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德育特色提高育人实效――――中学德育工作经验材料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努力提高育人实效性,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传统美德优秀实验校,荣获全省民族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被评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校,多次获得全市德育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1、健全了学校德育管理系统;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我们建立了学校、教育处、学年组、班级四级管理体系,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由主管校长、教育主任、学年主任和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主管校长到最基层的班级,形成了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务处、团委、总务处、校务办公室之间的横向联系,构成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立体网络。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以师德建设为契机,狠抓了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德育队伍素质的优劣。
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到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建设。
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评优学先”活动、家长评教活动和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在狠抓师德建设中,把“身教重于言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杜绝了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吸烟、打手机、酒后上课等影响教师形象的现象。
针对我校德育队伍年轻,有朝气,有热情,但经验不足,个性冲动易躁的实际,我们利用全校大会、业务讲座、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进行素质提高活动,每学期民主评议纠正师德师风问题;同时,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研讨会,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学习了解德育教育的最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深入探讨民族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此外,利用每月例会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班级考核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学期初签订责任书,实施过程中进行周评比、月考核,对出现师德、收费、安全、流失率等严重问题的班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制。
3、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注重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建设的突破口,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我们提出了“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管理”的工作策略,学校先后制订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学习规范》、《学生礼仪常规》等一系列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并遵照执行。
在一日常规中,我们提出了“三严”,即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严防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在确定规章制度的同时,学校狠抓落实工作,要求做到“三细”,即细化行为规范的要求,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变化,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具体操作上,实行分层教育。
第一层面为全校学生,要求学生入校后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层面为共青团员,要求他们在学生中发挥示范群体的作用;第三层面为学生会及班团干部,要求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并由他们每日督查学生的习惯养成。
针对高一新生行为普遍不够规范的现象,高一学年将行为规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
军训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学校将它作为行为规范教育的第一步,在军训中我们还融入了生活教程。
通过军训,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尤其让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并且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课间值周活动,每班每节课教学楼内都有值周学生,检查楼内秩序,保持好楼内卫生。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住宿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管理得当与否,既影响着学生能否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又影响着其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们制订了“文明宿舍”评比办法、评比内容,把详细要求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常规检查我们以舍务老师牵头,建立了以舍务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宿舍内务检查组”,同时教育处不定期抽查,好的通报表扬,差的及时反馈给学年及班主任,使之得到及时处理。
对每月评选的“文明宿舍”,我们不限制数量,只要符合了“文明宿舍”的条件,有多少就评多少,并纳入班级的量化考核,给班级加分,并和班主任的评优、晋级等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使“文明宿舍”的数量超过30%,而且月月有增加。
4、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突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中学的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又有行为规范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劳动教育等。
结合民族学校的实际我们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旋律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民中,走进快乐,走近成功”是我校的德育办学理念,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旋律,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各民族学生的感情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
通过开展下列行之有效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在校的十四个民族的同学快乐、健康地生活在民中,共同学习进步在民中。
(3月-----4月份)系列讲座:(1)、仪表仪容礼仪讲座;(2)、法制安全讲座;(3)、《民族团结、和谐校园》讲座。
结合讲座(1)开展《摒弃不良习惯做文明礼仪先锋》为主题的漫画展。
通过讲座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明卫生是良好的品行,从身边的卫生和行为习惯做起,发现周围和自身的不文明现象,把校园里的不良行为现象,以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促进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而且也告诫其他的同学们。
最终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
结合讲座(3)开展以《民族中学----我的家》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抒发同学们对民族中学的热爱之情,表达同学间的友谊和师生间的和谐。
(4月份)校园艺术节活动:以民族音乐会、民族风情秀系列节目、校园主持人选拔赛及美术作品大赛等为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和特长,探索优质高中大众化的艺术教育途径。
(5月份)班团会活动:结合班团会《母亲节的献礼》,开展给母亲写封信活动,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说起,从每日的琐事想起,让同学们感受母爱的温暖,感恩母亲的养育和教诲,力所能及地为母亲做点事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亲!通过写信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系列活动,使全体学生对民族中学的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积极维护学校荣誉、班级荣誉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使“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快乐、走进成功”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窗口,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离开了这个载体,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
因此,抓校园文化建设,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深化,是更生动,更具体,更具潜移默化作用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每周一次的班团会,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内容,有总结,并与班主任考核挂钩。
教育处和语文组联合开展了《快乐祥和08年》主题征文展,抒发了同学们过年的快乐感受,让同学们了解不同民族过年的不同风俗习惯,促进了同学间的和谐相处;学期末开展评选校园之星活动,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及参加学校活动等方面,对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表彰。
所有这些活动都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6、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开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学生的思想品德不仅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也是相当深厚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很好的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能及时有效地针对不良的现象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真伪,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学校应该主动和家庭取得联系,通过家访、校访或电话的方式,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学生在家或在校的思想状况互相通报,尤其是对在思想上有所波动的学生,要双方在沟通之后,查找导致波动的原因,并将不利的因素降至最低;同时,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家庭提高素质,给学生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针对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要教会学生辨别真伪,认清美丑,培养学生的自我抵抗能力;还要和社会的有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氛围。
我校去年上学期新担任班主任的康林老师,班级里有一部分俄语生,多数家住在梅里斯农村,孩子多,生活比较困难,每年流失的多是这类学生。
为了不使这些孩子辍学,班主任康林老师两次坐郊线车去家访,和家长一起劝说孩子,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就有二名学生重新回到班级上课。
教育处和保卫科一起到文化路派出所聘请一名副所长做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做法制教育讲座,使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有明显增强。
二、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1、部分教师师德水平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而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师生沟通少,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逃学的事件时有发生。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并没有真正构建起来。
农村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与学校教育配合不紧密,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3、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
由于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上盲目追求享乐,沉迷于游戏网吧,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针对民族特点的学校德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对策今后,我校德育工作要在市教育局和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积极深化“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快乐、走近成功”的德育理念,力争使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优质教育氛围。
继续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整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要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班主任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科学选择教育方法,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现实发展为本的思想。
2、加强制度落实,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下功夫。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班级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学生管理手册》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度的落实,坚持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学期大总结工作制,实行问效跟踪管理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师生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