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CAPS系统管理员手册

MICAPS系统管理员手册

华云公司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V2.0 系统管理员手册北京·中国气象局华云公司MICAPS系统开发组2本手册由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开发组于2002年编写。

本手册的内容是向MICAPS第二版系统管理员说明到2002年10月1日以前完成的MICAPS系统第二版的系统功能、运行环境及系统管理所需了解的各种信息。

本手册与“MICAPS V2.0用户手册”一起构成MICAPS用户使用的完整文档。

3目录4引言5编写目的本手册与“MICAPS V2.0用户手册”一起向MICAPS系统管理员和预报员全面描述MICAPS系统的功能、性能、运行环境、系统管理和使用过程等信息。

本手册面向MICAPS系统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

要求读者比较熟悉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

背景本手册描述的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其英文缩写为MICAPS。

MICAPS系统第二版的开发任务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目的是在MICAPS第一版的基础上开发一个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功能更强大、适用范围更广的预报员工作平台。

MICAPS系统第二版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及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MICAPS系统第二版开发完成后,将安装在地区级以上气象台和部分县气象局。

经过商业化包装后将作为软件商品向气象部门以外的用户推广。

系统概况MICAPS系统第二版的主要用途是为预报员提供一个业务预报的工作平台,其功能是: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各种气象数据的图形图象、对数据进行编辑、图形和数据的输出。

MICAPS系统的第二版共享MICAPS第一版的数据接口和外围程序。

因此MICAPS第二版使用的数据与第一版完全兼容。

MICPAS第一版的二次开发功能,在第二版完全支持。

因此在MICAPS第一版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工作,在第二版基础上完全可以继续使用。

MICAPS 系统的结构和组件MICAPS系统的第二版在PC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6行,结构采取了核心软件加组件的形式。

当启动核心软件时,它将自动连接由WINDOWS操作系统特有的动态连接库和ACTIVE X控件组成的组件。

核心软件与组件共同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用户选择安装不同的组件,将使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需要。

在组件中,目前包含了一个动态连接库和四个ACTIVE X控件,动态连接库用于读取数据。

4个控件是:参数检索控件、辅助图表控件、数据分析控件和地理信息控件。

每个控件都有自己的窗口,用户在窗口中按照该控件的说明进行操作,即可实现有关的功能。

MICAPS系统目前允许最多可以同时安装3个组件。

关于组件的详细说明见后面的章节。

MICAPS第二版运行环境●主机型号:P III 850以上微机●内存容量:128 MB以上●系统硬盘剩余空间:2 GB以上●CD ROM 驱动器●WINDOWS98 /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网卡●NFS网络软件(可选)本手册的内容:本手册中在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方面与第一版重复的内容就不再包括。

第一章:系统安装。

描述把MICAPS系统从光盘安装到硬盘的过程。

第二章:数据接口。

与第一版一致,但按近几年9210数据的变化进行了修改。

还包括与9210数据库的连接及第二版扩展的数据格式。

第三章:核心软件系统配置。

包括组件的管理、各配置文件的格式和用途方法第四章:中短期组件的配置。

介绍中短期组件各配置文件的格式和用途。

7第五章:新的二次开发功能。

详细描述新的二次开发功能,主要是组件的开发。

第六章:系统的日常维护。

描述系统日常维护需注意的问题。

89第一章系统安装101·1 MICAPS的安装由于系统正式版还没有完成。

系统安装部分暂略。

第二章数据接口本章描述的数据接口与第一版一致。

但根据近几年来9210数据的变化进行了修改。

在本章最后,将描述MICAPS第二版与9210数据库的连接和对第一版数据格式的一些扩展及新增加的数据格式。

MICAPS系统第一版在c:\micaps\datatran子目录下提供了负责数据获取及数据格式转换的一系列数据接口程序。

在系统安装后,系统管理员首先就要熟悉,并且必要时修改本地的数据接口。

当微机版与工作站版通过NFS连接时,由于工作站已有数据接口,微机用户可直接使用虚盘数据,不必再做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软件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如下:数据接口处理框图如下:整个数据接口的处理过程是由一个定时控制程序mtimer.exe来控制。

该程序的功能是根据定时时间表文件ws.dat中的内容启动相应的程序。

在定时时间表文件中指定了一组程序及与它们对应的运行时间,当机器时钟到达某一个程序的运行时间时mtimer程序即启动该程序。

被启动的程序可以是任何可执行程序。

在数据接口中主要是定时启动数据传输程序transdat.exe或transdb.exe。

数据传输程序负责根据一个数据时间表文件datatime.tab或dbtime.tab从服务器调入数据。

在数据时间表文件中指定了各种数据的文件名、调入时间等参数,数据传输程序每次运行都将检查机器时钟,把应该调入的数据调入。

数据调入后将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MICAPS格式的数据。

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可以在数据时间表中指定,由数据传输程序自动调用,也可以在定时时间表文件中指定,由定时控制程序运行。

