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适地适树: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的意义: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适地适树的标准: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产量;立地期望值。

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和改造(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四料:木料、燃料、饲料、肥料。

第三章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种植穴或播种穴的数量。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数量。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关系;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种植点的配置:行状配置(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群状配置培育混交林的重要意义:1、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个体发育与结实:1、幼年期:可塑性大,适应性强2、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开始到结实3—5次为止3、壮年期:大量开花结实4、老年期:枯死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1、幼苗阶段:生长慢,抵抗力强(从种子形成幼苗到1—3龄前)2、幼树阶段:指幼苗成活后至郁闭度的这一段时期,或称郁闭度前阶段3、幼龄林阶段:林分郁闭度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幼林阶段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衰老)阶段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造林经验6条:适地适树、合理结构、良种壮苗、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

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林木果地类型: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净种方法:风选、水选、筛选、粒选、生活力: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答:内因:种子的内含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种皮的结构;含水率(安全含水量);种子成熟度;损伤状况(入库状况)外因: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真菌)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四唑染色法(种子变红);碘——碘化钾;靛蓝染色法(可穿过死细胞);硒盐染色法。

第六章苗木培育苗木培育包括裸根苗培育和营养繁殖苗培育苗圃建立的条件:1、经营条件:建在造林地中心附近(易成活,运输成本低);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靠近居民点有劳力的地方2、自然条件:地形:坡向(东南坡、南坡),坡度(3°—5°);土壤条件:质地(粘土、沙土、壤土);pH值(5.5—6.5);水源;病虫害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菌根菌、磷细菌、抗生菌)播种苗:用种子培育的苗木。

营养繁殖苗: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芽)培育的苗木。

(又称无性繁殖苗)苗木的生长规律:1、出苗期:从种子播入土中开始到幼芽或子叶大部分出土长出真叶之前为止,一般持续一到五周;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长出真叶开始至幼苗迅速生长之前为止,一般为三到六周。

3、速生期:从苗木加速高生长开始到高生长速度下降为止,一般一到三个月。

4、生长后期:由苗木生长速度显著下降开始到苗木进入休眠时为止。

春节生长型:高生长一到三个月。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六到八个月。

插穗成活的原理:关键在于插穗能否生根。

生根部位有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瘤状突起物)、介于两者之间。

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答:内因:树种遗传特性;母树的年龄;枝条的部位(在树上的部位);插穗的年龄;枝条部位差异(本身的各段:应取中间部分);枝条长度、粗度;外因:土壤条件(质地:壤土;水分:适中;温度:20℃左右);湿度(空气湿度85%~90%)、光照。

接穗:用作培育对象的枝或芽。

砧木:承接芽接穗的部分。

第七章植苗造林整地的目的和意义:1、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一次性、艰巨性、多样性)改善小气候、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2、保持水土即增强水土保持效能;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

播种造林:播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裸根苗栽植技术:三埋两踩一提苗(埋-放苗-埋-踩-埋-踩)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用林木的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关于竹子类型见笔记)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混农林业:是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上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征:复合性(要有若干个成分组成,共生互补);系统性(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相交换);集约性;等级性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规划:造林设计、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当做工程项目来对待,和电力工程、水利工程、国防工程、遗传工程等这些工程处于同样的地位。

杉木的生物特性及造林方法?答:1、生物特性:常绿,中性偏阳树种,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根分布在方圆10到60厘米,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适于酸性,喜温、喜湿,怕风、怕旱,降雨量800~2000mm,平均温度15~23℃,南方主要受高温影响,北方主要受低温抑制;2、造林方法:植苗造林(不反山),分殖造林(砍30~40cm扦插,有火苗、水苗),萌蘖更新(2~3代)。

抚育保护:是造林成败的关键“三分造,七分管”。

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原则:“三不伤二净一培土,里浅外深”【不伤根、皮、梢,石块、草根(鳞状茎)捡净,一培土(穴内浅外深:以便根向四周生长)】。

自然整枝:随着林木的生长,林木下部枝条逐渐死亡的现象。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抚育采伐(抚育间伐):是指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前一个龄级上,为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定期伐去一部分林木的措施。

自然疏伐:随着林木的生长,单位面积上林木逐渐减少的现象。

林木分化:随着林木的生长,林木个体之间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

抚育采伐的目的:1、天然林:按经营目的调整林木的组成。

降低非目的树种在林内的比重。

2、人工林:调整林木密度。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周期。

4、提高林木的质量。

5、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清除有病害、虫害的林木。

可减少病虫害与火灾的发生,减少风雪折木量。

抚育采伐的种类:1、透光伐:是在幼龄期进行的(即形成期),开始郁闭。

调整林木组成。

对象:高大草本、灌木;非目的树种(竹类、藤本)方法:全面抚育法;带状抚育法(宽1-2米,带与带之间3-4米的保留带);团状抚育法。

2、疏伐:从干材林时期开始。

林木分级的三级分级法:培育木、有益木、有害木。

疏伐的方法: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

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要求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要求:1、抚育手段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确定强度的方法?答:定性的方法:根据树种特性、龄级和利用的观点,预先确定某种抚育采伐的种类赫尔方法,再按照林木分级确定应该砍去什么样的林木,由选木的结果计算抚育采伐量,故称定性抚育采伐。

定量的方法: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的数量,故称定量抚育采伐。

第十三章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林分不能按经营要求提供用材,或产量很低,也不能较好的发挥防护林作用,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没能适地适树)次生林: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次生林的特点:1、树种组成复杂;2、类型多、面积小、镶嵌性大;3、四多、四少、四早:萌芽林多,实生林少;幼林多,成林少;疏林多,密林少;混交林多,纯林少;速生阶段来得早,林木生长衰退早,林木分化、自然稀疏来得早,数量成熟期来得早;病虫害多(心腐病、食叶害虫)、不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