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岩石破损力学基本概念、目标和任务
岩石破损力学基本概念、目标和任务
积岩土结构的破坏以剪切为主, 失效以后的孔隙面积仍能承
力 补偿〔而摩擦力的大小 与 试样所受的围压有密切关系。 这样, 低围压「 的试样因摩擦力小而表现为软化型, 围压升
1 . 0
担摩擦阻力引; 二是前面介绍的与断裂力学相结合, 建立含
12 一 条裂缝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引 。另外还有人从损伤的
Ap nnoHd uc . g a c i, g 04 -) -r e f rl Eg , l Uin Bl 1 8 Ci a r ya i a T a a t en 0 t s u ey t i 0 h
Asa Its et p s t iudr nn fdmnl ei ot g lil rles g rs mtdf b r t h ppr re st n etd g aet p pr s e oc mtis xt toead h s t c n a h e n te n s i u i e a a n a r t f e ga a a , i h i n eo o o e h o e in e r t aas otidomi a, wd ap idA c sti to-b a gmc ns r o d7e ic c t h nys e erao nr i e a prs . w t te r rk e h i ip p e. b c es e li f f t h r n ee n v d ae n o i v h y e a e ac s s h a o p , e n u e o s n g t tk h to m s g t . n a a ot h r u ee a n s f e e sd d e y g
: 。} =(n 、2 P . 3
明 l, J .
12 剪胀性 .
剪切作用下土的体积变化特性在 2 世纪3 0 0年代研究 砂土的临界孔隙此时已受到注意。到2 世纪印年代初, 0 土
兵有剪胀— 剪缩特性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并在著名的剑
如枯土有絮凝结构、 蜂窝结构, 裂隙岩休有块裂结构、 碎裂结
构等川。岩土材料的结构性正是体现于胶结力在空间的系 统变化上。胶结力强的地方形成结构体, 如团粒或岩块, 胶 结力弱或无胶结的地方形成结构面, 如团粒之间的接触面或 岩块之间的节理面。因此, 天然岩土 材料可以抽象成为由结
草金项 日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9709 5990)
构体和结构面组成的结构性材料。
反之 则 表现 为软 化 塑, 图 如 z1 如果进 一 () , 步把左边 一 列弹簧代换成几列弹黄, 每列
1 刁 卜 卜 卜 “ 1 “ “ 1 人 . es es a
的 胶结强度为qn则所得的 /,
硬化型和软化型应力应 变曲
线将如图2中锯齿形曲线所
示( 图中 。 ) =5 图 1 并列元件模型
关键词 岩土材料, 破损力学, 本构模1, ) 9结构性
BRE AKAGE ECHANI M CS OR OLOGI F GE CAL
MAT RI S I C E AL B AS C ONCE T GOAL P S, AND AS T K
Se Zuag hn l n hn jn Ce T i hi i e
桥模型中得到反映。岩石一般表现为剪胀, 或称扩容, 剪缩
t 岩土材料的力学特性
11 压硬性 .
珠硬性在西方文献中常称压力敏感性, 指材料的强度和 刚度随l i力的增大而增加。 卜 Mh Cu m 抗剪强度法 列 o -o ob r l
现象不明显。 岩土材料的压硬性 和剪胀性球张量与偏张量 之间的交叉影响 ’ 一
1 结构性 . 3
哲学上结构指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 系 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对岩土材料来说, 结构就是颗粒 , 团粒 则就是f硬性的明确表示 l . ] 结 砂二 + t r ar g p () 和块体的儿何排列和相互之间的力学作用。在生)学中, ] 构性常指颗粒之间的胶结特性。无胶结的散粒 上 和胶结被 f 学中刚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常用下列 J b 力 au n 破坏以后的重塑粘 上常称无结构 I的土类。岩体则因断裂 t 公式 表示 面的存在而形成结构。 () 2 借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 一 句话.差异就足矛盾” 可 ‘ , 以说. ‘ 差异就是结构” 。但是差异有两种, 种是随机变异; 尸为 人和。为两个参数。坚硬岩体的刚度受 。 大气压, 另一 种是系 统性的变化。显然只有后者才是结构性的根源 围l的I响小明显, i { d v 但软岩的刚度随围压而变化的规律也较 这是因为天然的岩土材料是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形成的, 例
胶结应力, 了为摩擦应力
4 现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41 有限元法 .
岩卜 损伤力学仍把岩上材料当作连续介质, 有限元法仍 是主流分析方法。随机损伤理论 也仍用有限元法进 行分
53 代偿应变 .
前面讲过 结构体破损引起的变形 :是 一 种补偿变形,
以后将借用医学上的名词称为代偿应变。胶结应力由摩擦
与断裂力学的裂缝扩展准则类似, 破损力学首先要建立
结构体的破碎准则, 即在应力空间建立一个相当f 结构体抗
破碎强度的破碎面
起I 许多新的方案的提出, 例如所谓的梯度塑r理论就是当 t :
52 胶结应力和康擦应力 .
