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Q1>Q2 △H1 <△H2
[特别提醒]
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 似于数学上的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则只须比较数值大小,与“+”、“-”无关。
课堂练习
1、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 CO(g)+H2(g);△H =+131.3kJ/mol
表示( C)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
必须注明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 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 ℃、101 kPa下 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 数,因此可以为非整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倍数。 思考题 2 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答案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即状态不同,产 生的热效应不同。
解析
由于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热量,所以白磷和红
磷与等量O2反应生成等量的P2O5时,白磷放出的热量更多, 又因ΔH1<0,ΔH2<0,故ΔH1<ΔH2。
答案
B
知识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2 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 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3 A.CH3OH(l)+ O2(g)=CO2(g)+2H2O(l) 2 ΔH=+725.76 kJ· 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 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 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 mol-1 解析 1 g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热22.68 kJ, 则1 mol甲醇(32 g)燃烧放热22.68 kJ×32=725.76 kJ,相同条 件下,2 mol甲醇燃烧放热725.76 kJ×2=1451.52 kJ。 答案 B
200℃
H2(g)+I2(g)======2HI(g) 101kPa
物质变化
△H=-14.9kJ/mol
能量变化
表示在200℃ 101kPa 时,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碘 完全反应,生成2mol气态HI时,放出14.9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H2(g)+I2(g)======2HI(g) △H=-14.9kJ/mol 101kPa
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 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 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 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A. +8Q mol· kJ-1 B. +16Q mol· kJ-1 C. -8Q mol· kJ-1 D. -16Q mol· kJ-1
交流与讨 论
1、 观察下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2(1)O2(g)=H2O(g) △H (298K)=—241.8kJ•mol—1 ② H2(g)+2(1)O2(g)=H2O(l) △H (298K)=—285.8kJ•mol—1 ③ 2H2(g)+O2(g)=2H2O(l) △H (298K)=—571.6kJ•mol—1 试回答: 为什么① 中的△H 的值要比②中的 △H值要大? ③中的△H的值为什么是②中的 △H值的2倍? 2、 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 △H= -92.38kJ/mol。 在该温度下, 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 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 是什么。
5、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 格”隔开,注明符号、数值和单位。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 化学 计量数 状态 正负号 及单位 意义 是整数,既可表示粒 子个数,又可表示该 物质的物质的量 不要求注明 热化学方程式 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 是分数,只表示该物质 的物质的量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C(石墨,s ) C(金刚石,s ) ΔH =+1.9 kJ/mol
阅读 P4 《资料卡片》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问题: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仅表示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吸收或放 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值与什么有关系? 出的热量,∆H它的值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 系数有关。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请看课本P3例1、P4例2,思考!
思考 交流
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
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哪几点?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
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归纳总结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 即指: 25℃ 101kPa; 2、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ΔH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 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 应逆向进行,则△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5、已知某温度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 2SO3(g) △H=-197kJ/mol
试写出SO3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SO2(g) +O2(g) △H=+197kJ/mol
注意:对于可逆反应,
①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00℃
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1 H2(g)+ O2(g)==H2O(l) △H=-285.8kJ/mol 2
必须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同素异形体要注明物质名称.
3.ΔH的单位“kJ· mol-1”的含义。并不是指每摩尔具 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 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 的能量变化。如 2H 2 (g) + O 2 (g) = 2H 2 O(g) Δ H =- 483.6 kJ· mol - 1 中的反应热是指每摩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483.6 kJ 。因此 Δ H 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 倍,则 Δ H 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 1 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例如:已知H2(g)+ O2(g) 2 = H 2 O(l) Δ H =- 285.8 kJ· mol - 1 ,则 2H 2 (g) + O 2 (g) = 1 - 1 2H2O(l) ΔH=-571.6 kJ· mol ;H2O(l)=H2(g)+ O2(g) 2 - 1 ΔH=+285.8 kJ· mol 。 [特别提醒] 在进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时,一定要注意 检查状态、数值及正负号,此三处易错易漏。
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下列几点: ⒈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⒉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常用s、 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 ⒊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 数。对于分数一般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 时的物质相对应。不能随便写分数。 ⒋△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以“+”表示吸热,以 “-”表示放热。△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单 位总是kJ· mol-1 。
△H的值指的是反应物完成转化为产物所放出的热量
典例导析
知识点1:反应热(焓变)的比较 例1 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 ΔH2 。 则 ΔH1和 又知:P4 (白,s)+5O2(g)===2P2O5(s) ΔH1,4P(红,s)+ 5O2(g)===2P2O5(s) 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 C.ΔH1=ΔH2 ) 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 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ΔH为“-”; 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的单位一般为kJ· mol-1。 2 .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不 同。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如下图,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