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题课件
果,增大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定能收到做一题 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中考题 :
(1) 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 △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 BE=CD;(尺规作图,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BFD 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 明理由.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 下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 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属于容易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 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第(2)问属于容易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根据第 (1)问很容易的联想到本题的证法; 第(3)问是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与知识 来完成。
拓展:
(2)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BFD和 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明 理由.
答:BE =CD.
理由同(1): ∵四边形ABFD和ACGE均为正方形, ∴AD =AB,AC =AE,∠BAD =∠CAE =90°. ∴∠CAD =∠EAB. ∴△CAD≌△EAB. ∴BE =CD.
变式:
1.分别以□ ABCD( ∠ CDA ≠ 90°)的三边AB,CD, AD斜边作 等腰直角三角形△ABE,△CDG,△ADF.
(1)如图1,当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在该平行四边形外部时, (2)如图2,当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在该平行四边形内部时, 连接GF,EF.请判断GF与EF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 连接GF,EF,(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 立,说明理由.
∴ CD 1002 (100 2) 2 100 3 ∴BE的长为 100 3 米.
本题以“操作—探究—拓展—应用”为线贯穿,属于一道综合题 在应用中,将问题进行转化是难点,如果学生能考虑到这一点,利 用(1)、(2)解决(3)也就不困难了。本题这三问由易到难, 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有得分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能 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变式:
当载体再回到△ABC,再以边AB、A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 角形,结论是否还像以上那样BE=CD吗?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地图!
大军作战!
粗心造成答串题了, 写上24题的答案!
彻底串了,真正的答非所问。 平时要加强对考试的要求。
作图乱涂乱画,今后要加强双基的教学。
作图不着边际,弧线这样弯着, 圆心在哪里呢?
应用: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 ∠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 的长.
解:过A作等腰Rt△ABD, ∠BAD=90°,则AD=AB=100,∠ABD =45°. ∴BD = 100 2 . 连接CD,则由(2)可得BE=CD. ∵∠ABC=45°,∴∠DBC=90°. 在Rt△DBC中, BC=100,BD = 100 2
没认真审题,向外变成了向内画!
教学一定要抓基础!
没有连接CD和BE!
做题缺乏连续性。
推理考虑过多!
基本的推理条件不懂,认为是已知条件就用。
自己创概念!
让生把时间利用好, 应该有效果。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想拿到一个题目,如果这样深入去
观察、分析、解决与反思,那必能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
探究: 操作:
(1) 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 △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 BE=CD;(尺规作图,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证明: ∵△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AB,AC=AE,∠BAD=∠CAE=60°. ∴∠BAD+∠BAC=∠CAE+∠BAC. 即∠CAD=∠EAB. ∴△CAD≌△EAB. ∴BE=CD. 要求:独立完成,要求学生作图规范,痕迹清晰,推理严谨, 书写工整,做完后利用实物投影订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