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重点名词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实现了国际化,也就是说,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实现了国际分工与合作.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经历了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和生产资本国际化等阶段.国际企业国际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企业经营国际化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的过程。
企业经营国际化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开放经济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结果。
全球战略国际企业在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以世界市场为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重点掌握如何认识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经历了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和生产资本国际化等阶段。
(1)商品资本国际化。
资本运动国际化首先采取商品的形式,即国际商品贸易活动。
(2)货币资本国际化。
即资本输出,是借贷资本、股票、债券等在世界范围的间接投资活动。
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及资本输出快速增长。
(3)生产资本国际化。
这一时期,资本国际化进入了新阶段,即由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领域,资本增值过程延伸到国界之外,生产酱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更为突出,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国际企业的类型及共同特征有哪些?国际企业的类型:从分工和组织结构看,国际企业的类型有(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从经营角度看,国际企业的主要类型有(资源型,服务型,制造型)国际企业共同特征:(1)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
(2)规模庞大。
(3)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4)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5)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是什么?1)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
(2)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
(3)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
(4)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角化的综合经营。
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加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进程。
(2)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3)加快科技的跨国转移。
如何认识国际企业在母国经济和东道国经济中的影响?国际企业对母国经济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正面影响:一是增强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外贸易.国际企业通过在国外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地生产和销售,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对东道国的出口.二是保证本国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国际企业通过对资源丰富国家原料,矿产品部门的投资,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节省原材料进口成本.三是有助于本国经济结构调整.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输出本国的夕阳工业,把将要淘汰的技术和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负面影响:国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势必引起资本外流,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容易引起本国经济增长困难,失业等社会问题.国际企业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也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正面影响:一是有助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往往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国际企业的投资,可以为东道国经济发展提供一部分资金,从而推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二是向东道国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促进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办厂,利用自己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网,将产品输入到国际市场,从而也可以牵动东道国的产品出口,促进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负面影响:一是国际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办厂后,要逐渐收回本金并汇出利润,造成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二是对东道国不合理的投资及不适宜技术的输入,会引起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失衡.三是国际企业在东道国建立的企业大多属于供应当地市场类型,这些企业往往是进口多于出口,加上东道国对国际企业的内部贸易难以控制,因而国际企业对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局限.四是国际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往往对东道国的一些重要行业和部门形成控制和垄断,造成东道国对国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依赖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哪些?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合同性安排,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一般掌握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哪些基本特征?(1)世界市场重新调整和组合。
(2)国际贸易呈现新特点。
(3)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
(4)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
(5)经济区域集团化。
区域性强;具有共同的目标;保护性强。
(6)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鼎立格局;科学技术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
企业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1国际企业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它开始了商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它的经营方式主要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服务贸易2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两次大战期间使各参战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次期间发生了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3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国际企业在数量,经营规模,活动范围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上的迅猛发展.国际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4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克里斯托弗.科斯依据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从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国际性经营的地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活动的种类及公司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如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间接,被动直接,主动直接,主动直接,主动国际经营的地点国内国内国内与国际国内与国际公司经营的方针国内国内考虑到国内国际国际经营的种类商品和劳务贸易商品和劳务贸易贸易、合同、国外投资贸易、合同、国外投资公司的组织结构传统的国内结构国际处室国际部门全球性结构第二章与国际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重点名词所有权优势企业拥有和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具体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创新能力,企业规模,金融规模,金融与货币,获得和很好利用资源的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等内部化优势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用进行内部化的能力.区位优势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这些区位因素包括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的分布地域,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吸引外资的政策等等寡占反应寡占反应是少数几家大企业构成的行业中由于每一企业的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几家企业,因此任何一个大企业都对其他几家企业的行动很敏感,并针对某一企业率先采取的行动而隋后纷纷采取类似的行动.重点掌握为什么说垄断优势主要来自对知识产权的占有?构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技术。
技术优势包括技术、知识、信息、诀窍、无形资产等要素。
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产品特异化能力是最具实质性的构成部分,它们不仅使投资企业具有独立性,而且常常是东道国市场最需要的。
企业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对知识产权的占有,而知识产品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而不减少其使用价值。
同时知识资产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的成本很低或等于零,国外子公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利用它而获得当地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寡占反应的成因是什么?寡占反应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寡占行业中的企业尽量避免不确定性和减少风险的动机.为什么说知识产品市场不完全是决定内部化的主要因素?(1)技术、知识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耗时长、费用大,并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企业必须利用差别性定价来获取垄断地位所带来的利润,尽快收回在研究开发上的投资。
(2)知识产品市场的买方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买方可能对尚未被转化为生产力的无形知识产品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外部市场也难以对知识产品准确定价,如果将买卖双方置于一个企业组织内便可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并借助内部市场定价机制充分实现知识产品的价值。
(3)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其通过市场转移会发生泄密的潜在风险,而在公司内部市场转移使用,可避免技术向外扩散,维护公司长期的技术垄断地位。
如何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的折衷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三个优势,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当改变资源总量吸收时程,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当改变资源总量吸收时程,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该类国家目前享有较高水平的国内总收入,但它没有把全部收入都用于即期消费,而是将部分收入投资于国外。
在此,国内投资不变,推迟消费与推迟吸收有同等涵义。
这种情况使它在此后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时,依靠国外投资的利息收入来满足国内资源吸收的要求。
这类国家为推迟吸收而对外进行投资或贷款,实际在经济上起到了战略储备作用。
第二种情况,这类国家为了近期的经济增长而加速吸收,国内总产出不足以满足这种吸收的要求,必须从世界资本市场借款来解决。
由于要支付借款利息和清偿债务,这种加速吸收的借款实际上意味着把经济增长的未来收入提前支取到即期使用。
第三种情况,这类国家的收入不稳定,变化波动较大,通过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活动来拉平国内经济资源吸收。
当国内收入较高时,对外投资或贷款,以积累一定储备;当国内收入较低时,用在国外储备的资产予以弥补,从而使国内吸收(或称为资源吸收)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而避免吸收随同收入一起波动。
威廉逊所分析的为改变吸收时程而借款或贷款的三种情况,对制定国家的投资政策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
垄断优势理论列出的市场不完全的四种类型是什么?1)产品市场不完全,包括产品差异、商标、市场技能(广告、促销、服务等)或价格联盟等;2)要素市场不完全,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经验上的优势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差异等;3)在企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4)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如政府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可能造成市场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