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县总课题组各课题实验单位: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科学课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一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我县已经实施了两轮8个单位科学课题实践研究工作,尤其是《湟中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校本课程的研究》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现在随着科学课程的逐步推进,更好地凸显科学课程的价值,进一步挖掘科学课程资源,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正式开题。

我向大家做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研究背景:《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探究学习为核心”。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这样描述探究式科学教育:“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浙江、江苏、重庆等省份在这方面包括其他学科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尽管他们在硬软件方面有许多的优势,通过课题研究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多的经验和做法,但切合我县实际,可借鉴的成果并不很多。

现实背景:我县经济基础、地域环境有其特殊性,实验条件、科学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但是,我县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成功做法的积淀,有原先课题研究的基础成果,加之我县有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科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有成套科学启蒙读物、配套科学工具箱,通过国颁标准“双高”验收配置大量的器材。

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点关注课外,进行积极有效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实施条件已经成熟,且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们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学习,教材的培训,课堂教学的指导,特别是通过市级课题《湟中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教师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日渐浓厚,各校实验装备的水平有所提高,科学课校本课程在实验基地校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实施。

这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工作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我们的科学教育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特别是与科学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在实验室建设,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为此,通过课题研究,尽最大可能做好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程开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60%以上的学生探究兴趣浓厚,80%的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2、继续丰富完善科学课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的模式,用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3、探索开发开设富有特色的科学校本课程,用以促进培养探究能力;4、探索课外(包括家庭)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形式、途径,并通过实施来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5、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实验基地校的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学生校外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内容与方法:1.以教材进度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方面的观察,农村家庭结合庭院种植,留给学生试验田,种植简单的树木、蔬菜和花卉等,通过种植过程的亲历,及时写观察日记等,增加体验;2. 以教材进度组织学生进行养殖方面的观察,鼓励学生在饲养牛、羊、兔、鸡、鸭、狗、猫等动物过程中加强其生活习性、特点等的观察,掌握基本的生长规律;3.随季节变化组织学生收看收听当地广播、电视,进行家庭及室外温度、湿度、风力、雨量的记录,做好统计分析,向全校做天气公告;4.生活小窍门。

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图书阅览,拜访长辈等方式,搜集家庭生活中的小窍门,汇集成册,向全校随时报告;5.小制作。

结合科学课教学,及时组织完成教材规定的制作,部分学生可以超出教材,制作更多作品,定期向全校展示。

(二)、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素质提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科学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组所在中心学校力求一年里基本建成相对稳定的科学教师队伍,两年内通过研修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三年里达到明显提高,90%的科学教师能够承担全县观摩课;2.兼职科学教师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

探索科学课教师相对分散状态的情况,采用自我研修、同伴互助方式,其教师的科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3.科学课程校际联动教研模式的研究。

课题组所在中心学校要成立科学教师教研组,组织每个月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每位科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科学课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模式研究;内容与方法1.科学课各类实验的组织及写实验报告的指导。

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操作,实验结论的生成;2.科学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完善以“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探讨补充活动、梳理总结”为主的科学课堂结构和“两主六环节”教学模式(“两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

“六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制定方案4.实施探究;5.展示交流;6.拓展创新。

其中实施探究又可分为搜集整理信息;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并且依据教师和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创造性改进,形成特色。

3.科学课堂作业的设计与练习。

依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如何将教材和教研室下发的作业相结合,进行适度适当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素质;4.科学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在形成性现场操作测试和期末测试的命题研究,有效组织开卷测试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

(四)、科学课校本课程中探究学习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天文气象观测组。

依据年级教材的内容,届时组织天文气象观测,让每位学生经历了解基本天体及气象变化的规律;2.科学制作。

按照教材和教师设计的要求,课前课中组织学生完成手工制作;3.探索实验。

按照教材要求逐一进行实验,写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结论生成,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形成整套的资料。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由县科学教研员总负责,选四个有基础的完全小学作为实验基地校开展研究。

1、2014.3—6月课题立项并开题,培训、制定研究方案,并在鲁沙尔一小召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题的研讨会和“课题组第一届科技节”;2、2014.9—12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拦隆口巴达学校召开以“如何开发开设富有特色的科学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题的研讨会和“家庭实验成果展”活动;3、2015.3—6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李家山小学召开以“如何开展课外小课题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题的研讨会和“课题组第二届科技节”;4、2015.9—12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土门关小学校召开“小课题研究成果展”“少年科学家评选”会;5、2016.3—6月在鲁沙尔一小组织现场观摩会,展示校外科学素养提升的研究成果;6、2016.11月,组织结题。

展示单位选定的展示主题既是本次活动的展示主题,也是该单位课题研究阶段的子课题;每次研究单位校级间的交流,适当邀请其他非课题组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以便及时将研究成果向全县推广。

五、课题研究实施策略1、所确定的课题组学校在一年内必须建成符合科学教学及年级班数等需要的实验室,满足分组实验;2、通过校本课程等途径来增加科学课课时的同时,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计入岗位考核,以保护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并确保实验的顺利有效进行;3、要保证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

心灵手巧源于学生从小爱玩。

科学探究实验是一个主体自主参与、思维参与的活动,它是由几个连续活动侧面组成的活动,这就决定了科学探究活动需要相当充分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学校和家庭必须给予保证;4、为了使课外小课题得到有效实施,课题负责人及时印发《选题指南及操作手册》和相关材料,并进行专题培训;5、组织年度少年科学家奖评选暨家庭实验成果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6、探究能力的培养中以理念为引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以家庭为补充,以材料为基础,以兴趣为前提,以方法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搞好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有效性等这些做法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5、基地校保证让学生读好书(配发的科普读物),用好器材(完全开放器材室和工具箱)与网络,以增长学生见识,激发探究的兴趣,保证课外探究的基本需要;6、作为一种途径和策略,鼓励基地校有专门的种植园(角)和饲养项目(农村、城镇校有侧重),作为培养探究兴趣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做;7、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教师要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考虑;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预见;在教学上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可改进探究方法;三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四要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

六、预期研究成果1、教师研究以论文、案例、随笔成集;2、形成三套以上三至六年级特色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册;3、分年级形成小课题研究成果集;4、汇集家庭实验报告专辑5、小报告、设计、制作发表、获奖;6、科学探究活动指南;7、科学教学常规和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8、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中的责任(一)、教研室教研员研究职责:1.负责确定实验校,组建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2.每学期必须到实验校检查指导至少一次实验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商议解决方案,并且通过灵活方式加以解决;3.各实验学校之间轮流每学期组织召开一至两次现场观摩会或者研讨会、展示会;4.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用书面整理存档;5.随时搜集个实验校生成性的资料,供结题时评估运用。

(二)、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职责1.每学期至少到实验学校过问一次研究情况,并且及时给予指导;2.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实验校或者实验校之间的研讨观摩活动;3.保证实验校之间交流的交通或者交通费;4.每年给予实验校和实验教师、学生给予适当奖励;(三)、乡镇中心学校教务主任职责:1.按课题研究的总要求负责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培训;2.至少每学期一次参加实验校的研究活动,并且给予指导;3.保证参加实验校之间的研讨活动;4.每学期审阅审阅校的实验报告和教师教案、反思和案例并给予指导;5.组织对实验校的学年奖励。

(四)、实验校校长的职责1.负责对学校教师观念的统一,方法的培训、责任的落实;2.保证日常研究过程中的教师、学校之间的交流时间,经费开支,纸张供应,有关文章的打印费用;3.保证教师研究活动的时间;4.保证每次活动的参与和指导;5.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实验教师举行一次观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