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2.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3. 《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A.鄙视富贵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D.见利忘义4.据报道,2006年我国西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自古以来教育是人民特别关注的问题。
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孔子思想实在是博大精深。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元类5.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①②③ B. 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6.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F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7.《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 .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 .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 .孔子“仁”的主张D .孔子反对等级差别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9.以下对明清时期思想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理学由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演变 B.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C.陆九渊把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 D.理学、心学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并存1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2、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13、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D、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1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5、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1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7、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老子18、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弟子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的课程1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D.吸收了道教思想2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2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自然灾害的发生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2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2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4、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贤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5、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6、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A、《诗》B、《春秋》C、《论语》D、《尚书》27、孔子、孟子、荀子学说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B、主张统治者要控制对人民的剥削C、包含民本思想D、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28、“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 ②“无为而治” ③“兼爱” 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30、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31、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32、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利用它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33、“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5、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3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37、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38、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39、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0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4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C、为削弱诸候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42、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3、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B.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44、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45.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朱熹C.程颐D.陆九渊46.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A.接受经验B.学习理论C.实践感悟D.内心反省47.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
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A.认识论B.行动理论C.社会政治思想D.传统伦理纲常4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A、张载B、二程C、周敦颐D、李翱49.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50.朱熹的理学内容主要有①“理气论”②“心即理”③“致良知”④“心性论”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51.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的内容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5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53.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