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

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姓标识号:学号:专业班级:教学站(点):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科、本科)评阅教师:职称(或学位)邮编:联系电话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景观植物地域性应用的意义 (1)2 植物地域性的涵义 (1)2.1 植物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域特征 (2)2.2 植物文化的地域特色 (2)3 植物地域性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3.1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3)3.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4)3.2.1 利用植物文化创造意境 (4)3.2.2 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4)3.2.3 地域性植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5)3.2.4 结合诗歌、画理营造文化特色植物景观 (5)3.2.5 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 (6)4 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8)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摘要:由于世界上各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

而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以地形地貌作为造园主要载体,以植物材料作为造园的主要元素。

植物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

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因素,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使植物的地域性特色呈现在不同的风景园林中,形成了各地域的优秀园林作品。

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树种来体现园林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地域性、植物、适地适树、文化内涵、园林景观Abs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t regional climate, hydrology, geograph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e world, forming a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ich and colorful landscape, with its topography as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garden to plant material as the main ele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s with rich colors, diverse forms of the main landscape landscape, but also constitute a typical plant landscape fea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s and ecological habits, so tha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in differ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s excellent garden works. In the choice of plant landscaping should accord with the "proper tree" principle, a plant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era background, to explore the use of tree species in landscape design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garden, thus creating a distinctive, colorful landscape.Key words:regional, plant, suitable tree, cultural connotation, landscape1 景观植物地域性应用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景观理论和实践也开始丰富起来。

加之国内外交流也日渐频繁,大大加速了景观设计的发展。

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趋同,尤其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令人堪忧。

许多设计师忽略景观的地域性,盲目照搬先进国家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和风格,导致城市之间景观植物应用雷同,引进外来物种缺乏前期试验,存在盲目性。

为了达到所要的景观效果,大多采取快速简便的途径,对从国外引进现成的品种进行快速扩繁,造成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趋严重,从而使得地域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导致景观设计中植物应用丢失了地域性特色,失去了灵魂。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以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景观植物的地域性特点,设计出反映地域性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的高度统一,并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环境。

2 植物地域性的涵义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

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

而植物的地域性包含植物观赏习性以及生态习性的地域性和植物文化的地域性。

2.1 植物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差异,而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受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影响。

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

受水因素影响,我国从东往西的植被,东部为森林带,中部为草原带,西部为荒漠带。

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近地,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常绿,树木高大。

我国国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且境内地形多样,使得植物的地域性十分显著。

最南端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当地植物椰子树,干性明显,大型羽状叶片集中生长在树干顶端,具有典型的海南岛风情;往北亚热带的岭南,树种木棉树姿挺直高大,枝叶水平排空开展,花色如火,显示出一种气宇轩昂的英雄风格:再往北的西北地区,当地植物杨树,树姿伟岸,枝叶婆娑,体现着豪迈粗犷的北方气质。

2.2 植物文化的地域特色植物文化不是简单的现象堆砌,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如园艺、农业、艺术、宗教、哲学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结构。

在漫长的植物利用历史过程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加之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面,即与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相关联的文化,同时包括精神层面,即透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

虽然影响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但都与传统文化这一大环境分不开,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习俗和宗教差异,使我国各地的植物文化也各显不同。

在彝族、傈僳族等民族普遍相信祖先源于竹子,竹子是神性植物,本身是神或可通神或能降妖伏魔而得到敬拜;而德昂族认为茶叶是自己的祖先;在侗族,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形成了“据水田而居,以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同时也因稻作而形成了独具侗族特色的稻作文化。

在其他国家,植物同样是人们寄托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文化。

在阿根廷,刺桐花是坚贞不屈、纯洁高尚的象征,体现了阿根廷人的民族精神。

在德国,矢车菊启示人们小心谨慎和虚心学习。

在英国玫瑰象征爱情、幸福和美好;栎树象征勇敢坚强;棕榈象征胜利。

3 植物地域性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土植物对地域性特色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3.1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

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

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

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

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如樟树、榕树等。

北方的本土树种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

布雷·马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极简主义设计大师彼得·沃克也擅长用乡土植物创造地域性景观。

在德国柏林索尼中心广场,所有乔木全都是土生土长、没有修剪过的杨树,体现了自然之美,也与全世界千篇一律的钢铁、玻璃、混凝土建造的高档写字楼形成对比。

3.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园林景观的形成, 深受当时社会背景、技术水平、文化基础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 每个时期不断赋予原有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因此, 每个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地给景观留下一些时代的烙印。

这种文化不断积淀, 便构成了传统景观的内涵, 即传统景观的人文化。

现代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中, 应将时代赋予的植物文化内涵与城市绿地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片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家园。

3.2.1 利用植物文化创造意境原始先民"构木为巢"从对树木的依赖, 到把树木看作“神木”的原始崇拜, 进而渗透了文化内涵, 尤其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中的“比德”思想对我国的造园产生了很大影响。

许多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文化修养、伦理观念等, 各抒己见地赋诗感怀, 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本身的文化色彩。

植物的许多特性都被古人赋予了良好的寄托, 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或表达自己独特的气质。

不同植物赋予不同情感含义, 如: 牡丹花——富贵; 杏花——幸福; 木棉树——英雄; 柳树——依依惜别; 桃李——门徒众多。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经常选用形实皆丽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外观美观, 而且果实能够食用, 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象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