破损力学中将放弃损伤力学中的有效应力概念。理由 有二, 是为T 避免与土力学中的有效应力名称相冲突; 二
是岩上材料损伤以后仍能承受摩擦阻力。因此, 损伤力学 与
中有效应力相当的部分将称为胶结应力, 而另 一 部分由摩擦 阻力分担的应力 将称为摩擦应力 按图 1 所示的符号 a为
K y d g k c mtis m kg mc n sc suv m d , ta p p i e w rs o叻 a arl b a e h i , nite e s c r r e e o e l a , a e a c o t i o l t u l r s e t o r o t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 七 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中国
西安
20 . 029
岩土破损力学: 基本概念、 目标和任务‘
沈珠江 陈铁林
(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程系 北京 1 04 _ 08 0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岩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 提议了 一 种有别于现有塑性力 1, 1 断裂力 学和损伤力学的新的数学模型理论— 岩土破损力学, 定义r 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目 标和任务。
应力代偿的情况可分三种, 即硬化情况下的完全代偿, 软化 情况 下的部分代偿和受拉情况下的不能代偿厂
析’ 。 此新发展的分析方法, } 如流形元法, 有限元法相 与 }只fr离散技巧和 匕 t i : 插值方法上有所不同 但是, 常规有限
元法在分析脆性破坏引起的应变局部化方面遇到 r 困难, 引
54 破碎准则和屈服准则 .
土材料表现为硬化或软化取决于胶结力的丧失能否被摩擦
3 岩土损伤力学 . 3
损伤力学研究介质内因微裂隙和空洞的扩展引起有效
受力面积减小所导致的材料性质劣化问题。这 理论的关 键是建立损伤演化规律 即无效的孔隙面积的增长规律
研方[ 究 向1 8
损伤力学引人岩土力学以后, 除了把岩体的节理裂隙当 作初始损伤外, 主要在两个方向作 7 改进。一是考虑到大体
地说, 天然岩 卜 材料的变形兼有弹性, 塑性和脆性三种成分, 可用山弹簧. 滑片和胶结杆三种元件组成的模型来说明。 如果结 构面的胶结作用
f服面模型、 t A 边界面模型等一 系列弹塑性模型 ’ 1 。这些模型
能反映土的压硬性 和剪胀 性, 与其他领域的弹塑性模 型相 比, 自己的特色。但岩石塑r力学却没有大的发展 , 具有 L 除
图 z 并列元件模型的应 力应变曲线
缩裂缝提出一个棋型以外h, l 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进展。但
是岩土结构 总是大体积 的, 了拱 坝 支座等 个别 〔 除 程问题
但是. 卜 元件模型尚不能反映由坚硬结构体组成的节 以 理岩体可能产生的变形。为此, 上述双弹赞模型上述还必须 申联 个滑片元件以模拟由于节理面滑移引起的塑性变形,
高后摩擦力增大, 就转化为硬化型
当然, 岩」材料还有许多其它特r, l 例如各向异性、 流变
性等I但与 已 其 材料相比, 这些特性不如以上三个特性突
出, 所以此处不再讨论_
3 现有分析理论的局限性
31 岩土塑性力学 .
1 2 D k 和P g c r re提出了 9 年,m e 5 ar 适用于 岩十材料的屈服 准则和流动法则, 可以认为是建立岩土塑性力学的开端川.
了 mk-a r 对D c rre模型和二 ePg 平面1 o- um 准则作 _ hC l b 的M r oo 一 些修正以及采用弹塑性节理单元外51 ., 6 尚没有 一 个被厂
泛接受的新模型。另一方面, f上塑f力学中已提出过众 尽r t
忽略不i, 十只考虑结构体内的 胶结作用, 同时假定结构体破
裂以前 只有弹性变形 , 则岩 土
多的模W, , 但这些模型不是只适用于重塑粘上, 就是针对散 粒性砂十, 没有 一 个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天然土结构的脆性
破坏
材料由结构体和结构面共 r A } 受 力的变形机理就可以用图 !
的 双弹簧模型表示’ 1 厂当胶 结勺, 较小而摩擦力厂 较大
时, 双弹簧模吧的应力应变曲 线表现为硬化型, 如图 2a; ()
此后, 土塑性力学获得较快的发展 , 相继提出了剑桥模型 、 双
2 岩土材料的变形机理
在土力 人们早就知道式( 学中, U右边的凝聚成分 亡 和
摩 擦成分a ' t 并不是同时发挥作用的。 g F 结构性粘土的凝聚
勺 在变形很小时就达到峰值, 而摩擦力则要有相当的变形才 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3 } 由胶结引起的凝聚力具有脆性, 岩 块的脆性则表现更明枝。如果粘滞性暂时不加考虑,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