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印度尼西亚概况
国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独立日:8月17日(1945年)
国庆日:8月17日(1945年)
国旗:旗面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长与宽之比为3∶2。
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徽:由一只金色的鹰、一面盾和鹰爪抓着的一条绶带组成。
鹰象征创造力。
鹰两翼各有17根羽毛,尾羽8根,这是为了纪念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日——8月17日。
鹰胸前的盾面由五部分组成:黑色小盾和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也象征“潘查希拉”——印尼建国的五项基本原则;水牛头象征主权属于人民;榕树象征民族意识;棉桃和稻穗象征富足和公正;金色饰环象征人道主义和世代相传。
盾面上的粗黑线代表赤道。
鹰爪抓着的绶带上用印尼文写着“异中有同”。
国家政要: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2004年10月当选;副总统优素福·卡拉,2004年10月当选;人协主席希达亚特·努尔·瓦希德,2004年10月当选。
自然地理: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
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
陆地面积为1,904,443平方公里,素称千岛之国。
领海面积约是陆地面积的4倍。
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
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3.5万公里。
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
人口:2.17亿(2004年),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7.5%,其他26%。
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
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 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 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都:雅加达(Jakarta),位于爪哇岛上;人口有838.5万(2000年)。
行政区划:1999年东帝汶从印尼分离后,印尼政府将马鲁古省、伊里安查亚省分别分割成2个和3个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区自立新省。
现共有32个省(省级地区),即:亚齐特区、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内、占碑、朋古鲁、南苏门答腊、楠榜、雅加达首都特区、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区、东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北马鲁古、南马鲁古、东伊里安查亚、中伊里安查亚、西伊里安查亚、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西加里曼丹、万丹省、邦加-勿里洞省、哥伦打洛省。
简史:公元3-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
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
1596年荷兰侵入,160
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设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47年后,荷兰与印尼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于1949年11月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
根据此协定,印尼于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
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屠华事件,最近一次于1998年5月13日。
政治:实行总统内阁制。
人民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修改与颁布宪法和国家总方针政策,选举总统,副总统,监督和评价总统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情况和在总统违背宪法时对其进行弹劾或罢免。
成员700名,任期5年。
国会(全称人民代表会议)是国家立法机构,行使除起草和修改宪法、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之外的一般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媾和等。
经济:资源丰富。
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
已探明矿产储量为:石油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立方米,是世界著名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煤360亿吨,亚太地区重要的产煤国和世界煤炭出口国。
地热资源丰富,橡胶和椰子产量居世界第2位,棕榈油产量占世界需求量的2/5。
森林面积为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
印尼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主要部门有制造、采矿、纺织、轻工、加工业等。
包括从事林业和渔业人口在内,全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5%。
印尼重视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创汇的主要行业。
主要旅游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印尼缩影公园、日惹皇宫、多巴湖等。
English song
Baa baa ,black sheep,
Have you any wool?
Yes sir ,yes sir.
Three bags full,
One for my master,one for my dame,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 the 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