下面详述这些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的有关程序和数据文件。

系统管理员在必要时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调整和修改这些程序和文件。

2·1 数据获取原始数据的获取即根据一个时间表文件,定时地将原始数据从服务器传输到MICAPS主机上。

2·1·1 原始数据的位置原始数据的种类及它们在服务器中的指定目录为:●常规数据(地面、高空、台风等报文)放在dmsg子目录●传真图放在fax子目录●各种数值预报格点报(GRID码)放在grid子目录●各种数值预报格点报(GRIB码)放在grib子目录●云图数据放在star子目录●雷达数据放在rad子目录●其它如本地产生的各种数据可自行指定合适的目录存放2·1·2 数据传输程序MICAPS第一版提供了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一种是从节点机直接将原始数据文件传输到本地盘,另一种是从9210工程的数据库中检索原始数据,在本地盘上形成原始数据文件。

2·1·2·1 文件传输原始数据文件的获取由数据传输程序:transdat.exe程序实现。

该程序的任务是根据一个数据时间表文件datatime.tab自动将原始数据从服务器拷贝(或用FTP命令传输)到本地盘上。

数据时间表文件中指定了要传输的各原始数据的文件名、传输方式、服务器地址、在服务器中哪个目录、要传入本地盘的哪个目录、传输后要进行的后处理程序、传输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及该数据是否已被正常传输的标志等。

当机器时钟达到某数据传输的起始时间时,transdat.exe程序就开始到指定的服务器指定目录下查找该数据文件,找到后即按指定的传输方式将该数据文件传入指定的本地目录中。

若未找到或未能正常传输,则在终止时间之前,每次运行transdat.exe程序时都要查找该数据文件。

关于本程序的详细说明见附录2。

2·1·2·2 数据库检索本节描述的数据库检索还是MICAPS第一版的检索,其功能是将数据从9210数据库中读取,形成MICAPS文件放入本地数据库。

而不是直接检索数据。

MICAPS第二版可以通过中短期组件中的动态连接库直接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说明见后面的章节。

检索数据库并形成原始数据文件的工作由程序:transdb.exe程序实现。

该程序的任务是根据一个数据时间表文件dbtime.tab自动检索数据库,并在本地盘上形成原始数据文件。

数据时间表文件中指定了要产生的各原始数据的文件名、检索方式、数据库服务器名字、数据时间等参数、形成的文件放入本地盘的哪个目录、数据文件形成后要进行的后处理程序、数据检索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及该数据是否已被正常传输的标志等。

当机器时钟达到某数据传输的起始时间时,transdb.exe程序就开始到指定的数据库服务器中检索指定的数据并形成相应的数据文件,放入指定的本地目录中。

若未找到数据或未能正常传输,则在终止时间之前,每次运行transdb.exe程序时都要查找该数据。

关于本程序的详细说明见附录2。

2·1·3 定时控制为了定时运行transdat.exe程序,MICAPS提供了定时程序:mtimer.exe,它根据时间表文件ws.dat中的内容定时地执行指定的程序。

在ws.dat文件中指定了各程序执行的年、月、日、时、分、程序文件名及检测机器时钟的时间间隔。

mtimer.exe程序根据ws.dat文件中指定的时间间隔定时检测机器时钟,到达某一程序执行的时间时即启动该程序(详细说明见附录2)。

MICAPS安装后缺省设置为每半小时执行一次transdat.exe。

关于本程序的详细说明见附录2。

2·2 数据格式转换原始数据获取后,还须转换成MICAPS的数据格式,并放入指定的目录中,才能由MICAPS系统正常使用。

MICAPS定义了19类文件格式(见用户手册附录)。

MICAPS系统的数据接口程序能够自动将原始数据转换成MICAPS格式,并放入本地数据库中(MICAPS系统安装后,各数据目录已经自动建立)。

这些程序将在“定时程序:mtimer.exe和数据传输程序:transdat.exe”的控制下定时地自动运行。

MICAPS系统安装后,在datatran子目录中可以找到所有格式转换程序,下面各节将描述这些格式转换程序。

2·2·1 常规数据转换程序常规报数据在服务器的 /dmsg 子目录中。

这些数据被接收到后,一般来说,应该放在本地的datatran子目录中。

常规数据的预处理和格式转换是由一组程序完成的,其流程如下:常规数据处理时,首先把所有的报文文件拷贝到一个单一的文件fn.dat中,以减少打开文件的次数。

同时由makewsdat.exe程序根据机器时钟产生日期文件wsdat.dat,所有的常规数据处理程序都将根据此文件中的日期确定自己要处理的数据的日期和时次(因此通过设置wsdat.dat中的日期,常规数据处理程序也可以处理历史数据)。

然后运行ptrans0.exe程序对报文进行译码,产生中间文件aaxx1.dat和ttaa1.dat。

然后运行ptransax.exe或ptranstp.exe产生综合填图和单要素填图数据,运行ptransbx.exe和ptransbb.exe 程序处理船舶报并加入到填图数据中,运行ptranscs.exe产生城市预报数据,同时产生中间文件dm????.dat和gg????.da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