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导论习题解答

材料科学导论习题解答

材料科学导论习题解答材料科学导论作业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1. 氧化铝既牢固又坚硬而且耐磨,为什么不用来制造榔头?[答] 因为Al2O3的耐震性不佳,且脆性较高,不适合做榔头的材料。

2. 将下列材料按金属、陶瓷、聚合物或复合材料进行分类:黄铜、氯化钠、环氧树脂、混凝土、镁合金、玻璃钢、沥青、碳化硅、铅-锡焊料、橡胶、纸杯[答] 金属有黄铜、铅-锡焊料、镁合金。

陶瓷有氯化钠、碳化硅。

聚合物有环氧树脂、橡胶、沥青、纸杯。

复合材料有混凝土、玻璃钢。

3. 下列用品选材时,哪些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特别重要性:汽车曲柄轴、电灯泡灯丝、剪刀、汽车挡风玻璃、电视机荧光屏[答] 汽车曲柄轴的疲劳寿命最为重要。

电灯泡灯丝的熔点需高,其发光性能要强。

剪刀的刀刃的硬度要强。

汽车挡风玻璃的光的穿透性要强。

电视机荧光屏光学的颜色及其他穿透性各种光学特性极重要。

4. 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哪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 通常把粒子尺寸小于0.1μm(10nm)的颗粒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以下效应:⑴ 小尺寸效应⑵ 表面效应⑶ 量子尺寸效应⑷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举例略第二章原子结构1. 原子序数为12的Mg有三个同位素:78.70%的Mg原子有12个中子,10.13%的Mg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Mg原子有14个中子,计算Mg的原子量。

[答] M = 0.7870×(12+12)+0.1013×(12+13)+0.1117×(12+14) = 24.3247 g/m ol2. 试计算原子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若K、L、M和N壳层中所有的能级都被填满,试确定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答] N壳层内最大电子数为2×42 = 32。

但考虑能级交错:N壳层内刚刚达到最大电子数时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该原子的原子数为70。

(本题目书上原解:N壳层中电子最多有2+6+10+14 = 32个,K、L、M、N壳层中电子共有2+8+18+32 = 60个,故原子序数为60。

)3. 试计算原子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并定出K、L、M、N和Q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填满时的原子序数。

[答] O壳层内最大电子数为2×52 = 50。

但考虑能级交错:O壳层内刚刚达到最大电子数时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7s25f146d105g18,该原子的原子数为130。

(本题目书上原解:O壳层中电子最多有2+6+10+14+18 = 50个,K、L、M、N、O壳层中电子共有2+8+18+32+50 = 110个,故原子序数为110。

)4. 试说明四种原子结合力并举例说明。

[答] 金属键: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称为金属键。

其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例如:Hg、Al、Fe、W。

离子键:金属原子将最外层家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得到价电子后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正负离子依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其基本特点是以离子而不是以原子为结合单元。

大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主要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例如:NaCl、MgO。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结合是最典型的共价键。

其它例如:Si、C(金刚石)。

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例如:Ar、Cl2。

P36 习题2. ⑴ 1s22s22p63s23p63d74s2 过渡元素Co⑵ 1s22s22p63s23p6 惰性元素 Ar⑶ 1s22s22p5 卤素元素F⑷ 1s22s22p63s2 碱土元素 Mg⑸ 1s22s22p63s23p63d24s2 过渡元素Ti⑹ 1s22s22p63s23p64s1 碱金属K3. 镧系稀土族元素的电子排列特点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145s25p66s2,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依次填入4f态,而外层电子数没有变化,因此这些元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将他们划为一组元素而放入周期表的一格。

5. 氢键的本质与范德华力一样,也是靠原子(或分子、原子团)的偶极吸引力结合起来的,但是氢键中氢原子起了关键作用。

当H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分子时,氢原子的一个电子转移至该原子壳上;分子的氢离子则实质上是裸露的质子,对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表现出吸引,这样氢原子便将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结合起来,形成氢键。

6. 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得到原子排列结构;而对于共价键,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树木的限制,离子键结合,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

9. 单相组织是指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的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两相组织指具有两相,两个相的晶粒尺度不同。

采用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测清楚晶粒的形貌特征,称为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是材料的四级结构,主要随组成和加工工艺而变化,它是影响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组织包括粒径的大小、形状、分布及其相对量等特征,比如单相多晶材料的强度很低,而多相组织可以增加弥散相的个数,大幅提高材料的强度。

11.原子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原子的结合方式,并影响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质。

原子结合键(二级结构)决定了结合力的大小,并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原子排列方式(三级结构)决定了材料的形态,影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与加工工艺有关。

