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报纸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据文字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行的报纸是出现在唐开元年间的《开元杂报》,用雕版印刷。
这是唐朝各地派驻京城的机构发行的邸报,山当时的“上都进奏院”编印,负责传递的是“上都邸务留后史”。
邸始于西汉,指中国占代地方政府在京都设立的办事机构。
有人说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但邸报不等于报纸,其本质区别是没有自己采集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化和评论。
邸报也被称作“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除目”、“状”、“状报”、“报状”或“京报”。
由“邸吏”负责传发,因此得名。
到了宋代,是邸报发行的全盛时期。
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先以木制字,后又以胶泥制字。
用其印刷的图书、佛经等己有实物留传。
相信宋代也会用于邸报及其它报纸的印刷,但至今未见实物。
收藏于北京、台北等图书馆的明朝后期发行的《万历邸报》、《天启邸报》是用活字印刷的最早实物报纸。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各类报纸也开始多起来,官办的邸报主要登录皇帝谕旨和起居言行、臣僚奏章、消息的动态等,有时也有少量的风上人情、趣闻轶事。
宋朝的官报称《朝报》,由“门下后省”每日编定,发行天下。
民间报纸一也有流传。
南宋谓之“小报”,清初称之“小钞”。
因具有新闻性,颇受社会欢迎,但历代统治者都视为非法,严加禁止并残酷镇压。
到了明代,己允许民间自设报馆(房),翻印从官方有关部门抄来的部分邸报稿件,在政府的监督下,公开发售,时称“京报”。
在清朝,报纸的出版发行得到了相应发展,几科报纸并存于世。
《京报》是清中央政府的官报,每日发行。
还有《宫门钞》、《塘报》、《辕门钞》等,内容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