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之利弊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之利弊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之利弊应用之优点交互式电子白板产品在中小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用户到白板教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白板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形成统一的教学平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的个别教学之间的空白,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 )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

(4)白板不仅在硬件设备上为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撑,同时,白板的软件设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比如有照相、拉幕、隐藏、资源库储存、互联网连接等多项功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生动、有趣。

( 5 )白板提供了极大的资源储存空间,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积累和反思,便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整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并且节省教师的教学准备时间。

应用之不足不过在肯定白板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觉得不同的白板厂商仍有不少地方或多或少的需要在下面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些适当的改进。

第一,白板的硬件技术有待改进。

(1)手写笔:部分产品右键功能不好使;双击不好使;识别不太好;容易坏;(2)白板与电脑的兼容性:与国产某些笔记本电脑不兼容;( 3 )白板界面与其他软件界面切换频繁,容易死机;( 4 )白板自带中文字库有问题。

第二,白板的技术支撑有待完善。

目前白板公司在售后服务面方面的涵盖范围有待扩大,尤其是国内品牌,如果技术上出现问题则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也是目前学校最担心的问题,因此不敢大规模采购。

第三,白板资源和汉化问题成为中国师生使用的最大障碍。

目前,不少国外电子白板产品的自带资源大多不适合中国的教学内容,急需加入中国本土化的教学资源。

另外,需要对白板进行汉化处理,否则中国的一部分教师将被拦在白板使用者之外。

第四,关于白板教学的使用范围。

有不少教师提出,白板适合40 人以下的小班使用。

在班额小的情况下,师生、生生互动比较方便,可以充分发挥白板的互动功能。

如果在40 人以上的大班中使用,师生、生生互动困难,不仅很难发挥白板的互动功能,而且由于白板尺寸的限制,坐在后排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楚白板呈现的教学内容。

第五,由于白板的经济成本高,投资大,所以,白板在中国学校的实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践证明,电子白板教学是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广州、江苏、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均在全力推行电子白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对于您提出的对孩子视力的影响问题,我们也咨询过专家,专家建议是只要上课时选择适合的字体、背景和亮度,一堂课的白板教学时间控制在20 分钟左右,注意让学生休息眼睛,适当远视,就可以尽量避免孩子近视的问题。

而且在电子白板安装完成时,我们也对所有项目学校的教师规范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对全市项目学校教师的规范使用进行督查。

一定要用。

学生视力下降和看电子白板没有必然联系。

电子白板的使用时间占课堂 时间的一半应该是可以的。

传统的完全利用黑板授课的课堂中,老师写字抄题的时 间估计都占有七八分钟时间,而且很难插入图片、音视频等教学元素,不利于调动 学生的右脑功能。

建议使用电子白板时间较长的课堂将每节课比以前缩短 5 分钟, 延长课间休息时间。

浅谈使用 电子白板 教学的利于弊近年来,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 的表现形 式, 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所谓的电子白板多媒体 教学,是指在教 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 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技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 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 的教学信息化。

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既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 只有做到多 媒体与电子白板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 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 极作用。

一、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对于电子白板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 多媒体电子白板课件的精美图片、 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 内容丰 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引起学生兴奋、 愉悦的感受,激 发学习兴趣,调 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 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 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 信息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

多媒体电子白板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 视觉,旁白 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 教育技术,有助于学生 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制作多媒体电子白板课件, 一般都要求在课前把所有的授课内容做成一张张幻灯片,播放, 而且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的功能, 随时看到其他的幻灯片或其他的文件, 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四)有利于一睹专家、学者的风采,领略大师们的智慧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易中天的《品 三国》,使易中天被网络的追捧者称为“超级 教授”“学术超男”;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使“红 学热”在各上课时不但 能按顺序 甚 至可以链接到网上, 十分方便快捷。

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 而且大大地扩展了传统课 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地渐渐升温;于丹教授通过对《论语》《庄子》这些古文典籍潜心的阅读及思索,用当代人易懂的语言和事例,将自己的心得,奉献给大家,使《论语》《庄子》这些落满灰尘的离我们比较遥远的老古董为现代的“网络人”所接受。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大多是编导们到全国各大高校“淘”来的。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正在兴起评“精品课”热,如果高校也能像《百家讲坛》那样,“筛选”一些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来上这些“精品课”,那么这些课也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百家讲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

另外,《百家讲坛》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用一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所热爱的讲台。

而多媒体电子白板技术则可以将他们的整个教学过程拍录下来,使他们的教学不但能够继续惠及更多的学生,而且也能成为年轻教师的学习榜样。

二、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是,如果平时不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再加上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设备的水平有限等原因,也会使多媒体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受思想观念、相关制度的制约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

但是,由于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多于传统的备课,而学校又没有建立奖励机制。

所以,有的课件只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流程过于单调呆板;有的是对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照搬,其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仍停留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上;有的甚至只是简单地把所讲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

这样的课件不但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等优势,其效果也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占用了多媒体教室,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

若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首先,课件制作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使人赏心悦目,只有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是成功的课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要面带微笑,经常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屏幕前或走到学生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刺激干扰1. 注重形式,忽略效果。

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却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

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选择的过程就是区分对象和背景的过程,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就越容易被优先选择。

而有些课件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是否与背景形成足够的反差,致使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投到屏幕上却“模模糊糊”,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课件的制作和屏幕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和界面友好、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要注意艺术性,要优美、轻松、恰当。

2. 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

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

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

本来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果却相反,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了学生,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客”,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

上课时,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和做笔记。

另外,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对演示内容和时间随时作调整,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效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