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得到长足提升,加之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义务教育之前的家庭教育阶段的素质养成,愈发的为人们所重视。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城市建设进步一发展,农村建设滞后,作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行业,农村愈发的落后于城市;其二大量的劳动力奔向城市,农村多出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难度陡升。

许多儿童的父母往往间隔一个月,乃至半年才会回家一次,家庭教育的重担不可避免的落到了祖辈的身上。

作为长期在农村支教一线的我,经常性的会同儿童们的祖辈们发生交集,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亟需分析和研究的个案。

通过对这些个案的研究,找寻出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解决,这便是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有效性,以及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粘性的关键所在。

一、案例背景
案例一:
乐乐是一名家境优越的大班生,爷爷宠,爸妈惯,在家是个小霸王。

上学期,在户外搭建活动过程中,乐乐由于身形优势,在活动过程中,时不时的碾压其他小朋友或者让轮胎压住不让碰。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还会说:“我要打死你!滚!”老师在对他批评之后,乐乐说:“老师,我累了。

”然后,乐乐就直接跑到旁边自顾自的玩滑滑梯。

就在这时,乐乐的爷爷来到了幼儿园,相比平时的时间,今天乐乐的爷爷来的比较早。

进入园区后,乐乐的爷爷看到乐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着,便一脸怒气的向乐乐走去,对我向他打的招呼都置若罔闻。

乐乐爷爷走到乐乐面前后,还不等乐乐开口,便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你怎么回事,让你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别的小朋友干啥你就干啥,人家现在玩游戏,你为啥自己坐在这里,你为啥不去做游戏?”我描述了具体发生的情况之后,乐乐的爷爷说:你们老师不要对我家孙子管的这么严,他还小!他爸爸妈妈之前就是管这孩子太严格了。

”临走,乐乐爷爷嘴里还嘟囔着:“现在的老师真是不行!”我看着乐乐被爷爷带走,朝我做了个鬼脸,还顺手带走了园区的玩具。

案例二:
丁丁是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就爱一个人默默地坐着。

上学期学期末时,早上丁丁来到了幼儿园,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无论是早晨的跳舞还是晨读环节,丁丁始终抬不起兴趣,我几次望向她向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丁丁每次望着我都是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

后来在户外活动排队的时候,我瞅到了丁丁胳膊上有几道明显的红印,于是我走上前去,牵起丁丁的手,再次郑重的问她胳膊上的红印是怎么回事,丁丁这才开口说道。

原来是昨晚上丁丁不想睡觉,想在睡觉前再玩会儿爷爷的手机,丁丁爷爷看丁丁不听话,让她睡觉怎么都不肯睡,还嚷嚷着要玩手机,一气之下便拎起了身旁的一根小木棍打了丁丁几下。

放学的时候,丁丁的爷爷来到了园区,我看人走的差不多了,单独和丁丁的爷爷谈了会儿话,告诉丁丁的爷爷,现在孩子处于叛逆期,单纯的“棍棒教育”只会让孩子暂时性的屈从于大人们的暴力行为,如果不说通道理,实际上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会愈发加重孩子们的逆反行为。

丁丁的爷爷却不以为然的表示,他们以前教育丁丁的爸爸和叔叔时都是这么过来的,还表示“孩子就得打,不打不成器”。

二.案例分析
一系列家庭教育理念冲突引发的事件的发生,使我和其他教师有点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同乐乐和丁丁的爷爷进行细致沟通,促使其改善家庭教育方法,由万事顺从、粗暴的“棍棒教育”转变为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

基于此点,我连同其他同事、领导针对教师与学生祖辈之间的教育冲突展开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改善当前遭遇的教育困境。

在与老师们探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站在祖辈家长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系列的教育案例便能够初见端倪。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祖辈们在孩子父母不在的情况,肩负起了隔代教育的责任。

带好自己的孙辈,既是自身的要求,也来自于儿子女儿们的嘱托,祖辈们担负的教育压力较重。

祖辈们迫切想把孩子们教育好,在他们的心中,对于孩子应当受到的照顾和教育的尺度有一个标杆,当他们通过“亲眼所见”或“他人告知”等方式了解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便会引发祖辈家长们的不满情绪。

其次,农村教育观念和城市教育观念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在城市教育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尚有许多家长埋怨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一味的让“孩子玩”,不教孩子们识
字、英语等这些以后“用得到”的内容,教育观念落后的农村祖辈家长们自然对幼儿园如今开展的素质教育会产生误解。

再次,老人们年事已高,性格方面会走向偏执,会倾向于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内容,对于看到和听到的内容便会产生直观的想法,并不会想这些内容发生的前因后果,由此便引发了与教师间一系列的误会和矛盾。

最后,乡镇相比城市具备更加紧密的邻里关系,家长里短谈论之间经常会提到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不由得会争相比较,如果祖辈家长们发现老师因为某种原因教了其他孩子新知识,而没教自家孩子新知识,便会引发矛盾。

此外,农村祖辈家长们比较信奉传统的教育模式,“棍棒教育”正是他们经历过也实施过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孙辈时不免会按照传统行事。

三、案例反思
(一)多肯定祖辈的做法开展迂回沟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总是希望被尊重,被人肯定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

遇到自身教育方法同祖辈教育方法有冲突时,沟通要讲求方法方法,不能一味的指明祖辈家长教育的失职。

可以通过多鼓励,多认可的方
式,夸奖孩子某一方面时要多归功于祖辈家长,以此打开他们的心扉。

例如和乐乐的爷爷交流时,可以多说“乐乐身体素质特别棒,组织户外运动,乐乐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完成的还特别棒,您平时一定没少费心”这样的正面引导语言。

此外,针对个别的祖辈家长,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家长放学接孩子时,增加与其的沟通时间,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

通过种种的肯定和示好,增强教师同孩子祖辈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之后再进行教学方法的引导便会容易许多。

(二)连接父辈“战友” 增强影响力
相比同孩子们祖辈沟通的困难,孩子们的父母与教师们的年岁相仿,加之父母们常年在城市中工作,所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城市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下也较为科学,同教师的方法也更为接近。

因此在对孩子们尽责教育,同祖辈家长加强沟通之余,每周同孩子们的父母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视频电话,沟通孩子的教育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可以连接孩子们的父母,将他们作为“对抗”祖辈教育方式的“战友”,同教师一起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祖辈家长们,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祖辈们固有的教育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