府,人民法院工作对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更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法庭硬件建设,切实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可以减少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的必要性一、XX县法院现用审判法庭综合大楼状况(一)XX县系革命老区陕甘宁的核心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多年来政府城市建设在法院基础建设上虽有一定投入,但成效甚微。
XX县法院现有审判法庭综合大楼建于1998年,共有五层,建筑面积3275.21平方米,包括办公室32间、审判法庭3个、会议室1个、机房等用房,由于当时限于旧城改造原因,审判法庭综合大楼在选址、建筑面积、结构布局等方面均不科学,而且不宜于再改建、扩建,办公区和审判区布局不合理,各类用房与审判工作不匹配,审判法庭综合大楼的职能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迁建审判法庭综合大楼也是顺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形势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社会矛盾纠纷涌向法院,案件数量和种类不断上升,法院受案数量呈井喷式上涨趋势。
近几年,XX县法院年均受理案件4000件以上,而且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审判任务愈来愈重,当务之急需要配置信息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基础设施以适应审判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XX县法院现用审判法庭综合大楼存在的主要问题1、立案大庭和诉讼服务中心合用一个办公场所,面积只有二十多平米,严重影响了诉讼服务中心八项职能的正常运行;2、仅有的一个会议室只能容纳50多人,而我院现有正式干警及聘用人员已有100多人,每次召开全院干警大会时,就会出现拥挤不堪的尴尬局面;3、干警所用办公室数量严重不足,多人合并办公,甚至占用资料室用于办公;4、档案室现存1958年至今业务卷宗档案和行政文书档案二十多万册,实际使用空间已超饱和状态,而且今后每年平均还要存放4000多份档案,现在档案室已无法存放,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5、机房面积太小,无法按照要求和标准安装数字化设备,致使法院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6、现有审判庭3个,其中最大的审判庭也只能容纳六十多人旁听,在审理一些重大案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时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旁听需求,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加之各个业务庭每天排期开庭多达十件以上,造成审判庭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7、审判法庭综合大楼后院无停车场,现有办案车辆停放困难,审判执行工作中扣押车辆则长期租用场地存放。
8、案多人少矛盾特别突出,每人年均办案在320件以上,干警身心压力巨大,现有办公楼没有可供干警休憩健身的休息、娱乐、运动场所,致使多数干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今年先后已有三名干警因患重大疾病手术治疗,最重的一名手术费花去七十多万元,最轻的手术费也花去近二十万元,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效率和质量。
上述列举的几个主要问题已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XX县法院审判工作正常发展的一道瓶颈。
第三章建设内容及规模审判法庭综合楼主楼地上5层,生活用房地上2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2580.25平方米。
建筑高度23.65米,建成后年受理各类案件4200余件。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条件第一节建设地点在XX县新区文化西街南侧,这里交通方便,道路通畅,既方便新区群众,同时也照顾到老城区群众。
第二节建设条件一、市政条件1、该项目位XX县新区文化西街南侧,不需要新建道路,交通便捷。
2、沿城市主要干道文化西街有城市综合给排水、供热、供电、通讯管网的铺设,场地内雨水及各种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本工程具备水、暖、电接通的条件。
二、自然条件1、年平均气温8.5℃2、最冷月份平均温度-8.9℃3、最热月份平均温度23.4℃4、年平均降水量200mm左右。
5、年平均蒸发量2000mm以上。
6、最大冻土深度1280mm。
7、平均风速3.1m/s。
8、主导风向:西北风。
9、年最大风日数24。
10、年沙暴日数2211、年日照对数2800~3000h。
12、年日照百分率68%。
13、无霜期140~170天14、抗震烈度:六度设防第五章建设方案第一节设计原则一、根据XX县委、政府、建设局、土地管理局有关标准的要求,合理分配业务技术用房等指标。
二、按城市规划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注重法院内部功能分布和交通流线,并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
三、本着立足现有的各种情况,合理安排控制投资,在资金使用上注意轻重缓急,适当考虑长远发展的精神。
四、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营造公正、廉洁的人性化审判空间。
五、严格执行各项法规,满足消防、环保、抗震以及供水、供电、通讯等市场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3、《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138-201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2、建设地点:XX县新区文化西街南侧3、抗震设防烈度:六度4、耐火等级:地上均为二级,半地下室为一级。
5、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6、建筑使用年限:50年。
7、总建筑面积:12580.25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11025.31平方米生活用房地上建筑面积:1318.70平方米生活用房地下建筑面积:236.24平方米8、建筑高度:审判法庭综合楼23.65米生活用房10.05米9、建筑层数:审判法庭综合楼地上5层。
生活用房地上2层,地下1层三、总平面设计XX县人民法院占地15572平方米(约合23.4亩),场地呈“矩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156米。
1、出入口及道路系统场地主入口设在北边,场地内设一环型道路,以满足使用及消防部门相关要求。
2、停车场地为保证法院良好的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规划中在院内主入口附近设置停车位,对外来车辆进入院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主楼北侧设置扣押车辆停车场,以满足使用要求。
3、绿化系统入口景观绿化、楼前开敞空间绿化、道路绿化以及院内周边绿化,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
在景观上形成了意味无穷的视觉效果,极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更有效的保证了院内的环境质量。
4、功能分区场地内主楼正对场地主入口,南北朝向呈“一”字形布局,北侧为生活用房,与主楼二楼通过连廊联系。
四、平面设计主楼各层主要功能为:1、一层平面主要功能为大法庭、小法庭、羁押室、立案大厅、执行大厅、档案室、机房等;2、二层主要为小法庭、廉政教育中心、办公室等;3、三层主要为中法庭、小法庭、办公室、会议室等;4、四层主要为办公室、150人会议室等;5、五层为多功能厅(大会议室)、荣誉室、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等;生活用房各层主要功能为:1、一层平面主要功能为法警训练室、车库以及餐厅和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