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通腑。取大肠的下合穴、背俞穴、
募穴为主。
处方:主穴: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足三里;配穴:肝郁气
滞配肝俞、行间。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有通调肠腑、分清别浊之功;大肠俞为大肠经精气输注于
背部的穴位,与天枢相配属俞募配穴,加大肠的下合穴上
便性状异常(稀便或黏液便等)、腹痛及腹胀等,其中以腹
泻最为多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
男女比例约 1:2。
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胀”等范畴,
本病的发生常与思虑劳倦、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本病病
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病久及肾。病机特点为肝脾
不调,肠道通降失常。
法。
(2)耳针 取交感、肝、脾、胃、大肠、皮质下。每次选用 3〜5 穴, 2.其他治疗(PPT 展
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示)
⑶穴位埋线
结合过去刺法灸法学
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肝俞、 等相关知识予启发性
脾俞、胃俞。使用羊肠线穴位埋线,以常规针刺深度为宜, 教学。同时予简要复
15 天 1 次,3 次为 1 疗程。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
二、概述(PPT 展示)
概念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
肠易激综合征是、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 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症状表现 约 10 分钟。
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
第 次课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职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课 型(大、小) 大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 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 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 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 分钟 (其他治疗)——5 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 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 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1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一、病案导入:
一、PPT 展示。就病
李某,男,38 岁,农民。
例内容提问学生,给
2001 年 8 月 7 日初诊,患者症见腹胀腹泻,一天 4〜6 次, 出初出答案,老师结
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
(4)热敏灸
定位。帮助学生温习
对患者进行热敏点探查,一般可在腹部天枢穴、头部额旁 2 巩固旧知识。时间约 5
线等部位发现热敏点,对热敏点施灸,以出现透热感传为 分钟。
度。
五、按语
1.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经济、副作用少的优点,可明显
缓解症状。病情较重者需配合中药或西药治疗。
2.对初诊的患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肠易激综合征——证型:
脾胃湿热: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烦渴
欲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气滞: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遇情志不舒时加重,
善太息,暧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难下,少腹胀痛,口干口臭。舌红,
苔黄燥少津,脉数。
问题与思考
变。
3.平时要注意生活及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调畅情志,
适当运动锻炼。
六、文献摘录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脱当心而痛,
3
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五、按语(PPT 展示)
2.《脾胃论-卷中》:脾胃虚弱,湿痿,汗泄,妨食,三里、 六、文献摘录(PPT
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
巨虚,以通调肠腑;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大小肠皆属于
胃,和胃理气,以助调理肠腑功能。。
八、小结
约 2 分钟
4
【概述】
概念
病因病机
西医范围
【辨证要点】
主症
证型
【治疗】
小
基本治疗
结
其他治疗
【按语】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下次课 预习 要点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1.本 病 证 型 及 相 关 的 配穴为何?
5
2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难下,少腹胀痛,口干口臭。舌红,
苔黄燥少津,脉数。
四、治疗
【治疗】
1.基本治疗(PPT 展
1 基本治疗
示)
治法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
调和肝脾,理气通腑。学。同时予
主穴
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
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足三里
归经与定位。帮助学
三、辨证要点【熟悉】
主症
三 、 辨 证 要 点 ( PPT
反复或交替出现的腹泻、便秘伴腹胀、腹痛及大便性状异 展示)
常。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
证型(虚实)
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脾虚湿滞:腹痛隐隐,大便时溏时泻,劳累或受凉后发作 约 20 分钟。
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
虚弱。
肝郁脾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发作多与情绪相关,平
素急躁易怒,善叹息,或两胁胀满。舌淡胖有齿痕,脉弦
细。
证型(虚)
脾肾阳虚:晨起腹痛即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腰膝酸
软,纳差。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证型(实)
脾胃湿热: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烦渴
欲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气滞: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遇情志不舒时加重,
善太息,暧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大便镜检无异常改变。患者平素多愁善感,闷闷不乐,近 就开始的病案导入进
两年感腹部胀痛、肠鸣泄泻,遇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 行病例分析。提问学
腹泻日久,遂到省城几家医院均诊断为“BS”,但治疗效果 生。要求学生给出答
不佳,故求助于针灸治疗。
案。并记录分数,做
问题与思考
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问题与思考
时间约 5 分钟。
配穴
生温习巩固旧知识。
脾虚湿滞配脾俞、章门;肝郁脾虚配太冲、期门、公孙; 时间约 30 分钟。
脾肾阳虚配肾俞、神阙、关元;脾胃湿热配内庭、曲池;
肝郁气滞配肝俞、行间;肠道燥热配合谷、曲池。腹胀明
显配中脘、内关;腹泻明显配关元、神阙、公孙;便秘明
显配支沟、照海;情绪症状明显配印堂、神庭、神门。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稀便混有黏液、不消化食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7.2X109/L, 合学生予点评,引入
大便镜检无异常改变。患者平素多愁善感,闷闷不乐,近 本节内容。约 3 分钟。
两年感腹部胀痛、肠鸣泄泻,遇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
腹泻日久,遂到省城几家医院均诊断为“BS”,但治疗效果
不佳,故求助于针灸治疗。
【问题与思考】
有通调肠腑、分清别浊之功;大肠俞为大肠经精气输注于
背部的穴位,与天枢相配属俞募配穴,加大肠的下合穴上
巨虚,以通调肠腑;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大小肠皆属于
胃,和胃理气,以助调理肠腑功能。
操作
毫针常规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也可加用灸法。
2.其他治疗
⑴指压
腹部脐周阿是穴、相应背俞穴或其他阳性反应。可行指压
展示)
3.《玉龙歌》: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 结合教学讲教。时间
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约 5 分钟。
4.《针灸大成-卷之八》: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
七、病例分析
李某,男,38 岁,农民。 2001 年 8 月 7 日初诊,患者症见腹胀腹泻,一天 4〜6 次,
稀便混有黏液、不消化食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7.2X109/L, 七、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