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检测(原卷版)

精品解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检测(原卷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卷第I 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每小题2分,共44分)1.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

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下的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B. 没有看到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C. 没有看到我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无处不在D.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3.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它与义务相对应。

下列内容中属于我们享有的权利的是 A. 我是未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B. 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 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D. 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4.下列对法律的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C.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的法律 D. 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5.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说(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

实名制的推行①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7.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下列不属于其特殊性的是()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对违反法律的人才有约束力D.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8.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共中央批准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B. 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C. 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D. 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9.关于我国法律和道德说法正确的有()①凡是我国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②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③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没有相同之处④我国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行为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0.中学生张某平时举止文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

一天放学路上,张某发现有人正在偷窃电动车并及时报警,民警抓获了不法分子。

这一事例说明()A. 道德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行为B. 道德水准高的人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C. 道德水平低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D. 对于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给予刑罚处罚11.对漫画《言传身教》的寓意认识正确的是()①母亲没有依法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②母亲没有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③母亲教育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④母亲没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12.小红的父亲封建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

一直有意让她辍学,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主动做她父亲的工作,最终维护了小红正当的受教育权,使她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活。

小红受到的保护是()A. 自我保护 B. 社会保护C. 学校保护D. 家庭保护1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两部法律是()A. 《宪法》、《刑法》B.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 《宪法》、《食品安全法》D.《刑法》、《民法》14.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15.小全说:“我一点都不喜欢法律,它对我们有太多约束了。

”听了这句话后,你会告诉他()A. 是啊,法律约束力太强了,我也不喜欢B. 法律是冷酷无情的,谁都不喜欢C.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D. 你不喜欢法律可以不理它呗16.近年来,国家一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这表明 ( )A. 坚决惩治腐败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B.我国部分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 法律的强制性表现在它严厉惩罚官员17.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 A. 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 遵守法律,依法做事C. 珍爱生命,学会坚强 D. 远离闹市,品味生活18.小强对本班同学如何面对非法侵害的调查结果为:报警或向路人求助的占73%,事后报复的占6%,忍气吞声的占9%,奋力反抗的占12%。

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多数同学敢于和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②多数同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③少数同学不能正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9.“恭喜你中大奖了!”看到这则信息,小王立即与对方联系并根据要求寄出1万余元,结果却没有等到兑奖消息。

知道被骗后,小王应该 ( )A. 及时报警,依法维权B.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C. 蒙骗他人,挽回损失D. 骚扰对方,出口恶气20.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

”“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

”“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1.“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

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

这是因为( )A.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B. 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C. 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D. 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22.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交通通行而将其车划伤②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一直主动纳税③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③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共26分)23.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然而,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较,法律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4.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保护。

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何在?25.法律是治理国家之重器。

具体来说,法律有哪些作用?三、材料分析题(15分)26.2016年9月22日,《河南日报》报道,河南高校把今年“送法进校园”活动主题确定为“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

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教育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留守少年的特点,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借助法院的独特优势,通过心理咨询、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学法、守法、用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举办“送法进校园”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2)为保护留守儿童,政府、家长和学校应分别承担什么责任?(3)作为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五、实践探究题(15分)27.杨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

现摘录杨杨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在非规定区域停车收到了一张罚单。

爸爸违规停车被罚,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普法宣传】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人都要学法用法守法。

你能写出两条普法宣传教育的标语吗?(4)【学习体会】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你认为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