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一、引言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也逐渐露出种种弊端。

从而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财务管理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还处于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便更好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一)管理人员财务观念淡薄我国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由最初的个体经营、手工作坊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

当然,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是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抓住市场经济充分活跃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的企业,所以大多不具备长远的战略管理思路,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短视性、高度的集权化,家长制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在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管理者注重的是产品生产、业务的发展,而不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属于企业执行国家制度规定及业务需要而设立的从属部门,其工作仅仅停留在账务处理的层面,其财务人员大多为不专业的财务会计类人员,而非专业的管理会计类人员所以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其事前的财务规划作用。

由于民营企业管理者不注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导致财务管理风险没有做好事前预防,频频发生。

(二)企业超常规发展,造成资金缺口过大、内部资金管理薄弱民营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而明显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为了取得一席之地并迅速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就拼命的做大,谋求超常规发展。

这种发展多数是属于外延规模上的发展、纯属量上的发展,所以素质并不高,且又以大量消耗浪费资源为代价(包括资金资源),需要大量资金。

这时,若企业没有一定的资金供给,企业就会产生财务危机了。

(三)投资决策盲目,风险经营,把多元化经营当做企业的经营战略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

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度分散资金,多元化经营的首要条件是要具备能挎动多个“篮子”的能力。

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

许多民营企业就曾经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多元化经营能够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

但是,“撑死的企业,远比饿死的企业多”①这句话,就是对那些盲目扩张、片面信奉多元化的企业做好的告诫。

(四)融资渠道少,规模受限,运营资金紧张民营企业受规模所限,很难在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贷款投资所占比例较高,所面临的风险较大。

并且,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小,期限短,贷款困难重重。

对民营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渠道基本上是闭塞的。

因为我国合法的股权融资渠道就目前而言,只有深圳和上海的两个股票市场,门槛高,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而证券市场目前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难占一席之地。

而且这两个直接融资渠道,不仅有严格的上市要求和审批制度,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实力。

我国民营①于裴.企业,多半是被撑死的.博悦管理在线./article/html/66/66381.asp,2006(1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能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资本融资渠道不通,就只能依赖于债务融资。

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债务融资也是一大难题。

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融资来源;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少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三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受政府管制严格;四是票据市场不发达。

其次,由于许多民营企业信用程度不高,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不愿冒险放贷给民营企业。

最后,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自身信誉度不高,机构人员较少,内部融资这一渠道也不是很行得通。

导致营运资金受限,财务风险加剧。

(五)财务风险控制缺失,监督缺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决策过程没有标准程序。

如随意开支,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企业缺乏长远规划。

民营企业多采取家族式管理,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分析预警制度等基本的制度不健全。

或者是虽然有,但未有效执行。

民营企业因为出于节约资本、精简机构的目的,在财务监督方面,不设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申请外部审计。

企业在财务的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方面都做得不到位,资金管理不善,票据管理不严格,导致原始数据丢失,会计信息不健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反应不真实,导致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情况大有所在。

(六)忽视企业文化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象征,是企业全体员工意识的体现。

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有的文化价值观。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雷同化、表面化形式化,许多民营企业的文化用亲情代替规则。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企业经营者即是企业所有者,所以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老板意志,迎合老板意图的现象严重,有的民营企业干脆就提出是“老板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具有严重唯功利性。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老板意志的影响,要真实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民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我国民营企业现存的财务风险状况不容忽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受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

包括国家对民营企业政策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法律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有法律、法规的变更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原因。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宏观环境越来越复杂,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法律、法规也时有更新。

民营企业必须时时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注重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避免与社会脱节造成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若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1、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有限,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已经成为普遍做法,但高负债并未带来高利润。

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企业来源于债务的资金较多,来源于所有者的资金较少。

财务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带来现金流量不足时,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

资产负债率高,会导致进一步融资成本加剧,银行和投资者对资产负债率都有一定的要求。

2、负债经营,资金周转慢。

民营企业宏观市场融资难,民营企业资金薄弱也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民营企业存在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障碍,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通过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方式取得的,所以资金的周转回笼速度、负债的形式与比率就成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内因。

民营企业一般都是自负盈亏,负债资金比率过高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产生财务风险。

而且存货的周转速度、赊销的比例、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都会影响资金的周转,产生财务风险。

还有,市场营销策划也是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一大因素,其对资金的流动性有很大影响,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减少企业库存商品的数量,加速资金回笼,减少企业因缺少资金流而面临的财务风险。

3、民营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账务处理混乱。

民营企业由于普遍规模不大,企业资金大多来源于自身积累或小规模筹资而来,所以民营企业注重的是发展公司业务,二财务治理工作往往被弱化或者是从属化,成为民营企业被动的使用和服务工具,不能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也就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由于从属化,大多数民营企业就不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即使是设置了财务机构,也存在内部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

在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使用上页没有按照“回避制度”的原则办事。

许多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身兼数职,同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有的会计人员甚至无证上岗,对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知之甚少。

财务审批程序不明确,单据使用不合理,导致财务工作混乱。

目前,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普遍仍停留在“记账、算账”上,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而且,民营企业为节约生产经营成本,基本不设置与财务部门相伴而生的内部审计部门。

有的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其任用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难以实现审计作用、发现财务漏洞,避免财务风险。

4、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简陋,同时任用的财务人员没有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因为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所以民营企业家抱有任人唯亲的想法,任用自己的亲属、朋友、有的甚至亲自管理企业账务、资金。

由于专业素养不够,造成企业账务处理混乱,严重坐收坐支,挪用公款现象严重,而且为了节约眼前成本偷税漏税。

如此,更谈不上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实现财务预算。

这些不良因素日久积累,一旦爆发,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违反法律、法规,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死亡。

5、信用缺失、道德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中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现象。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规范市场和市场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商业交易中存在投机倒把、商业欺诈、贩卖假货等现象,容易导致企业发生经营风险。

①其一,对于企业的赊销业务,造成大量资金形成应收账款,由于信用缺失,存在道德风险,进一步形成坏账;其二,民营企业本就资本薄弱,企业信用不高,商业银行、信贷机构不愿对其贷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产生财务风险;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挪用公款,捐款潜逃,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罚款、滞纳金发生,导致财务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