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考试内容总结

语言学概论考试内容总结

语言学概论考试内容一、填空题1.导言●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l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明确了语言学研究对象,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语言研究可以分别描写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也可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语言研究可以具体地研究某一个语言,探求其语音、语法、语汇的结构及发展规律;也可以通过多语言的比较探求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所有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

前者所形成的学科叫做具体语言学,后者叫做普通语言学。

●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编码 -- 发送 -- 传递 -- 接收 -- 解码”。

2.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个方面。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

3.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依据所作用的感官的不同,符号可以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触觉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德·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

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语言分层装置是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维系其运转的。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和音系●语音与自然界的其它声音有相同的一面,即从自然属性看都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语音还有其不同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一面,是它具有社会属性。

●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进行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属于音系学。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

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是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声音的四要素指的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这四个要素。

●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动力器官(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人的发音器官中,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而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唇形的圆展、舌位的高低、前后,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个元音的音质。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概括所得到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它们分别构成调位、重位、时位,区别于由音素构成的音质音位,它们叫做非音质音位。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面包”一词在发音时,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n]受着后一音节开头音素[p]的影响常常变读为[m],这属于同化的作用。

●“勤恳”一词在发音时,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n]受着后一音节开头音素[kh]的影响常常变读为[ŋ],这属于同化的作用。

●“棉袍”一词在发音时,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n]受着后一音节开头音素[p h]的影响常常变读为[m],这属于同化的作用。

●“think”一词读作[θiŋk],其中字母“n”读为[ŋ],它所表现的语流音变现象是同化。

●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变读为阳平,如“领导”,它所表现的语流音变现象是异化。

●“门面”一词在发音时,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n]受着后一音节开头音素[m]的影响常常变读为[m],这属于同化的作用。

●“豆腐”一词在发音时,后一个音节的元音音素[u]实际上常常不发音,这属于语流音变之中的脱落。

●“天边”一词在发音时,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n]受着后一音节开头音素[p]的影响常常变读为[m],这属于同化的作用。

5.语法●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组、词、语素。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分为两部分,词以上的规则叫做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句子按表达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的类型。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句法。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词缀语素)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词尾语素)叫做变词语素。

●汉语的一个特点是:语素绝大部分都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不多,没有词尾语素。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形变化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类,它体现的是一种聚合关系。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6.语义和语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

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一个词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

●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7.文字和书面语●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类完全脱离了动物界,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

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

8.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吡荼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伊桑语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

9.语言的借用●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替换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究竟哪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二、选择题1.导言●l9世纪( C )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传统语言学B.结构主义语言学C.历史比较语言学D.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指的是( D )。

A.语言学研究中的初级阶段B.语言学研究的低级对象C.对某一种语言进行普通性研究的学问D.对人类语言基本规律进行一般性研究的科学2.语言的功能●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具有民族性”这句话的意思是( C )。

A.语言没有阶级性B.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自己的不同特点C.语言只为某一个民族服务D.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各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语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语言属于上层建筑。

C.语言属于经济基础。

D.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B.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

C.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得弱了。

D.没有语言,不会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C )A.文字B.语音C.语言D.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B.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C.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D.书刊上的话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B )A.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B.主要指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C.主要指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离不开语言D.先有语言后有思维●人大脑的右半球掌管( B )A.语言活动 B.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C.抽象思维 D.判断和推理●患“失语症”是因为( B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关于语言能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语言能力指语言表达能力B.语言能力指利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C.语言能力指不同年龄段获得语言的能力D.语言能力指人类的大脑为人类提供了掌握语言的先天基础●不同的语言的词在音义结合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了词汇的(B)。

A.阶级性B.民族性C.模糊性D.多义性3.语言是符号系统●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的就是言语B.语言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不同,很难找到一致的规律C.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D.言语具有个人特点,因此不同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语言是( C )。

A.说话B.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C.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D.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