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整体设计2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整体设计2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 (触摸屏) (组态MCGS )
多轴运动定位控制系统 (触摸屏) (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
工 学 结 合 模 块
多站点流水线自动控制 (PROFIBUS网络通信) (工控组态WINCC)
教学模式
基于 “工作过 程项导入” 七阶段教学方法
项目导入
方案设计 收集信息
制定计划 执行计划
项目应用背景 小组交流 硬件构建 方案所涉及的 方案实施的硬软件 检查系统是否完善 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 功能要求、性能指标 评价考核作品展示 软件设计调试 理论知识、信息、 设计思路方法、流程步骤 提出系统拓展与创新方法 项目分解 图、文字、动画描述 软硬件系统调试 技术文档撰写 器件及应用
江阴长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阴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国际化教学理念—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自动化综合创新训练平台
创新 国际化教学理念:
系统 基础
——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单元 技术,通过不同单元的柔性组 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 要,培养学生系统、集成、科 学地应用现代自动化工程知识 的能力和再创造能力。
现代自动化工程系统平台
基础自动化工程训练平台
工业自动化系统认知平台
认知
教学内容构架
继电器控制部分整合到 第四学期认知与基础108学时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 第五学期系统与创新 96学时
S7-200基础模块 传感器应用模块 认知与基础模块 监控组态模块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专 题 项 目 变频器应用模块 S7-300提高模块 系统与创新模块 触摸应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实践条件保障

认知与基础模块实践平台
过功能实践中心 仿真教学环境 基础实创新平台
多层电梯
多站点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
多轴运动定位控制 温度液位控制
建设规划—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师资力量保障
教学团队--学院成立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 力突出PLC课程教学团队,确保PLC精品课程 建设的深入开展。 兼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 充实教学队伍。
执行计划 评价交流 收集信息 项目导入 制定计划 方案设计 拓展创新
拓展创新 评价交流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多 功 能 实 践 教 学 中 心 多媒体教学
工程项目导入 方案设计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教学内容项目化 教学方式工作化 教学环境职业化 教学成果产品化 组织管理企业化 过程管理流程化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项 目 教 学
知识领域
课程体系
PLC控制系统识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PLC控制柜安装 小型PLC原理及应用 课程体系 (认知与基础) PLC程序调试 过程控制技术人员 PLC系统维护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PLC故障诊断与 课程体系 工业网络技术人员 大、中型PLC原理 维护 及系统应用 电子应用技术专业 PLC与HMI、PLC、 (系统与创新) 课程体系 变频器、上位机 通信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 太网构建 组态软件的使用 《PLC原理及应用技术》 编制工艺规程和 技术文挡的撰写
产学合作
对于学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 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是一种以市场和 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实际能力为重点。 对于企业:产学结合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减轻了 企业改革创新的成本,增加了发展的资本和潜力。

产学合作企业 江阴兴澄特钢 江阴阳光集团
课堂实践 项目驱动 案例教学 示范教学 问题中心 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做是中心,在 “教、学、做” 展示工程项目,获得实际工程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网络教学资源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展开教学; 运用flash动画技术,对于复杂的工业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进行模拟; 建立了完善的《PLC原理与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网站; 校园网全面使用,覆盖率100%,功能完善,运行可靠 ; 电子系办公自动化网站、电气自动化省特色专业网站全 面启动运行。
课程教学效应
谢谢
主讲教师:6人 高级职称:2人 企业工程师 首届无锡市“首席技师” 讲师、技师、兼职工程师 企业工程师 副教授、技师、专业带头人 硕士研究生:2人 专业梯队优秀教师 /电气教研室主任 企业总工程师/高级考评员 专业梯队优秀教师 高级技师/企业兼职工程师 企业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研发 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高职类优秀奖 自动化生产线研发、系统维护 维修电工高级考评员 PLC认知基础实验室开发者 省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三等奖 PLC专题教学院一等奖 技师/高级技师:6人 企业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研发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 长期从事实验室开发建设工作 PLC系统创新实验室主持者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 PLC系统创新实验室策划、开发者 PLC专题教学学院三等奖 院优秀青年教师 