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分)1. 唐代赵蕤说,“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
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齐一之。
为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
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这反映出A.古代政治制度总是相伴而生B.作者对早期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C.君主制度的目的为社会公平D.唐人对早期政治制度有深刻见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古代设立帝王的原因,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贪欲,而是因为社会上的人总是强大的欺压弱小的,狡诈的欺侮老实的,因此才设立大子来管理他们,好让天下公平合理,万众一心。
然而由于天子一人无论多么英明,也不能管到天下所有的地方,所以才设立三公九卿和各级官吏来辅佐他。
因为风俗不同的偏远之地感受不到天子的恩泽,所以设立诸候来治理、教化他们。
”,可见材料对天子、三公九卿及诸侯等的设置是理想化的认识,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2. 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该记载表明A.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D.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材料“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唐代的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故选D。
结合所学,农村集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所以排除A。
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单凭草市不能得出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的结论,排除C。
3. 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
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
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
这表明A.两人哲学立场不同B.宋哲宗善于纳谏C.程颐具有人文精神D.当时政治环境宽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
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没有体现哲学立场问题,排除A;由“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可见宋哲宗并不善于纳谏;程颐只是建议皇帝不要无故折枝,和人文精神无关,排除C。
皇帝虽不高兴,但没有对程颐怎样,可见当时政治环境宽松。
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臣关系4 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
据此可知盐引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意来看,“盐钞”显然和粮食征收没关系,排除A。
材料表明““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这反而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是否冲击当时货币体系的信息,排除D。
由“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可知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故选B。
5. 据《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B.清朝政治信誉扫地C.内忧外患政局动荡D.科举制失去吸引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关键是时间信息咸丰十年(1860年),那个时候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政局动荡,所以往京城应试人数少。
A不能解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故排除。
清朝政治信誉扫地要到1901年《辛丑条约》,故排除B;当时科举制还是有吸引力的,排除D。
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6. 《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
据此可知当时A.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B.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C.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这直接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故选D。
由材料没有反映中英贸易出超转为入超,排除B;结合所学,英国是通过走私鸦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排除C。
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结构的变动7.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爱国救亡精神B.自由开放意识C.民主法治观念D.实业救国愿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由材料“中华民国八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可知本题时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而实业救国是指甲午战后的思想,排除D;由材料来看,没有民主法治观念和自由开放意识的表述,排除BC;结合所学,当时民族危机深重,所以“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爱国救亡精神。
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8. 在梭伦改革之前,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
但是梭伦却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另一方面,却并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
他所允许的,只限于那些在不受逼迫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
这种变化表明A.雅典公民的自由受到限制B.财产权摆脱血缘束缚C.社会财富实现了合理分配D.私有财产得到了保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索伦改革的知识。
由材料“在梭伦改革之前,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
但是梭伦却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可见B直接符合题意。
A和题意没有关系,排除;遗嘱只是反映个人财产的分配,和社会财富分配无关,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财产保护问题,排除D;故选B。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9. 清人出使记录:“议员分为政府党与非政府党两派。
政府党与政府同意,非政府党则每事指驳,务使折衷至当,而彼此不得争执。
诚所谓争公理、不争意气者也。
……政府党,亦曰众党,列于右,以内阁大臣为首;非政府党,亦曰少党,列于左,以其党中之领袖为首。
……议员之额,凡六百七十名,皆择有公民资格者,以秘密投票法选之。
”这一记载描述的应该是A.英国议会上议院B.英国议会下议院C.美国国会参议院D.美国国会众议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由材料“以内阁大臣为首”这体现了存在君臣关系,所以排除CD;而“员之额,凡六百七十名,皆择有公民资格者,以秘密投票法选之”,可见议员由选举产生而非世袭,排除A。
故选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10. 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B.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C.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D.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1821年到1848年”,当时德国四分五裂,市场条块分割,工业革命的成果未扩展到德国,所以不存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条件,排除A;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只是部分符合题意,排除B;结合所学,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15-17世纪,排除D。
材料表明普鲁士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故选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的统一11.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
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这揭示了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
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可见材料是突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故选A。
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B;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是社会主义,所以排除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题意没有关系,排除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12.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
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