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全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P15 1.20*7年5月,A公司以其一直用于出租的一幢房屋换入B公司生产的办公家具准备作为办公设备使用,B公司则将换入的房屋继续出租。

交换前A公司对该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房屋的原始成本为500 000元,累计已提折旧180 000元,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B公司换入房屋后继续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

B公司办公家具的账面价值为280 000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300 000元,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B公司另外支付A公司49 000元的补价。

假设该交换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分别编制A公司和B公司与该项资产交换相关的会计分录。

(1)A公司①分析判断:支付货币性资产比例= 49 000/400 000=12.25%<25%,该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应基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进行计价。

②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00 000-49 000-51 000=300 000(元)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400 000-320 000=80 000(元)③分录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 3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银行存款 49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 000借:其他业务成本 320 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80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 500 000(2)B公司①分析判断②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300 000+49 000+300 000 ×17%=400 000(元)资产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300 000-280 000=20 000(元)。

③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 4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银行存款 49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280 000贷:库存商品 280 000第二章P29 1.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1 000 000元。

甲公司将其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抵偿500000元欠款,该设备原价为600 000元,已提折旧180 000元,经评估,其公允价值为460 000元,甲公司支付评估费10 000元。

甲公司另外将其持有的丙公司股票100 000股抵偿余下的500 000元欠款,当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4.6元,账面价值为每股4元,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印花税1 000元。

乙公司对应收甲公司的账款未计提坏账准备(假定甲公司用该设备抵偿上述债务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其他流转税费)。

要求:编制与上述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1)甲公司假定甲公司转让该设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0 000累计折旧 180 000贷:固定资产 600 000银行存款 10 000借:应付账款 1 00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460 000交易性金融资产 460 00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0 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30 000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 30 00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60 000贷:投资收益 60 000借:管理费用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2)乙公司借:固定资产 460 000交易性金融资产 460 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80 000贷:应收账款 1 000 000P30 3.2006年3月28日,A公司从B公司采购原材料一批,A公司因暂时无法付款,向B公司签发并承兑一面值500 000元、年利率10%、1年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

2007年3月28日,票据到期,但A公司的财务状况仍没有显著改善,无法按时兑现票据。

经与B公司协商,达成了以下债务重组协议:A公司支付200 000元现金,用一辆轿车抵偿150 000元的债务,其余债务转作A公司1%的股权,A公司股票面值1元,B公司共拥有A公司股票100 000股。

抵债的轿车原值300 000元,已经计提100 000元折旧,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为120 000元;用于抵债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20 000元。

B公司将抵债的轿车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要求:不考虑相关税费,请编制A公司及B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1)A公司借:应付票据 550 000贷:银行存款 200 000股本 100 000资本公积 20 000固定资产清理 120 00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10 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000累计折旧 100 000贷:固定资产 300000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8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000(2)B公司借:银行存款 200 000长期股权投资 120 000固定资产 120 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10 000贷:应收票据 550 000第四章P85 2、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向租赁公司租入办公设备一台,租期3年,设备价值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租赁合同规定,租赁开始日(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向租赁公司一次性预付租金90 000元,第一年年末支付租金90 000元,第二年年末支付租金120 000元,第三年年末支付租金150 000元。

租赁期满后,租赁公司收回设备,三年租金总额450 000元(假定乙公司和租赁公司均在年末确认租金费用和租金收入,并且不存在租金逾期支付的情况)。

要求:分别为乙公司和租赁公司就该项租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经营租赁业务(1)乙公司是承租公司租金总额=90000+90000+120000+150000=450000(元)每年分摊=450000/3=150000(元)会计分录为2008年1月1日借:长期待摊费用 90 000贷:银行存款 90 0002008.12.31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150 000贷:银行存款 90 000长期待摊费用 60 0002009.12.31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150 000贷:银行存款 120 000长期待摊费用 30 0002010.12.31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150 000贷:银行存款 150 000(2)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其会计分录为2008年1月1日借:银行存款 90 000贷:其他应收款 90 0002008.12.31借:银行存款 90 000贷:其他应收款 60 000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150 0002009.12.31借:银行存款 120 000贷:其他应收款 30 000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150 0002010.12.31借:银行存款 150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150 000第五章P110 1.永兴公司20*5年底购入甲设备,成本3 000 000元,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5年。

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也是5年,预计无残值。

20*7年之前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但是从20*7年开始税率恢复为25%(假设永兴公司无法预期所得税税率的这一变动)。

假设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差异,2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0,20*6—20*8年计提折旧前税前利润分别为5 000 000元、6 000 000元和6 000 000元。

该公司对甲设备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

要求:计算20*6年末至20*8年末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以及20*6—20*8年的所得税费用(假设预计未来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所得税额用以抵扣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20×6年末。

会计折旧=3000×5/15=1000(万元)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年末账面价值=3000-1000=2000(万元)年末计税基础=3000-600=240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00-2000=4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5%=60(万元)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60(万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6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60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15%=66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6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60(2)20×7年。

1)20×7年开始税率恢复至25%,需将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调整增加=(60÷15%)×25%-60=40(万元),调整后的余额为10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4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402)20×7年末。

会计折旧=3000×4/15=800(万元)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年末账面价值=2000-800=1200(万元)年末计税基础=2400-600=180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00-1200=6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00=50(万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5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0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25%=1100万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1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00(3)20×8年末。

会计折旧=3000×3/15=600(万元)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年末账面价值=1200-600=600(万元)年末计税基础=1800-600=120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0-600=6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年末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50=0(万元)本年应交所得税=(6000-600)×25%=1350(万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3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0第九章P225 2.A公司持有B公司100%的股权,持有C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

20*7年1月1日,B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了C公司,取得了C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全部负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