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其中1人无锡市首席技师)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 主持多项企业电子/PLC系统产品开发 主持多项企业PLC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做中学—产学合作—国际化” “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入 融入职业标准 兴澄特钢等现代化企业中电气控制、 将兴澄特纲等企业维修电工技师考证 仪表控制和工业网络控制等工作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途径: 的必备技能,无锡市技能鉴定中心的 域的调研、分析和归纳出岗位在PLC 做中学、产学结合和国际化 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典型应用 ,开发 高级维修电工/技师职业技能考核内容 体现工作过程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 互为融合、互相促进 和标准纳入到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 教学实例,教学主线围绕解决工程 教学及项目中。 问题展开。
吴震 沈灿钢 郁琰 钱建忠 孙秀军 蒋炳南 黄波 过俊时 讲师、兼职工程师 吴繁红 讲师、技师、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PLC专题教学院三等奖 PLC系统创新实验室开发者
课程教学效应
技能人才 输送中心
技能人才 培训平台
产品开发 服务平台
近三年对校企合作企业的培训 兴澄特钢:高级维修电工四期 一个“中心”:是指成为江阴企业PLC应用技术型人才输送中心; 135人 , 技师 四期共90人, 两个“平台”:建设面向在校学生、企业技术员工的开放式的 高级技师一期 9人; 阳光集团:高级维修电工 23人; PLC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平台; 长电:高级无线电装配(含PLC)技术 共102人; 江阴中小企业plc应用系统研发、技术服务的平台。 经济开发区:高级维修电工 50人其他企业:共120名.
《PLC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程整体设计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PLC原理及应用技术》
一、课程设计总纲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三、教学模式方法 四、实践条件保障 五、师资力量保障 六、课程教学效应
课程设计总纲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性质作用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构架 教学项目 教学知识-能力体系
教学方法的运用
项目驱动
问题中心
案例教学
示范教学
课堂实践 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
硬件布局接线和系统联调等环节, 编程能力训练时,采用“案例教 提出问题与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示范完后,学生马上进行模仿 的直观印象,采用”熟练内化”的形 参与企业自动控制生产线的实训,使学生在 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观 学”方法,较快地熟练掌握枯燥的PLC 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建构教学内容, 通过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 实践。使学生独立去完成从思想到 式,在熟练运用技术的基础上,形 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通过师傅 看深入细致的示范动作,逐渐获得正 指令、典型的单元程序模块设计、 通过“认知体验”的形式,教师逐步引 之外《PLC原理与应用技术》精品课 合作;通过观察、体验、处理职业现场遇到技术 行动上身临其境地参与工作任务, 成一定的经验,并随着工程项目的不 确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良好的 PLC编程方法和技巧,形成PLC应用 导学生问题的提出->问题剖析->问题 程网站,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良学习、 问题、管理问题、人迹关系问题获得PLC的职业 并且通过反复的实践,逐步形成经 断复杂系统化,训练学生的综合创 技术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 职业习惯。 技术的核心能力。 的解决。 交流平台。 验和技能。 新能力。
理论知识铺垫 硬件设计布线 软件设计调试 软硬件综合调试 系统拓展 系统联调
体 现 职 业 标 准
培 养 职 业 能 力
评价交流 材料归档
作业考核
教学模式的运用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让学生 通过展示工程项目,使学生获得实际工程的直观印象,使 顶岗实践是学生毕业前重要的教学环节,聘请 学生在熟练运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经验,并随着工 进行课程同步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 现场工程师指导学生实践,满足学生体验企业 程项目的不断复杂系统化,训练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点熔解到任务的实现中,教、学、做三者融合。 真实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的需要。
课程性质作用
企业岗位中的作用
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的核心技术 (ROBOT CAD/CAM PLC)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核心技术
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 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社会培训中的作用
企业电气技术人员培训的核心内容 维修电工及维修电工技师鉴定核心内容
课程性质作用
企业岗位
电气控制技术人员
岗位任务
教学模式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运用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及网络教学资源硬件环境
课程学习目标
培养PLC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安装、调试、运 为今后学习新的PLC控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 行和维护的高技能应用 技术和工业网络组态技术 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知 提供必要理论和技能准备 识和职业能力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