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葫芦丝第一课时教案

葫芦丝第一课时教案

葫芦丝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节课
教学对象:无基础的高一学生
教学课时:一课时(星期三校本课)
教学准备:葫芦丝、书、谱架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葫芦丝,培养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合作意识。

(2)通过示范、模拟等方法,迅速掌握基本呼吸方法及演奏站姿。

(3)学生了解葫芦丝以及它的构造,掌握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姿势、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学会演奏姿势并掌握基本呼吸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听导入
学生聆听教师演奏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认真感受葫芦丝的独特,提高对葫芦丝这个乐器的兴趣,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用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葫芦丝
(1)出示葫芦丝图片、以及构造片
的幻灯片。

(2)介绍葫芦丝,还有构造和发音
原理。

教师: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葫芦丝,看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叫什么名字呀?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这学期就是学习手上拿的这个乐器—葫芦丝,是流行与滇西等傣族地区的一种乐器,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民间歌手一般都是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

葫芦丝的构造比较特殊,材料全天然,纯手工制作。

它是由葫芦、主管、
簧片、附管组成,主管开有7个孔,音域3. 5 6 7
...1 2 3 4 5 6附管持续发一个音。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善于表现细腻的感情。

(3)吹奏葫芦丝应该注意卫生。

可准备干净的手帕,用后及时
擦洗。

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葫芦丝,以防“病从口入”。

2.学习吹奏葫芦丝的姿势以及按孔的手形
教师:手持葫芦丝的时候便于演奏,手形要求尤为重要。

应避免这几种姿势:倒腕式、机翼式、孔雀开屏式。

注意演奏的时候两个食
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面,这样会影响演奏的灵巧和美观。

演奏一般都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强调无声)学生练习手形。

教师:吹奏的时候可采用站姿、坐姿两种,不论哪种姿势,身体都要保持自然端正,与身体的夹角保持40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

手指手腕放松,手指不可抬得太高。

学生进行训练,好的同学可以做示范。

双唇放松并有控制的含住吹口,学生再按要求进行练习。

3.吹奏的呼吸方法
教师:刚刚同学听到老师在上课开始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在演奏出美妙的音色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吹奏的呼吸方法。

吹奏葫芦丝的低音是气流要强,吹奏高音的时候只能缓吹,如果用气太猛的话,会损坏簧片素质毫无乐音感。

吹奏时气流的强弱不能,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如3. 5.这两个音,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也会遇到。

同学们练习的时候要把气息控制好。

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人们常用的呼吸方法有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由于葫芦丝采用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在换气时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口为主,呼出的时候要控制气息,是气流均衡。

一口气先吹奏10—15秒,练习后吹奏20—30。

学生开始练习气息,然后进行缓吹的练习,吹奏干净的筒音
三、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