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15
2、病情变化监测 NIHSS评分(用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肌力、语言
等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若临床体征加重 或减轻,意识由清醒转为昏迷,说明病情 有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
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肠系膜上静
脉栓塞),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周围静 脉阻塞)。
16
药品应放 冰箱冷藏、 避光保存 药液应现配现用
11
溶栓流程
溶栓前的准备 rt-PA用法
溶栓的观察及护理
12
溶栓前准备
病情评估(意识、生命体征)
抽血、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
患者、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
13
溶栓药物用法
rt-PA(3小时内) 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 90mg)
神经内科
1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
脑梗死的发病率为 110 / 10 万, 约占 全部脑卒中的60% ~ 80%。我国平均12 秒即有1人中风,每21秒因中风死亡1人。
2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
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脑梗死
3
脑梗死的最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病后立即就诊。 力争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 栓。
20
溶栓病例分享
病史:患者,男性,62岁,今年4月30日07:00在家无明显
诱因突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右侧肢体无力,向右侧瘫倒 在地,伴不能言语,遂由家人送至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血压180/90mmHg,头颅CT示:未见异常(急 性脑梗死24h后CT方能显影);实验室:生化、凝血功能、 血常规正常。 诊断:急性脑梗死。 入住我院NCU:1、家属签字同意静脉溶栓。 2、09:30予爱通立63mg静脉溶栓治疗。 3、1/5查体:病情明显好转,失语改善,能做简单对答、 复述,四肢肌力4级,血压140/90mmHg。 4、2/5 查体;四肢肌力4+级,对答切题。 5、4/5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6、22/5 痊愈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力5级。
9
④口TT超出正常范围)。 ⑤血小板计数〈100 000/mm3, 血糖〈2.7mmol/L。 ⑥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⑦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 ⑧妊娠。 ⑨不合作。
溶栓药物选择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爱通立(规格:20mg/50mg)
21
22
3、观察出血征象
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
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 消化道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泌尿系统:血尿 颅内出血:意识加深等,头颅CT检查 (用药24小时后复查)
17
4、防止损伤及出血: a、避免不必要的触及病人,24小时内 绝对卧床,避免插胃管,用药30分钟 内尽量避免插尿管; b、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 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 意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如有应 及时处理。
18
5、良好沟通:将溶栓后未能达到的效 果如实告知,针对病情做好治疗和预 后的配合。 6、合理饮食:溶栓后给予合理的饮食 指导,低盐低脂饮食,防止误吸; 7、为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 量,应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并 协助患者有效的执行。
19
8、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对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
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
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iv,其余90% 在60分钟iv.drip完毕,输注完毕后生理 盐水冲管。
14
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
以判断溶栓效果及病情进展。 发病12h内每15~30min测1次,24h内每1h 测1次,48h内每2h测1次,48h后病情稳定 者每4h测1次。 每4h测量体温一次,一旦体温增高,立即 采取降温措施。
4
脑梗死常见的发病机制
堵塞小动脉,造成脑组织局 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
血凝块(血栓)脱落,随血流 到达脑部小动脉
脂质板块破裂、血栓形成
5
早期溶栓再通是防止缺血脑 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降 低致残率的最理想方法。
6
教学目标
熟悉溶栓适应症、禁忌症 掌握溶栓流程
掌握溶栓前后的观察及护理
掌握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
7
适应症
①年龄18-75岁。 ②发病在3~4.5小时以内。 ③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 且比较严重(NIHSS评分7-22分)。 ④脑CT已排除脑出血或外伤(如骨折) 证据。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8
禁忌症
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
血史;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有胃出 血或泌尿系统出血史;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 史;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史。 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但不包括陈旧 小腔隙性梗死,并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③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 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