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资金流研究方向1.二维码支付2.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3.银行支付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书名:蚂蚁金服: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大棋局作者:由曦出版时间:2017-04简介:市面上第一本关于蚂蚁金服的传记,讲述了蚂蚁金服十几年来的创业历程。
互联网金融,技术对金融的影响蚂蚁金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从互联网支付起家,相继做出了阿里小贷、余额宝等一系列创新性产品。
它们发挥了一种“鲶鱼效应”,触动和启发着传统金融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支付宝最早就是淘宝网担保交易的流程。
从担保支付到虚拟账户,从快捷支付到余额宝。
回顾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发展历程:2004年成立开始,第一个三年,支付宝以服务淘宝网等阿里系公司为主,初步建立网上的信任体系;第二个三年,支付宝是全社会的支付宝,开始服务更多的线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场景的支付服务;第三个三年,实现全面移动化,建立一个全球服务人数最多的移动支付体系;第四个三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开放,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支付、理财、信用、保险、以及小微企业融资等服务;第五个三年,数字惠普战略的落地,将以支付为底盘,构建“信用体系”“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全球化”三大核心战略。
在中国人传统的商业思维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网上交易中,这种传统的交易模式遇到了难题。
卖家担心货发出去了而没收到钱,买家担心钱付出去了而没收到货。
受此影响,淘宝网早期的很多交易是在同城进行的。
比如,杭州的买家在网上拍下了同城卖家的货,之后双方约定线下见面成交,这时沿用的依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
为了降低用户上当受骗的风险,淘宝网当时也鼓励这种“线上下单,线下成交”的方式,但这种交易方式的局限性很大。
比如,一个广州的买家和一个杭州的卖家之间很难实现交易。
因此,淘宝网若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淘宝网的负责人孙彤宇,他看了很多关于网上安全支付方面的资料,还让团队不断地收集信息,了解国外同行PayPal的支付方式,但发现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也曾想到模仿腾讯Q币搞出一个淘宝币,后来发现也不行。
一次,孙彤宇在逛淘宝网论坛时发现,不仅淘宝网团队为此头疼,淘宝社区中的买家和卖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他就主动发帖和这些用户讨论。
一来二去,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孙彤宇想,既然用户最关心的是钱,那么只要保证资金安全,用户就敢用淘宝网了。
因此,如果能在淘宝网推出一种基于担保交易的支付工具,问题就解决了。
所谓“担保交易”,是指买家在下订单之后,将钱先打入一个由银行托管的第三方账户(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淘宝网收到买家的付款信息后,通知卖家发货,在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货物与描述相符时,淘宝网才会将钱打给卖家。
其实,这种担保交易的模式曾在阿里巴巴B2B的交易中尝试过,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远比个人之间的交易复杂得多,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这种模式在B2B的交易中并没有得到推广,但是淘宝网的创业团队觉得这种交易模式在C2C的交易上可能会有用武之地。
淘宝网之所以发展不起来,缺少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推而广之,中国的电子商务要想发展起来,也必须有一个公开、透明、公正的信用体系,如果支付宝不去做这件事情,总会有人去做。
对淘宝网来说,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绝对值得去尝试,因为若想在中国做电子商务,就必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这正是淘宝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时,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
在2004年,中国的金融行业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电子支付牌照也并没有放开,自己建立一个支付系统既面临法律的风险,也面临技术的难题。
为此,马云和淘宝网最初也曾尝试寻找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都无功而返。
靠别人不行,要构建“信任”,必须自己先去闯。
随着卖家数量的增加,淘宝网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卖家想要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好处,而当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接受担保交易付款。
比如,同样几家销售茶叶的店铺,只要有一个卖家选择支持担保交易,交易量就会迅速往这个卖家集中,这时其他商家不会坐以待毙,只能选择跟进。
就这样,担保交易迅速在淘宝网上蔓延开来。
为了进一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2005年2月2日,支付宝承诺,如果用户在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因受到诈骗而产生损失,支付宝将全额赔付,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你敢付,我敢赔”。
2005年7月6日,支付宝对外正式公布“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联盟计划,将“你敢付,我敢赔”扩展至所有由支付宝提供支付服务的网站上。
当时,支付宝是以“担保支付”的功能出现在淘宝网上,除了少部分买家在线支付外,大部分买家仍通过银行、邮局汇款等方式付款,他们将钱打到支付宝在各大银行的对公账户上,然后由支付宝作为中间人协调交易进度。
淘宝网负责结算的员工需要每天盯着公司的账户,每入一笔账都要以手工形式记录下来,再根据汇款信息里备注的淘宝ID(用户代号)和订单编号匹配买家的实名信息,核对后再通知卖家发货。
但这样做也会产生问题,例如有的买家汇了款却没有写备注,有的买家虽然写了备注,但是经过跨行转账到支付宝账上时,备注信息没有了。
