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专业名词解释。
1菌丝体: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子囊壳:子囊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子实体,有孔口的分生孢子:常指由真菌产生的一种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
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2.生理小种: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对不同寄生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3.变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经一系列显著的内部与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4.单主寄生:整个生活史是在同一寄主上渡过其寄生过程的转主寄生:指一生中需要在两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5、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生受精卵,每个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通的方式,如蝗虫.孤雌生殖:雌虫不经过交配或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又叫单性生殖,如蜜蜂多胚生殖:一些寄生昆虫其受精卵可以分裂成许多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胎生,主要是卵胎生,如有些蝇类6休眠:有活里的杂草种子及其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的状态。
分原生,强迫,诱导休眠发芽:(萌发,出土,出苗)杂草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变为生理生化代谢活跃,胚胎体积增大突破种皮的过程1、孵化:昆虫的胚胎发育结束后,幼虫脱卵而出的过程。
2病原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病的统称病原生物是能引起动植物患病的微生物3.草地昆虫学:研究草类植物上发生的昆虫的形态、分布、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4.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的总称。
5.原生休眠:杂草种子成熟后,直接进入休眠状态,是杂草固有的遗传特性,由本身固有生物学特性决定。
强迫休眠:当环境条件不良好,杂草进入休眠状态。
诱导休眠: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发芽的种子,遇到不良环境后便能进入休眠,而当环境条件变成有利时仍能发芽的形式。
打破休眠:使杂草萌发,一次灭除,或使杂草先于作物出苗,扩大时差选择性,提高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延长休眠:使作物出苗期与杂草的萌发期粗开,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5侵染性病害:由各类病原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1.克生(他感作用):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株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现象。
2.杂草检疫:指根据国家的检疫法,运用一定仪器、设备和技术,科学地对输入和输出地区,本国的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中夹带的有潜在危害的,有毒有害杂草或杂草的繁殖体(主要是种子)进行检疫、监督、处理的过程。
3.菌红: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
4.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茎上形成的菌丝群落。
5.吸器: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生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凸起。
6.附着胞: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7.假根:有些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深入茎质内吸取养分并固定着菌体。
8.菌核:大小、内外结构不同,内为疏丝组织,外为拟组织,作用是过滤不良环境。
9.子座:由菌组织形成,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10.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营养生物。
12.菌系:分离获得的培养单个菌落繁衍的后代。
13.分离物:由一个病害后代标样获得的纯培养物。
17.羽化:昆虫从若虫或蛹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19.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出的雌雄能交配,自身亲和。
20.多胞生殖:有一个卵发生2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
21.双子叶阔叶杂草:有两个子叶,一般为子叶出土幼苗,生长点裸露在外,根系多为直根系,主根发达,叶脉为网状脉。
22.单子叶阔叶杂草:一个子叶,子叶留土幼苗,须根系,主根不发达,平行脉。
23.杂草群落的演替:一个杂草群落被另一个杂草群落取代的过程。
二、填空选择。
1.杂草的个体特性包括:休眠、发芽、发生、成熟。
寿命。
2、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
子囊果有4种类型: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固定的孔口称作闭襄壳;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称作子囊壳;子囊果呈盘状的称作子囊盘;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作子囊座。
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
3、担子果又称子实体。
担子菌亚门真菌有性生殖阶段形成的特殊结构。
由双核菌丝组成,其上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按其形成可分为:裸果、被果、半被果。
(在形成初期露出子实层(裸果);少数也有在孢子成熟后不露出子实层(被果);开始不露出子实层,待孢子成熟后才露出(半被果);在菌盖发育过程中,也有暂时露出的(伪被果))4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射菌、蓝细菌及无细胞壁的植原体。
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裂殖。
还存在单独的遗传物质,如质粒5、植物病毒的分类分类依据:植物病毒分类依据的是病毒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①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②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③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④病毒形态;⑤核酸分段状况(即多分体现象)等。
