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❶鸟类体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发育场所分别为( )A.骨髓胸腺B.胸腺骨髓C.腔上囊胸腺D.胸腺腔上囊❷下列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并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A.巨噬细胞B.效应B淋巴细胞C.辅助性T细胞D.致敏B淋巴细胞❸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辅助性T细胞C.中性粒细胞D.浆细胞❹下列关于人体内MHC的说法,错误的是()A.MHC不能被自身的白细胞识别B.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C.MH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D.MHC的本质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❻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1)巨噬细胞(2)辅助性T细胞(3)B淋巴细胞(4)记忆细胞(5)效应B细胞(6)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A.(1)(2)(3)(4)(5)(6)B.(2)(3)(4)(5)(6)C.(2)(3)(4)(6)D.(2)(5)(6)❼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抗体的分泌体现了质膜的结构特点B.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最终全部分布到血液中C.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D.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每一个抗体分子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❽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中的细胞免疫中不会发生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B.细胞毒性T细胞膜的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C.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❾[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病毒甲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乙会产生相应抗体,可预防该肿瘤病,该抗体( )A.可由记忆B淋巴细胞分泌B.可裂解病毒甲C.主要存在于组织液中D.具有两个与抗原结合的相同位点[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B.其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D.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2017·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HIV表面的包膜及蛋白是其自身基因的表达产物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游离的病毒D.癌细胞表面的MHC发生改变,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图3-2-1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图3-2-1(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填字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字母)。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效应B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

效应B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另一种信号是。

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结合的受体分子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被激活[2017·浙江三地市联考]图3-2-2为机体在清除某种入侵的病毒时的一个环节,其中①与②是一组可相互识别的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3-2-2A.若①为抗原—MHC复合体,则甲细胞可能是巨噬细胞B.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其抗原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肽C.若甲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则乙细胞可能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若乙为细胞毒性T细胞,当受到①的刺激后,迅速启动分裂分化过程用某种致病的病原体先后两次对机体进行免疫,分别检测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3-2-3所示,下列对图3-2-3分析错误的是( )图3-2-3A.b点是本实验的第2次免疫的时间点B.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C.a、b两点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是完全相同的D.第1次免疫时机体产生轻度病症,第2次免疫时则不一定会产生病症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分子B.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C.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D.成熟的B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下立刻启动细胞分裂[2017·浙江11月选考]★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我国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为了研制抗猪蓝耳病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实验动物检测机体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能力。

(1)实验原理:①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的猪蓝耳病病毒进入实验猪体内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效应B细胞分泌相应的。

②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是,特异性免疫包括。

(2)实验过程:①分组:将健康的、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猪分为两组,每组若干头且两组数量相等。

②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

实验组的处理: ,一段时间后,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3)实验结果:指标: 。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实验猪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猪的要高。

(4)问题讨论: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应如何处理?1.C[解析]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其中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先进入胸腺,在此增殖分化,发育成熟,形成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鸟类中是在腔上囊发育成熟,形成B淋巴细胞。

2.D[解析]四个选项中的细胞都参与体液免疫,但具有分裂能力的只有致敏B淋巴细胞。

3.D[解析]巨噬细胞是专职负责抗原提呈,清理垃圾废物和死细胞,A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会分泌一些物质,促进相应细胞增殖分化,但辅助性T细胞不会分泌抗体,B 项错误;中性粒细胞与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有关,C项错误;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广泛分布于血液和体液中,D项正确。

4.A[解析]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标志,这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MHC 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

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这个标志是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的身份标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的细胞。

5.D[解析]抗体只在体液免疫中产生,A项错误。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项错误。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均会产生记忆细胞,D项正确。

6.C[解析]巨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但是其识别功能不具有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效应B 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具有识别功能。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7.B[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其分泌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效应B 细胞(又称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分布于血液和体液中,B项错误;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分泌特定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项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即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根据抗体的结构可知,一个抗体分子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D 项正确。

8.B[解析]细胞免疫的第一步就是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A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膜上的受体不能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是与抗原—MHC复合体结合,B项错误;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项正确;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D项正确。

9.D[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项错误;抗体可与病毒甲结合,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B 项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C项错误;抗体具有两个与抗原结合的相同位点,D项正确。

10.D[解析]巨噬细胞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分化形成,A项正确;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C项正确;巨噬细胞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起作用,D项错误。

11.D [解析]巨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其识别功能并不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HIV表面的包膜是从宿主细胞带出的并不是自身基因表达的产物,B项错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是抗原—MHC复合体,C项错误;癌细胞表面的MHC发生改变,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D项正确。

12.(1)C、E B、C、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4)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细胞B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细胞C[解析](1)题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其中细胞A为巨噬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 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B细胞,细胞E为记忆B细胞。

因此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细胞C(B细胞)和细胞E(记忆B细胞);图中细胞A(巨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D(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辅助性T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E(记忆B细胞)。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细胞E能识别该抗原(过程④),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D(过程⑦),该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过程⑧),从而将抗原消灭。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因此效应B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另一种信号是细胞B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细胞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