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 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 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 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 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 “宣扬”、“西方文明”,反 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 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 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 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 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 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 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 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 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 争的牺牲品。
亚罗号事件(英语:The Arrow Incident)是 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键事件,起源于 1856年10月8日清朝广州水师在香港注册船 只亚罗号(英语:Arrow)上进行的搜查及 逮捕行动,以及后续英国的强硬抗议及武 力恫吓,相关冲突最终成为1857年英国对 华用兵的理由。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 州纪录报》,1839年迁澳,1843年迁 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办,至 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 度变化,1863年停刊。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三) 《德臣报》,汉译 为《德臣西报》、《中国 邮报》。1845年2月创刊 于香港,1974年停刊,为 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的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 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后 由英商德臣独家拥有产权。 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 等三名学生留美。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 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 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 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 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 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 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 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 停刊。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宣传策略:附会中国的儒 家学说,广泛引用孔孟语录, 常借用儒家经典中的用语阐述 基督教教义,反复劝服读者 “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一 致的”……封面:“子曰:多 闻,择其善而从之”:“万世 万处万人”皆有好的和坏的, 要放开眼界,看到外国人的长 处,不要妄自尊大,博采众长, 故“察世俗”。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的异同 两种刊物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创办,形式上均为中 国线装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相似,但由于 创办者的办报宗旨有异,两者差异也显而易见。 1、从内容上看:两者均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 识三部分组成。 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东西洋考》中,宗教 内容比重大大下降.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四、近代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 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 臣所有。此外,《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 国丛报》、《广州周报》等英文报刊先后创办。 这些都是商业报纸,以刊载商情为主,对中国的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 等叙述详细。重视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仿 效西方本土报刊,较为先进。嘲笑中国贫穷落后, 公开鼓吹和煽动西方列强武力侵华。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 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 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 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 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 贯珍》月刊(英文名:Chinese serial )。主编 麦都思——奚礼尔——理雅各,是第一份刊 载收费广告和最早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
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腐败、积贫积弱的清政府 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的大门从 此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时隔不久,英 法两国又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内地/本土从事侵略活 动的特权,包括文化侵略(例如,办报)。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西方冒险家们纷纷涌入中国,全面开 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淘金 活动 ——他们彼此之间需要沟通情况、传递信 息、了解商业行情、政治形势的变化 ——对中国人民进行欺骗宣传与奴化教育 ——其办报纸活动再以不像鸦片战争前受 清政府的种种限制(门槛全拆、长驱直入) 结果:办报规模、速度大规模增长/ 以香港、 上海为基地的外报网形成。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 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 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 士立。 历史背景:1825 年西方各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 危机,更加急切地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打 开中国紧闭的大门之愿望更强烈,传教士与资 本主义列强“同乘一条船”的面貌日益明显。
中国新闻事业史
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ang jing
第二章 中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 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 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 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 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 容、形式僵化。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四)《孖 [mā]剌[là ] 报》:1857年创, 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 莫罗所有。为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 1941年停刊。 因创办人是英商莫罗(Yoriek games Murrow),当地人把Murrow译为"孖剌",所以 当地人就称此报为 《孖剌报》.从以上资料 就可以知道,孖剌来自MURROW,所以孖 剌读音为【mā là】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 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 《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 早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 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 1881年创立的《士蔑西报》,与《德臣 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在业务上,(1)设立了新闻 专栏,发表国际和中国广州、 澳门的新闻。选录《京报》。 (2)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 物的价目表(3)言论上设立 专栏,重在回答现实生活中 的问题。(4)1833年该刊第 五期所载的《新闻纸略论》 简介近代报纸的产生、现状 及出版自由观念,是中文报 刊中第一篇新闻学专文。(5) 内容上更贴近生活,题材多 样化,稿件末尾的“编者按 语”是中文近代报刊首次出 现的内容
本节结束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 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业贸易 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 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 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 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 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五、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 1、外人办报是近代报刊冲击中国大门的开端; 2、担任这些报刊编撰的主力是传教士; 3、这些报刊大多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 4、这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 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工作。
本节结束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报刊业务:文体多样( 诗歌、对话体、小故 事、长篇记事、三言两语的警句录、述评性的文 章、短论) 章回体形式(常见中国小说的的一些套语“欲知 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原则(“短” “通俗易懂” “流畅生动”)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 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是《察》 的续刊,曾经协助过米怜的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 麦都思创办主编。封面印有“子曰:亦各言其志 也已矣”; 书本式。 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 新闻》。 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
2、新闻和言论:《东西洋考》对时事政治 很关注,具体表现是注重新闻和言论。 《东西洋考》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此时 的言论栏目摆脱了《察世俗》时期单纯阐 发教义的状况,而是开始涌来回答现实中 的问题。 3、新闻文体: 与《察世俗》相比较, 《东西洋考》的新闻文体得到了初步的发 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郭氏其人:对侵华事业有浓厚兴趣的外国人之 一,);他连续三次到中国沿海考察、收集(政 治军事经济)情报,发现中国人高傲排外、夜郎 自大、愚昧无知等不利于他们打开中国大门的思 想障碍,就狡猾地“入乡随俗、投其所好”,曾 经拜中国官员为“干爹”,留大辫子、穿长袍马 褂,讲华语,清廷竟然默许了郭的行为。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二、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 居地区的出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 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 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 透和过渡作用。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 英国伦敦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 到达广州。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 (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 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 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 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 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