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与修身---高山流水

音乐与修身---高山流水

音乐与修身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

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山东《高山流水》是高自成先生编创并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引出俞伯牙弹琴觅知音,与钟子期最终结为知心朋友的感人故事。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同名异曲,风格不同。

古琴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很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筝曲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

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

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

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

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之意境。

从整体结构上说,此曲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

“高山”部分描绘了高山的美丽景色:或群峰叠起,连绵起伏;或奇石林立,直插云端;或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或野果压枝,山花烂漫……同时,将高山的雄伟气势表现了出来,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

“流水”部分描绘了一泄千里的高山瀑布,也描绘了丁咚作响的山麓清泉:或云雾绕山,瀑挂前川;或涓涓流水,小桥人家;或一泻千里,声震寰宇;或细流潺潺,清澈透天……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

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首先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
隐时现。

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描绘了山的孤傲、伟岸而起,展开了一幅“清山绿水图”,喧嚣的尘浮在潺潺的流水、淙淙的小溪的冲刷中变的清爽、雅静、幽幽。

琴弦有节奏地跳出流水的欢畅。

其宁静淡泊、清丽儒雅深化了这幅山水画卷的层次意境。

之后,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清脆的音符装典的是青山的无限生机,漫坡苍翠的绿树嫩枝翁翁郁郁,团团族族,生机盎然。

其间闪烁着五色的花朵,想巨幅绿幕上点缀的璀璨宝石,光彩绚丽,熠熠生辉。

有婉转的鸟鸣,有牛羊的呼应,有鼓噪的蝉声,还有牧童的吆喝,以及樵夫重斧的咚咚与瀑布的呼啸合鸣。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这段结束,紧接着来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旋律,不消说便知此曲的高潮部分至矣,如万涛腾沸,澎湃汹涌而来,又似深流激湍下有蛟龙在怒吼,息心静听,好像坐在扁舟上穿越巫峡,紧张惊恐之余,目眩神移,令人惊心动魄,随时都有舟翻身藏鱼腹的危险。

“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穿过巫峡,换了一番景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已过,势就徜徉,偶尔来几湾余波激石,旋浮微沤。

让人乘着古筝的旋律,升降玉高山流水之中,感觉身临其境。

之后,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

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乐曲临近结束时,音势已减,流水之声时有复起,与前面遥相呼应。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恰如“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流水本是自然之常态,琴者将其合于古琴这一方寸之间,法天地,征万象;通八风,合四气,使远物来集。

正是“求弦内如不足,求弦外则有余也”。

放情于自然,融情于丝弦。

心与弦皆动,流水融于内息,而自由却驰于声外。

自由者,首先精神独立,方能在行为上脱去羁绊。

听流水,可知天地自由精神所能挥洒出的奔放旷
达。

古琴曲大多是将外物纳于琴声,而《流水》则是将琴声还复自然。

且亦知完美越多,自由便越少,在《流水》中,乐曲仅是表达了洋洋乎流水的形态气势,并未更多地融入曲者的人文思想,不追求思想的深刻繁复,只诉诸事物的真实本然。

正因构思纯粹,别无旁支,使得流水神气激扬、气势斐然,情境真实毕现。

这首古筝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后人更是将《高山流水》作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如同《阳春白雪》之于《下里巴人》,高雅与低俗相对之明显。

我感觉《高山流水》除了音乐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和造诣外,人们现在更多的是回味自然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放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