显微组织结构(四级结构)决定了材料机械性能如强度、塑性等、主要由加工工艺来决定。

第三章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1. 面心立方镍的原子半径是1.243 Å,试计算:(a)镍的点阵参数,(b)镍的密度。

3.516A=3.51610-8 cm [答] (a)a0。

(b)4M458.718.977 g/cm3 3-8323a0NA(3.51610) 6.02102. 体心立方钼的点阵参数是3.1468 Å,试计算钼的原子半径。

r0 3.1468A=1.3626A=1.362610-8 cm [答]a03. 铬的点阵参数是2.8844 Å,密度是7.19 g/cm3,通过适当计算确定铬是简单立方、体心立方还是面心立方结构。

3a0NA7.19(2.8844108)3 6.021023n M n 1.9975 2 [答] 3(a0)NAM52所以铬为面心立方结构。

4. 试确定图中所示方向的密勒指数。

[答]方向A:0,1,1 → 1,0,1 = -1,1,0,故为;方向B:0,1,0 → 1,0,1 = -1,1,-1,故为;方向C:1,0,1/2 → 1/2,1,0 = 1/2,-1,1/2,故为;方向D:0,1,1/2 → 1,0,0 = -1,1,1/2,故为。

方向A:0,0,1 → 1,1,1 = -1,-1,0,故为;方向B:1,2/3,0 → 0,0,1 = 1,2/3,-1,故为;方向C:1/2,0,0 → 1,1,3/4 = -1/2,-1,-3/4,故为;方向D:1/2,1,1 → 0,1,0 = 1/2,0,1,故为[102]。

5. 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以及(112)、的晶面。

[答] {110}(图略){111}(图略)(图略)(图略)6. 试比较间隙固溶体、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答]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成为间隙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半径很小,使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差Δr > 41%时,溶质原子就可能进入溶剂晶格间隙中而形成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通常是原子半径小于0.1 mm的一些非金属元素。

溶质原子引起溶剂点阵畸变,点阵常数变大,畸变能升高。

因此,间隙固溶体都是有限固溶体,而且溶解度很小。

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C,H,N,B等可与金属元素(主要是过度族金属)形成间隙相或间隙化合物。

这主要取决于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当rX/rM 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间隙相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如FCC,HCP,少数为BCC或简单六方结构,与组元的结构均不相同。

间隙相可以用化学分子式表示。

间隙相不仅可以溶解其组成元素,而且间隙相之间还可以相互溶解。

间隙相中原子间结合键为共价键和金属键,即使大于非金属组元的原子数分数大于50%时,仍具有明显的金属特性,而且间隙相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同时其脆性也很大,是高合金钢和硬质合金中的重要强化相。

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都很复杂,原子间结合键位共价键和金属键。

间隙化合物也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脆性较大,也是钢中重要的强化相之一。

但与间隙相相比,间隙化合物的熔点和硬度以及化学稳定性都要低一些。

7. 简述陶瓷材料的相组成及常见相结构。

[答] 陶瓷材料中的相组成较为复杂,常见的相有晶相、玻璃相和气相。

它们对陶瓷性能都有很大影响。

晶相是陶瓷材料的主要组成相,常见结构有氧化物结构和硅酸盐结构。

氧化物结构包括AB型结构(NaCl型)、AB2型结构(金红石型)、A2B3型结构(刚玉型)以及其它一些结构。

硅酸盐的结构特点是硅、氧离子组成四面体,硅离子位于四面体中心。

硅氧四面体SiO44-之间又以共有顶点的氧离子相互连接起来。

由于连接方式不同而形成多种硅酸盐结构,如岛状、环状、链状和层状等。

玻璃相是在陶瓷烧结时形成的一种非晶态物质,其结构是由离子多面体(如硅氧四面体)构成的无规则排列的空间网络,如非晶态石英的结构。

玻璃相热稳定性差,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软化。

玻璃相的作用是粘结分散的晶相、降低烧结温度、抑制晶相的粗化。

气相是指陶瓷中的气孔,它是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被保留下来的。

气孔的存在降低了陶瓷的密度,能吸收震动,并进一步降低了导热系数。

但也导致陶瓷强度下降,介电损耗增大,绝缘性降低。

8. 简述高分子材料的键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以及高、低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差异。

[答]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主要包括二个微观层次:高分子链结构(分子内结构)和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分子间结构)。

高分子链的结构是指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键接方式、空间构型以及高分子链的长短、几何形状及其构象。

简言之,高分子链结构指的是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形态,并可分为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包括构造与构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