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公寓项目商业计划书

老年公寓项目商业计划书

老年公寓项目商业计划书《人口老龄化》顾名思义,老龄化指的是在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

对于老龄化,国际上最简单的评判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

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

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新世纪开始银发浪潮滚滚而来,而且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来势凶猛。

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摆在我国和各个城市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人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

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临终关怀医院以及老年公寓等。

老年公寓(老年社区)是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建造的专供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它既体现老年人养老居住,又能享受到各方面社会化服务的住宅。

老年公寓兴起于北欧一些国家,90年代在美国一些城市发展起来,成为房地产业的新兴领域。

中国的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近几年也相继建成老年公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变化,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内容概要二、公司概况第二部分:老年养老模式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1、国内养老模式现状2、国外养老模式现状二、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第三部分:项目市场背景与市场情况分析一、项目提出依据(一)政策依据(二)政治保障二、项目市场背景(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二)老年公寓面对的社会现状及特点(三)老年公寓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三、项目宏观市场情况分析(一)老年公寓发展趋势(二)老年公寓市场目标客户需求分析四、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市场分析第四部分:项目规划一、老年公寓选址(地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及特征三、环境规划设计应遵循四、配套设施考虑第五部分:项目投资成本核算第六部分:项目投资方案第七部分:项目投资经济分析第八部分、项目风险分析第九部分、风险规避与控制第十部分:总结(附件一: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附件二:老年公寓税收及补贴性政策文件)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内容概要:1、本计划书为某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定在北京市某县投资兴办老年公寓项目而编制。

2、本计划书涉及时间为:3、本计划书涉及的目标是:公司在北京市某县投资兴办老年公寓,预计投资占地规模为500-1000亩,建筑面积拟定为60-1000万平方米。

二、公司概况某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第二部分:老年养老模式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一)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2.、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

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

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

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3、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二)国外养老模式现状1、养老社区模式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

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

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 等)。

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老龄化发展历程,各国的养老模式基本都是从机构养老,到设施养老,最后走向社区、家庭养老的发展历程。

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包揽的福利养老模式,也大部分转向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市场多方参与的形式,以推动老年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养老居住建筑和服务设施:(1)日本:介护保险政策解除后顾之忧2006年日本总人口为1.3亿,老年人口2660万,占总人口的20.8%。

相关研究显示,预计到2055年,每2.5个日本人中就有1名65岁以上的老人,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1名75岁以上的老人,社会平均年龄将达到51.3岁。

日本老龄化发展的快速性与我国的情况类似。

日本应对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介护保险政策。

从2000年起实施,日本要求国民从40岁开始交纳介护保险金,65岁以上需要护理或帮助的老人,以及40岁以上未满65岁的特定疾病需要护理者,可以享受保险。

介护服务按要介护度分为7个等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保险金支持。

日本介护保险政策的推行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各类养老服务业形成产业链,老年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务设施分类详细,全面覆盖了各类人群的需求,养老模式也逐渐从医院和机构养老向家庭养老过渡。

相关居住建筑包括各种层次的老人之家、租赁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银发住宅等,服务设施则主要围绕社区设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设施、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在宅介护支援中心、咨询中心等。

其中,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作为介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产物,也是日本政府近年来着力推行的养老服务模式。

它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营模式,实现了嵌入社区中的就近服务,使养老服务全方位进入家庭,介护保险政策得以落地。

在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中,配备有日托护理、上门服务、短期居住和长期居住等老年人基本服务功能,面向所有老年群体。

其特点在于:小规模,以小规模功能体嵌入社区的模式,有助于维系老年人原有居住模式、人际关系、家庭氛围和地域熟悉感;近距离,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在生活区域内提供所有服务,让老年人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各种服务;全天候,365天,24小时随时提供必要的服务;一站式,日托、上门服务、短期入住、长期居住等服务在一个服务体内集中解决,同时有助于保持护理的连续性,适于应对老年人的各种身心变化;多功能,考虑设施建设的灵活性,可以与其他服务机构拼设,如老人公寓、幼儿园等。

(2)美国:老年社区的商业化运营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养老居住建筑和服务设施类型,全面覆盖身体状况从健康到虚弱,生活自理程度从独立居家生活到需要辅助生活的各阶段老年人,具体包括如独立型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连续照料退休社区、老年社区(长者社区)、老年日托中心、护理院、老年痴呆病院、临终关怀、暂缓照料等。

这其中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养老居住模式是老年社区,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著称。

老年社区既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更源于其特定的地理和社会背景——充裕的土地资源,发达的市场环境,较年轻的老年群体。

这类社区多建设在郊外地段,以低密度住宅形式为主,主要面向较年轻、健康、活跃的老年群体,提供居住和配套服务。

让老年人享受郊外的清新空气和美好景观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各类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设施实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整个社区内部形成多层级的设施配置,既有集中的社区配套以满足较大规模的聚会与活动,同时,在每个组团还设有基本配套,满足小组团内部相对全面的生活需求,促进居民对居住邻里的归属感和家庭感。

有的老年社区不仅提供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住宅,还为年轻家庭提供适合的居所,实现各年龄阶层的混合居住,既为两代家庭相邻而居提供可能,还能让老年人在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广泛的接触中,获得充实与满足。

有的社区为老人提供了多种可参与的活动内容,形成上百个由社区居民自行运营的俱乐部和活动项目,使老人老有所乐。

有的社区通过与周边的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可使用大学的教学设施,并提供终身学习项目,从而吸引了大量高知文化的老人,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3)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

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

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

目前英国约有13万人从事这一服务,约1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接受这一服务;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