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诗歌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选自《尝试集》
4.《尝试集》中诗歌的 内容
(1)反封建——《礼》、《威权》 (2)反军阀——《你莫忘记》 (3)倡自由——《鸽子》、《老鸦》 (4)尚进取——《上山》 (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
5.《尝试集》的文学史意义
(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 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 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 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 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
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刘半农注重向民歌学习,探 索白话新诗的民族化形式。 刘半农有《瓦釜集》、《扬 鞭集》《瓦釜集》是新诗史 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 体新诗集。
第一节 概 述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 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 个阶段。
新诗诞生之前已有梁启超、黄遵宪等 人倡导的“诗界革命”的探索。
一、初期白话新诗
(一)胡适的历史功 绩 胡适(18911962),是第一“白 话诗人”,1917年2月 在《新青年》发表 《白话诗八首》 新诗实践和理论建 构。
1.胡适《谈新诗》 “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中国新文学史上最
早的新诗集 1920年3月上海亚
东图书馆出版
3. 体裁特点
(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选自《尝试集》
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人酸悲。 客问车夫:“今你年几岁,
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
我坐你车,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 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 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二)发展历程
1.花雨时期 (1921—1922)
(1)热爱祖国的情怀,如《马赛》 (2)争取自由,如《笑解烦恼结》抒发了
向往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2.成熟时期 (1922——1925)
(1)对爱情的执着追 求。
《雪花的快乐》
诗人的代表作 把雪花喻为爱情,象征着爱情的纯洁无
邪,美丽温柔。雪花富有灵性,诗也富 有灵性,给人明丽而又飘逸的感觉。
二、抒写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属 反封建主题如《为幸福而歌》集,《记 取我们简单的故事》、《少年的情歌》 等诗篇。
三、描写自然景物,包括故乡景物和异 国风情,如《故乡》、《里昂车中》 (表现游子离愁)。
“诗怪”
(1)意象选择:习惯用“寒夜”、“枯 骨”、“残月”、“落叶”、“荒野” 等。
(2)抒写内容:多是伤春悲秋,哀风叹 雨,充满消极厌世,抑郁凄凉的愁苦 情绪和颓废色彩。
1.主张建立 “纯粹诗歌”,认为 诗与散文应明确分界。
2.提倡诗要用暗示,反对直接说明 认为诗越不明白越好。
(三)象征派的主要诗人
1.李金发 (1901—1976)
诗中既有波特莱尔的恶 魔主义精神和“审丑” 的美学,又有魏尔伦的 感伤与颓废的气质。
李金发诗作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梦幻、死亡、人生的悲哀。如 名篇《弃妇》。
2.着意追求诗情的哲 理化,具有“沉思” 的调子。
3.诗形朴素
4.个性鲜明
(1)诗的意象——全都抹着凄清、孤 苦的色彩。
(2)诗的情调——充满感伤与苦闷。 (3)诗的节奏——舒缓、幽婉、柔美。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 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 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实的伴侣,/心里害着热烈的乡 思:/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 的、浓郁的乌丝。
“湖畔诗人”:
汪静之、应修人、 潘漠华、冯雪峰
情诗,构成创作的 主线索。
湖畔派情诗充满生气,清纯天真 拓宽了现代新诗的题材范围 以对爱情的大胆咏唱和展示爱情
的非理性力量体现了较明显的现 代性。 汪静之诗集《蕙的风》
三、冯至的诗(1905——1993)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 县人。
1.处处表现出艺术的 节制。
(3)表现手法:大量运用象征、暗示、 通感、隐喻、联想等手法,营造出具 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境。
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了后期创造社穆木天、 王独清、冯乃超等人的“纯诗”创作。
“纯诗”概念的提出
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 的一封信》文中批驳了胡诗提出的“作诗如作文”, 要求“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创作“纯粹的诗 歌”
(三)小诗的代表诗人和诗作
1.冰心的《繁星》与《春水》
侧重于歌吟童心、母爱、自然,借对 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歌吟表现作者 爱和美的哲学。
纯静、细腻、柔和、含蓄。
2.宗白华
《流云》收诗40余首 擅长表现诗人的心灵与自然宇宙
以及社会人生的律动之间的契合 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诗本身的诗
