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障碍疾病-陈彪

运动障碍疾病-陈彪


PD
Mean age is approximately 60 years, usually occurs over 50y, and before 25 is uncommon
Initial Symptoms-DRD
Gait difficulties, typically equinovarus posture Rigidity in the affected limbs Rapid fatiguing of effect with repetitive motor tasks Dystonia and parkinsonism, typically dystonia remains in the legs
亨廷顿病(HD)的基因诊断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突变情况:主要遗传基础是IT15基因5’端编码 区内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在中国人群中正 常个体IT15基因(CAG)n=13-26,主要集中于16, 而患者中HD等位基因(CAG)n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大 于40。
基因诊断方法:PCR扩增,检测有无异常扩增片段 。
丘脑
+
丘脑底核
-
+
脑干 脊髓
+
苍白球外侧核 /黑质网状带
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运动障碍或异动症(dyskinesia) 震颤(tremor) 舞蹈征(chorea)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抽动症(Tic) 投掷症(Ballism)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Progress
DRD
Later development of parkinsonism Tremor is mainly postural Frequent attenu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diurnal fluctuation Gradual progression to generalized dystonia
运动障碍疾病症状学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运动障碍病的定义
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
由于脑基底节或黑质结构功能紊乱导致的以 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s
发生于意识清醒病人的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 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纹状体 D2 D1
+
苍白球 内侧核
-
+
黑质 致密带
丘脑
+
丘脑底核
-
+
脑干 脊髓
+
苍白球外侧核 /黑质网状带
帕金森
大脑运动皮层
+
纹状体
+
D2 D1
苍白球 内侧核
-
+
黑质 致密带
丘脑
+
丘脑底核
-
+
脑干 脊髓
+
苍白球外侧核 /黑质网状带
舞蹈病
大脑运动皮层
纹状体 D2 D1
+
+ +
苍白球 内侧核
-
黑质 致密带
PD
Levodopa helps all the major signs and symptoms Usually have a smooth response for a long time Required dose of levodope increases with time
Motor-adverse effects
Initial Symptoms-PD
Shaking or trembling of the hands, usually on one side A feeling of “weakness” of fatigue Changes in handwriting, voice, facial expression, and trouble with initiating movement or walking Drooling, mild depression or anxiet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则对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检出显 示了其优越性; 间接基因诊断法:RFLP连锁分析法或微 卫星标记分析; 直接基因诊断方法:WD至今已有173种 突变,存在双重杂合子现象,基因诊断将 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早期治疗、长期治疗、药物治疗、对 症治疗、减少食物中铜摄取五个方面。 早期治疗:WD患者在出生后即存在铜代谢障碍,5 10岁时肝内的铜饱和,此后直到出现临床症状又需 数年。因此治疗越早,就可减轻或延缓患者的病情及 发展。 长期治疗: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体内铜的排泄和 减少铜的吸收,因此需要终生服药治疗。
临床表现
起病:多发生于10 25岁,可早至2岁( 个案报道),迟至60岁才发病,男比女 稍多;以肝病首发者平均年龄为11.4岁; 以脑症状首发者平均在18.9岁;以精神症 状首发者平均20 25岁,晚发型在40 60岁发病。
神经系统症状
1、肢体震颤:发生率是93%97%,最早最常见,呈静止性、意 向性或姿势性震颤。随病情进展,四肢、头颅、下颌均可见震颤 。 2、构音障碍、流延、吞咽困难、面具样脸、苦笑貌、怪异表情或 口面部不自主运动。 3、肌强直、肢体强硬、动作缓慢、转变姿势困难等。 4、步态异常:起步困难、步履僵硬、拖曳而行或慌张步态。 5、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等也不少见。 6、其它:共济失调、小脑性语言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 性、假性延髓麻痹等;皮层功能损害引起进行性智力减退;下丘 脑损害可产生肥胖、持续高热、高血压、发作性昏迷、癫痫发作 等。 7、而且WD患者罕有眼球震颤和颅神经损害。
PD A decrease of
dopamine-producing cells Degeneration and death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Lewy body formation
Age Onset
DRD
Average age is approximately 6 years (1-12y)
Etiology
DRD
Genetics: GTPCH1-deficiency TH-deficiency
PD
Genetics: The inherited susceptibility Environment: The exposure
Pathology
DRD
Normal population of cells Normal dopaminergic neurons No Lewy body formation
Primary Symptoms
DRD
Dystonia in a limb Gait (standing) Diurnal fluctuation Spasticity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PD
Tremor at rest Rigidity Bradykinesia Gait (walking) Balance problems and impairment of posture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指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 的以肌紧张异常动作和异常姿势为特征 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 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常见于: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痉挛性斜 颈(spasmodic torticollis) 、Meige综合征 、书写 痉挛(writer’s cramp) 等。
舞蹈样动作
常为双侧性。 以面部最明显; 肢体表现为一种极快的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 运动,上肢各关节交替伸直、屈曲、内收等动 作,下肢步态颠簸、行走摇晃、易跌倒; 躯干表现为脊柱不停的弯、伸或扭转; 以上均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 时消失。
肝豆状核变性
于1912年由Wilson 报道,也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本病的患病率为0.53/10万,发病率为0.2/10万;在欧美大多数 国家本病均较罕见 ;基因频率约为0.56%,杂合子频率估计为 1/100200; 临床特点是好发于青少年、肝硬变、脑部尤其是基底节变性 、角膜K-F环、肾损害等; 由于WD基因发生突变,其编码的P型ATP酶(也称ATP7B) 发生功能改变; 早期驱铜治疗效果好。
临床诊断
1. 2. 3. 4. 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征; 血清CP显著降低或/及肝铜增高; 角膜K-F环; 阳性家族史。
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确诊WD;符合①③④ 极可能为不典型的WD;符合②③④极可能为 症状前WD;如符合4条中的2条很可能是WD 。
早期诊断
儿童或青少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肝硬变、一过性黄疸、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不明原因较长时间的肢体震颤; 讲话含糊不清、呛咳、吞咽困难而无第IX、 X、XII三对颅神 经损害,也无肌无力表现; 不明原因的步态不稳或/及动作不协调; 精神症状合并肝病史或/及肝病征; 不明原因的肾小管病变或骨骼病变; 不明原因反复出现溶血性贫血; 持续转氨酶增高但无肝炎症状。
抽动症(Tic)
指重复发生在同一组肌肉群的快速运动,发生的时间 不规则。 常在急于运动后发生,可以自己短时间(30-60秒)控 制。 抽动秽语综合征或Tourette综合征:由表情肌、颈肌 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起病,表现为挤 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约有30%~ 40%的患孩因口喉部肌肉抽搐而发出重复性暴发性无 意义的单调怪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