分11个科47个属中病毒颗粒形状:杆状,线状,球状6、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繁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
7、昆虫的变态: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8、蛹分为离蛹(蛹的附肢和翅不固定在蛹体上,能自由活动,同时,腹节也可扭动。
如甲虫和蜂类)、被蛹(蛹的附肢和翅是固定在蛹体上的,不能离体活动。
如鳞翅目昆虫的蛹)、围蛹(幼虫最后二次脱皮时,是把旧的表皮形成一个桶形的硬壳,壳内是一个离蛹。
如蝇类9、白粉病病原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霜霉病: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锈病:担子菌亚门锈病目褐斑病:半知菌亚门白粉病的病状:白粉状霉层:点状→小圆斑→一大片。
锈病的病状: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叶鞘、茎秆上,在发病部位生成鲜黄色至黄褐色夏孢子堆,并在后期出现暗黑色至深褐色的冬孢子堆。
褐斑病的病状:病斑周围产生黑紫色或灰褐色的呈烟环状的边缘→烟圈。
霜霉病的病状:植株矮化萎缩,叶和穗畸形,叶色淡绿有黑白色条纹。
(白粉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锈病,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
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褐斑病,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
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10.阔叶杂草例如:萹蓄,酸模叶寥,水花生,马齿苋,独行菜,酢酱草,牵牛,车前,蒲公英,龙葵,鬼针草11.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内因:种子大小(种子大,发生深),幼苗类型(出土或留土)(子叶出(留土幼苗),发生浅(深));外因:土壤容重(容重大,发生浅),土壤含水量(含水量高,发生浅)12.杂草的危害直接危害:毒害或伤害人畜,降低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质量,克生、寄生作物间接危害:与作物竞争生活因子,恶化农田小气候,孕育农作物病虫害13,昆虫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蝉、蜻蜓和飞虱等;具芒状:蝇类;丝状或线状:蝗虫、蟋蟀等;棒状(球杆状):蝶类;念珠状(串珠状):如白蚁,褐蛉;环毛状:蚊类;锯齿状:锯天牛、叩头虫、芫菁、雌性绿豆象等;双栉齿状(羽毛状):毒蛾、雄性蚕蛾;膝状或肘状:如蜜蜂,象甲;锤状:露尾虫、瓢虫栉齿状:蛾类雌虫,雄性绿豆象;鳃片状:金龟子14口器的类型(1)咀嚼式口器,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
如蟑螂、蝗虫;由5部分组成:上唇、下唇、上颚,下颚,舌;危害特点:造成植物机械损伤,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危害状:缺刻、孔洞、虫道白斑,蛀果、蛀杆、断茎、断根(2)嚼吸式口器,此口器构造复杂。
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
如蜜蜂;(3)吸收式口器①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
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
如蚊、虱、椿象等;下唇的前颚特化为喙管,适于吮吸深藏在花底的花蜜,危害特点:取食植物汁液②舐吸式口器,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物质。
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
舌中还有唾液管。
如蝇;为双翅目蝇类特有③虹吸式口器,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物质。
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
如蛾、蝶等.④锉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1杂草分类。
按生活史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按形态分: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
按繁殖方式分:寄生菌杂草、再生菌杂草。
据生活史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据对soil水分适应分:旱生杂草、水生杂草、泥生杂草。
按植物的分类学分:界、门、纲、目、科、属、种。
按发生时期分:早春杂草、晚春杂草、夏生杂草、秋生杂草2.杂草防除的指标:杂草数量、作物质量、经济效益。
3.杂草预防措施:清选作物种子、消除农田杂草、有机肥充分腐熟、杂草检疫。
4.杂草防除措施:(1)物理防除: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火焰除草、电力与微波除草、覆盖除草;(2)生态防除:作物轮作,土壤耕作;(3)生物防治: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方法。
引进天敌的原则:利用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的防除杂草。
(4)化学防除:利用化学药剂除法(喷雾法、喷粉法)。
(5)生物工程方法防除;(6)综合治理:选好草坪品种,加播种量,加强草坪管理,控制草害。
5.除草剂的分类按使用方法: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兼土壤处理剂按选择性分类: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根据传导性分:传导性除草剂、触杀性除草剂。
根据作用方式:光合作用抑制剂、呼吸作用抑制剂、脂肪合成抑制剂、微管形成抑制剂、AA合成抑制剂、生长素干扰剂。
6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形态差异选择性、生理选择性、生化选择性、人工选择性。
除草剂杀草机理:光合作用(主要作用于光合作用中的希尔效应,电子传递,碳代谢及阻碍叶绿素的生成);呼吸作用(抑制ATP的形成,影响对氧的吸收、电子传递和线粒体膜);核酸和蛋白质(作用于杂草幼芽、根和其他新生物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形成);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的形态、结构、组成和功能);其他(抑制脂肪代谢,干扰激素的产生和传导,使细胞自溶、维生素B形成)处理方法;喷雾法,甩施,撒施,泼浇,滴灌,涂抹法7.他感作用的机理:(1)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3)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抑制酶活性(5)影响水分代谢和营养吸收8.他感在防除中的作用:(1)利用具有他感作用的植物作为覆盖物(2)在作物行间种植其他他感作物(3)直接种植对杂草有他感作用的作物(4)利用他感化合物作为模板合成新的除草剂20、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体躯分节、外骨骼、成对附肢、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