(三)“湖畔诗人”的诗作
艺术特色
第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
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周作人:“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 有,只有诚实却早已找不到,便是爪哇国 里恐怕也不会有了罢,志摩却还保守着他 天真烂漫的诚实,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奇 人了”
徐志摩的诗主要摄取大自然中各种运动 着的生命现象,作为诗情寄托物,因而 风云、日月、山水、草木、花朵,诗人 都赋予它以生命和动态之美。
时代 2.后期“新月”派:1931年在上海创刊《诗刊》
时代 (三)“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1.“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
(1)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 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2)着意克制个人情感,努力在诗 人自身与客观现实之间拉开距离。
(3)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
2.提倡以“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 美特征。
《相隔一层纸》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 《学徒苦》 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
2.刘大白(1880---1932)
浙江绍兴人,前清 举人。
诗集《旧梦》 最好的诗作是歌谣
体的白话诗 《卖布谣》:歌谣
形式,浅显通俗。
3.俞平伯(1900—1990)
《冬夜》 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
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 欧化的文法 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 性
1.强调诗歌具象的多义性。 2.比喻的运用多取远譬。 3.在诗的组织上常用省略法。 4.感觉世界过于狭窄,感情上存
有一定的颓废倾向,句法过于 欧化。
五、“新月”诗派的诗作
(一)“新月诗派”崛起的文学背景 1926年4月1日,《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刊 (二)“新月”诗派的概况 1.前期“新月”派:《诗镌》时代;《新月》
他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
一、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 的表现的世界给诗作领域”,诗是“内生命的反 射”,“内生活真实的象征”。
二、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强 调诗要“暗示”和“朦胧”。
2.穆木天(1900——1971)
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人。1921年 加入创造社。
(2)探索诗的形式美,追求 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 则”。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一、徐志摩生平与创作概述 徐志摩(1897—1931)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
陆
志
小
摩
曼
林徽因与梁思成
(一)四部诗集 1.《志摩的诗》:1925
年 2.《翡冷翠的一夜》:
1927年 3.《猛虎集》:1931年 4.《云游》: 1932年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 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 人放大的小脚”。
二、哲理小诗与“湖畔诗人”
(一)小诗创作 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
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 题,引发了诸种“零碎的思想”。 2.外来诗歌的影响
(二)小诗的特点
形式短小,一般三五行为一首,多抒写 个人刹那间的感兴,或托物寓理,或借 景抒情,即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 思。
诗集有《旅心》、《新的旅途》等。 诗作寻求诗人心灵与深邃遥远的世界
之间内在的契合与交响。
3.王独清(1898—1940),陕西
长安人
诗集《圣母像前》有更多的异域情调 与病态的情感的渲染。
4.冯乃超(1901—1984),广东
南海人
主要诗集为《红纱灯》。以鲜明的色 彩感和铿锵的音节取胜
(四)象征诗派的诗歌特点
(1)对爱恋的痴情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
把莲蓬》
(2)对现实的愤懑。 《梅雪争春》(纪念
三一八),大雪的 残酷,更衬托出春 梅的风骨。
4.云 作为标志。
如果说,徐的艺术灵感是 被爱情激活的话,那么, 他那种贯注理想而讲究和 谐的审美趣味,便是从剑 桥闲适、优雅的环境中熏 陶出来的。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 的花朵!
四、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象征 主义诗歌先驱,现代主义创始人之一。
主张把社会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 对象来表现。诗集取名《恶之花》, 正说明诗人可以从丑恶的事物中创造 出美好的东西。
3、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 (三).“新月”派倡导新诗格律化的复杂
性
(1)精炼与集中,具有相对规范形式。 (2)盲目搬用西洋格律诗的音乐规则,忽
略了中西语言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