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运动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运动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运动
设计思路
调查活动是新课程主题背景下的一种主要的特色活动方式,它能
够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记录,主动获取一些关于主题内容
的知识,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提升幼儿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口语表
达等多方面的水平。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使人保持健康的身心。

从幼儿的心
理发展特点看,他们天生就好动,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根据幼儿
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大班幼儿调查活动“生活中的运动”,
从寻找人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运动方式人手,在幼儿自主调查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将幼儿收集到的关于运动的
经验,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实行整理和归纳,加深幼儿对运动的
了解与理解;通过观察、采访等环节,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知道运动有益于健康,引发参加运动的兴趣;
2.在说说、看看、动动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水平;
3.能大胆地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知道的运动,能与同伴分享、
交流对运动的理解。

活动重点
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知道的运动,知道人与运动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调查记录表;邀请一位爱好运动的老奶奶;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

教师使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引出主题。

2.交流调查情况。

(1)教师引导幼儿依据调查表中所涉及的问题实行交流。

师:你找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在哪里找到的?(教师将
幼儿的调查表展示出来)
(2)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调查到的运动。

(3)给不同的运动贴上标志(家里、比赛场、小区、公园、幼儿园、健身房)。

(4)小结:运动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幼儿园,有的在运动场上,有的在健身房,生活中到处都有运动。

分析:交流分为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两种形式。

在集体交流中,
教师特别注重提升一些新的经验,比如学习一些动作并了解与运动相
关的人,如姚明、刘翔等;在个别交流中,教师应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水
平方面的教育,如不在马路上玩滑板车等,使幼儿在分享同伴资源的
同时,加深对运动的理解和了解,如运动中的安全问题、自我保护方面、体育知识等。

交流结束后,教师对这些运动根据场所的不同实行
了简单的归纳,从而让幼儿意识到运动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实行,并让
幼儿展示自己的调查表。

通过展示,幼儿直接感受和了解了生活中到
处都有运动的含义。

3.幼儿讲述活动。

(1)师:你会什么运动?
(2)师:哪些人需要运动?为什么?
(3)小结:运动是要坚持的,人人都能够参加运动。

分析:教师设计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从幼儿自身运动开始讨论,将第一环节得到的运动经验与他们自身相联系,引导幼儿讨论“我会什么运动”,在幼儿的讲述中激发其参与运动的兴趣。

第二层次,从自身的运动迁移到其他人的运动,通过讨论“哪些人需要运动”,使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运动。

这个环节教师还能够提升一些关于运动的知识,如运动能够增强体质,能够调节情绪等。

4.观看老奶奶的表演,并采访老奶奶。

(1)鼓励幼儿能大胆地询问老奶奶关于参加运动的问题,了解人们喜欢运动的原因。

(2)小结:不同的人适合参加不同的运动。

分析:通过采访,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关于运动的疑问,提升幼儿的提问水平。

通过老奶奶的回答,让幼儿知道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运动,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的活动任务,体现活动延续性。

5.提出任务。

请幼儿调查哪些运动适合小朋友,哪些运动不适合小朋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