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认识及思考

浅谈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认识及思考

浅谈海洋环境的认识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

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

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

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

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

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利用海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景象。

经济发展的同时,因为船舶载运不能保证其绝对的安全,特别对海洋污染不能得到绝对的限制,同时由于船舶本身状况存在不足和公司航运管理有纰漏,给海洋安全利用和船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船舶污染的趋势有了新的变化。

有些海洋污染物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有些海洋污染物,则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海洋环境污染、资源损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都会影响到人类经济和社会对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因此,保护海洋环境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认识及思考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

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

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

大陆海岸线长达1 8 0 0 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

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积200~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约217.1万公顷)、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宜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处,其中深水港址62处)、海洋旅游资源(滨海景点1500多处)、海洋能源(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等海洋自然资源。

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

我国还可以方便的进入世界大洋,开发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资源,目前,我国已经拿到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域。

虽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我国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却很不乐观。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近岸海域的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仍然严峻。

污染海域相对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密度较大的海湾沿岸和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如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3,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

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

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的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

据我国海洋局近年来对相关生态监控区的监控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生态系统还在进一步恶化。

主要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监控区都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其中锦州湾、莱州湾、杭州湾和珠江口生态系统仍处于不健康状态。

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无机氮含量持续增加,氮磷比失衡呈不断加重趋势;环境污染、生物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锦州湾湾内沉积物污染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平均密度始终偏低,生物资源明显减少。

莱州湾水体富营养化依然严重,石油类含量超标面积有所增加。

部分生物体内汞、砷、镉、铅和石油烃含量偏高。

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一般,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萎缩,渔业生物资源衰退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外来物种数量持续增加,在局部区域已成为优势种群。

杭州湾水体始终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比失衡,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含量增加。

每年滩涂湿地减少在10%以上,湿地水生生物和水禽栖息面积不断缩减。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渔业生物资源衰退。

珠江口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失衡状态,丰水期无机氮平均含量均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生物体内铅含量始终普遍偏高,石油烃和汞含量呈增加趋势。

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春夏季的季节变化幅度趋于缩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我国的红树林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稳定,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略有下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开发强度持续加大,对海岸带及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脆弱区的面积呈现扩大趋势。

综上所述,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加强立法、司法、执法措施,通过多种渠道、手段努力保证海洋健康,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仍然是世界上相当严重的地区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原有法律法规未曾涉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法制工作者和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努力把法制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执法必严”,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二)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等是非常重要的。

(三) 积极治理沿岸各个城镇43000多家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对60多亿吨的废水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