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穹顶之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
看《穹顶之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1
今天看到柴静的视频,我更加深刻的确定了这种想法。
“浮躁、贪婪、透支”。
这就是我,对于如今中国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环保领域上,还是各行各业状况上,唯一的看法。
而我们,将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自私,最后我们一起去消化我们种下的恶果。
现在经济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产泡沫的恶果;现在的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厂、大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现在我们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做的孽。
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们承受的,便是父辈们做的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闹剧中,有没有赢家呢?也许也是有一部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赢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厂企业主,他们用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取了属于他们的“暴富”。
或许他们的情况比大多数悲催的老百姓好一点,至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移民。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现实都在向我们宣昭着这样
一种客观现象:有钱(不管是赚的还是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术本事还是厨师护士这样的手艺)、学习好(不管是申请到
PHD还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
所以科学家出去了,中国牺牲环境代价换来钱的有钱人和靠收税养活的一大群贪污的人,北大清华毕业的精英们都出国留学去然后在国外工作定居绿卡移民了……而祖国,还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们未来的出路和良好归宿吗。
皮将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种自由快乐,还是一种悲凉与伤感?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看《穹顶之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2
我所知道的《穹顶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剧,说的是一天,一个小镇被一个外来的`“穹顶”笼罩,与外界隔绝。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穹顶——原央视记者柴静以此作为雾霾调查
的题目,再贴切不过。
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不知何时起,雾霾在我们身边集聚。
建筑物、车辆和行人的伦廓在雾霾的笼罩中渐渐模糊。
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雾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数为175天,而石家庄则为265天……人们有大半年的时间都生活在看不见蓝天、看不见远方的雾霾中。
那是一种痛苦又无奈的沉闷。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河北省这个钢铁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烟囱随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头顶肆无忌惮地冒出连绵不绝
的废气,灰了蓝天白云,浊了青山绿水……面对柴静犀利的发问,负责人们却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这个坚强的女性面前强词夺理……
看过视频,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时也是灰蒙蒙的一片。
正如一个巨大的穹顶罩住了整个城市,遮住了太阳的光芒,月亮的银辉,自然的生机。
而我们,正是活在这穹顶之下的一群人;我们,正是需要为这自然做出改变的一群人。
看《穹顶之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3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
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每个看完这段视频的朋友们是否会想:为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
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
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
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
准值14倍。
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
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
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
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
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
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
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雾霾最大的****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
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
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然后在进行燃烧。
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
看《穹顶之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4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
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
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