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5月调查地点:山东省临朐县龙岗乡调查对象:常住农民调查人:张冠玉调查内容: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采访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
调查步骤:1、拟定问卷2、发放问卷,口头采访3、回收问卷,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
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
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前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至困返贫现象严重,“ 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 万。
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
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80%的人目前及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其关键的内容。
随着越来越近的农村老龄化浪潮(据报道,2000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8 亿,占总人口的10.2%,至此我国已达到10%的老年型标准,预计到2020 年将有2.31 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6.0%,2050 年达4.12 亿,占总人口的26.1%。
而我国80%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附: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1、你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满意吗?() 1 不满意 2 较满意 3 很满意2、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的建立有必要吗?() 1 没有 2 有 3 非常有3、你是否认为农村医疗给你带来了很多实惠?() 1 没有 2 较少 3 较多 4 很多4、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 A 会 B 不会 C 不清楚5、你现在最担心什么?() A 粮食不丰收 B 生病 C 子女的教育问题 D 其他(注明)6、请问你对农村养老新政策是否有了解() 1 没有听说过 2 听说过 3 大概了解 4 非常了解,知道细则7、你认为国家对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1 不大 2 比较大 3 力度非常大8、你对社会福利的哪种类型最为关心(),你有参与那一项() A 养老保险B 最低生活保障C 医疗保障9、你是否自愿缴纳养老保险() A 是 B 不是10、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有发展前景吗?() 1 没有 2 有但不大 3 有且很大一、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
面对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我县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化等部门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以及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我县是1992年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遵循“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集中补助、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农民参保率不等。
2003年以来,各镇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强化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责任,提高了农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推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000人,享受养老金人数2535人。
2、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逐步改善。
我县农村老年人中现有五保老人3321人,已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
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共有敬老院14所,总床位2552张,入院老人2325人。
2006年,集中供养能力达80%,今年我县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分散供养标准达2000元,集中供养达3100元。
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原来的镇村集体经济供养转为政府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农村老人集体供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快。
当前,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子女的家庭型养老。
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仅有老人、儿童的以及妇女留守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加。
一些镇村“空巢”老人已占当地老年人总数的55%以上。
随着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虚化,家庭型养老功能的盖弱化,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老年活动室数所,社区托老所数所,寄养老人床位。
4、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文化生活有了良好基础。
随着全县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度建立;村级文化室、万册图书室的普及等等,为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资源。
二、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比城镇更加沉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也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与挑战。
1、一些领导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重视不到位。
个别镇政府对养老保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缺乏充分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保障工作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往往排不上号;有的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队伍力量薄弱,统筹协调力度不强;部门、社会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等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农村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特别在经济欠发达的镇,囿于财政困难,推行“个人、集体、财政共同筹资”的新型模式积极性不高。
从总体上看,全县农村还未全面建立老年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部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3、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是靠家庭养老。
目前,家庭养老压力主要有:①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大量剧增;②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结构形成“四、二、一”格局,导致家庭养老承受能力削弱;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给农村老年人养老、照料带来困难;④子女敬老意识淡化。
农村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创业者,为子女上学、盖房、结婚耗费了毕生精力,当失去劳动能力后,要靠子女赡养。
多数子女能够尽到赡养义务,但是,有一部分家庭子女把老年人当着“包袱、负担、累赘”。
在一些家庭中,存在“三重三轻”现象。
即:“重小轻老”、“重葬轻养”、儿媳“重父母轻公婆”。
4、卫生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比例增高,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
我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刚起步不久,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保障水平不高,老人一旦生病,子女家庭负担加重,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老年人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这是农村目前养老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5、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在征收“一事一议”统筹款时,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办事,对待老年人视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收费,没有优待和照顾,这样,老年人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子女赡养,还要承担“一事一议”等有关费用,这就加重了家庭子女们经济负担。
6、“空巢”孤独老人养老保障亟待关注。
全县农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远走他乡,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有的连小孩也带出去就地上学,家里只有老人留守,农忙时有的子女能回家一趟,多数子女只有春节才回家与老人团聚。
老人平时患病无人照料护理,有时只有邻居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很寂寞。
他们感叹:“整年难见子女面,老了活得真受罪!”一部分孤独、特困老人家庭缺乏起码的劳动力,经济条件差,生活更加困难,经济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已成为这些农村老年人的殷切期盼。
三、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生”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责任的同时,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维护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益,让广大农村老年人衣食无忧,精神愉快,安度晚年。
是关注民生,推进“和谐老龄化”战略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1、把农村养老保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需要大力传承弘扬的社会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战略意义,从健全制度、优化服务、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等方面,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
动员组织各部门和基层相关单位,在全社会营造养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尽快改革原有的农保制度,拓宽筹资思路,提高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