这样,转过来的钱就无法和交易对应,淘宝也无法通知卖家发货,整个交易流程只能被迫中断。
有时,为了找到付款的买家,老苗他们还在淘宝网首页挂出一个“寻钱启事”,但这样做的效果也不好,有时候找到买家了,商品却下线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顾当时国内零售支付的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央行对支付工具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以汇票、支票、本票等票据为主体的支付工具体系。
其中,银行汇票和支票是使用最普遍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支票主要通过同城清算所进行处理,使用范围较小,而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支付方式的使用更为普遍。
那时的银行卡大多数是借记卡,信用卡的使用量较小。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拓展,支付工具电子化趋势明显,银行卡普及率和支付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预付卡、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发展迅猛。
在担保支付诞生之初的2003年,央行的大额、小额支付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银行体系支付结算效率还比较低。
一旦涉及跨行转账,就需要客户将银行、卡号、姓名和开户行等信息填全,开户行甚至要精确到分理处,否则银行在“落地”时就找不到联行号,找不到联行号就进不了央行的跨行系统。
因此只要有一个信息匹配不上,到账的时间就漫无边际,最长可能是三个月,有时还有可能被退回来,所以当时的出错率很高。
最初,支付宝员工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账上。
今天在支付宝大楼16层的大厅里,还专门展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用手工记录着2005年以前各家银行交易处理的异常数据。
起初,这种人工的方法还可以维持,但随着交易笔数的增加,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买家备注信息不全只是影响交易效率的一个方面,由于支付宝当时是通过其在银行的对公账户向卖家付款,对公账户开户行工商银行的交易处理能力也很重要。
为了得到银行的支持,2003年10月,淘宝网负责人孙彤宇带着财务总监念慈等几位同事,来到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西湖支行,找到了该支行个人金融部的负责人。
这次见面开启了支付宝和工商银行的合作。
当时,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在创新方面总是领先同行。
这家现在被称为“宇宙行”的商业银行当时就是同行模仿的对象,而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西湖支行在工商银行系统内非常有名。
地处浙江省省会中心城区的西湖支行,赢利能力、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在工商银行系统内闻名遐迩,工商银行体系内很多干部都出自该支行,现在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工商银行现任董事长易会满,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从当时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西湖办事处计划处计划员开始的。
2003年,银行的主要营收还是息差收入,支付结算只能算是边缘业务,更何况当时国家并没有对网上支付出台任何法律法规,这方面的业务定性还是一片空白。
当时淘宝网刚起步,业务规模非常小,工商银行和淘宝网合作就要一切从头摸索,肯定要搭上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当时西湖支行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则其与淘宝网的合作并不划算。
但葛勇荻和西湖支行的领导具备浙江人的营商远见。
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始于1999年,当时葛勇荻在西湖支行负责电子银行业务的推介,但是这项业务一直不温不火。
对葛勇荻来说,与电商网站合作也是一种尝试。
随后,工商银行和淘宝网的合作就开始了,最初的合作方式是工商银行帮助淘宝网提供网上支付的接口。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支付宝的转账成本迅速提升。
当时,支付宝对公账户每转出一笔都需要手续费,2004年上半年,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转账的成本越来越高,包括老苗在内的支付宝团队都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在提升结算效率的同时,降低公司的成本。
想来想去,大家意识到,如果无法将零星的转账规模化,公司的转账成本就无法降下来。
为了将交易量降下来,2004年10月,工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的领导找到陆兆禧,希望支付宝能够将信息相同、银行卡账户相同的卖家的代收款项合并后一笔打过去,这些做法虽然牺牲了卖家的对账体验,但是会减少交易笔数和系统压力。
那时,很多淘宝网卖家的账户没有开在工商银行,买家在打款之后,资金首先进入支付宝在工商银行的对公账户,支付宝收到款项之后,再通过工商银行进行跨行转账,这种跨行转账都要通过人民银行来转接,工商银行要求所有的跨行业务都要“落地处理”。
所谓“落地处理”是指跨行转账资金不直接通过系统转账,而是工作人员先将凭证打印出来,将凭证上的关键信息输入人民银行的系统,再通过人民银行的系统转发到其他银行。
随着业务量的剧增,这项工作变得“非常可怕”,大量的转账凭证不得不用麻袋来装,工商银行内部的几台高速打印机因不停地工作而变得发烫,面对“堆积如山”的转账指令,后台的工作人员根本做不完,因此,大量业务被积压了下来。
这种看似烦琐的规定其实和工商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有关。
此前,工商银行处理的都是银行本身的业务,转账汇款的流程都是客户填写单据,再由银行柜员进行录入操作。
但是淘宝网是互联网企业,它给工商银行的单据本身就是电子信息,按照原来的操作流程,需要将电子信息打印出来给银行,再由银行来进行操作,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在收到电子信息后,工商银行是可以进行直通式处理的,只要支付宝和工商银行双方约定一个接口,将数据加密,再做一个数字签名,就能实现整个交易流程“不落地”。
开发一套不需要落地处理的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淘宝网创业之初,老苗除了做技术开发外,还做淘宝网的客服,他经常逛论坛来搜集用户的反馈。
时不时就有用户在淘宝网论坛上留言:“你们淘宝网挺好,款别退了,搁你们那儿,反正还要买。
”用户有将钱存入淘宝网的需求,可问题是,这些钱能放在哪儿呢?这时,虚拟账户进入了老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