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志存高远建示范内涵提升促发展范利仁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〇年三月汇报提纲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2)(一)项目建设目标 (2)(二)项目建设内容 (3)(三)项目建设过程 (4)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 (4)(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4)(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 (6)(三)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及各项政策全部兑现 (6)三、专业建设与改革 (7)(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7)(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8)(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0)(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 (11)四、建设成效 (12)(一)学院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12)(二)办学实力明显增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 (14)(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四方互动格局 (14)(四)专兼结合机制建立,教学团队素质精良 (16)(五)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贡献不断增大 (17)(六)示范辐射作用突出,引领高职快速发展 (18)(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逐渐扩大 (19)(八)管理内涵建设显效,成为高职管理示范 (20)(九)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 (21)(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彰显农工文化特色 (22)五、特色与创新 (23)(一)“五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行动导向式公共基础课改革同步推进 (23)(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海外就业市场初步建立 (24)(三)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 (24)六、思考与探索 (25)(一)体会 (25)(二)问题 (27)(三)思考 (29)志存高远建示范内涵提升促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范利仁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时至初春,春意盎然,我们迎来了由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省级验收,这是我院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我院2007年8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在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精神,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之路,志存高远建示范,全面提升了我院推动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服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安排,我院对示范院校项目完成情况和建设目标达成度以及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等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总结报告。
现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目标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农机、设施农业、机电一体化等五个专业及专业群;通过与大企业合作,构建“校农联合双主体”、“两轮实践”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一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农业工程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引领黑龙江省及全国农业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二)项目建设内容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包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两大部分。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设施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3个专业和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2个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13个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校园信息化、学院管理内涵、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内基础设施5个建设项目。
为了使各专业协调同步发展,学院还投入专项资金590万元,启动了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和旅游管理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促进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项目建设过程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充分认识到过程比结果重要,以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立项被批准后,组成四个小组分别到深圳职业学院等第一批十所示范院校学习考察,借鉴示范建设经验,在借鉴中升华;结合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示范建设有关文件和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大讨论,办学理念在探索中创新;结合行业特征与学院发展实际,确定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目标、措施与方法,更加明晰了学院科学发展的思路,在探索中创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超越自我的意志,进行课程颠覆性改革与实践;组织动员学院九个教学单位、全体教师参与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特色性打造,能力与水平在建设中得到提升。
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经过近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共完成10个一级项目,661个项目点,完成率100%,其中:(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共25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1356万元,实际支出1434.2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5.77%;(2)师资队伍建设共126个项目点,完成率156%,预算资金943万元,实际支出1047.49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11.08%;(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共22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2536万元,实际支出2764.96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9.03%;(4)其它项目建设共5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4657万元,实际支出5971.0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28.22%。
主要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1。
表1 示范建设项目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表(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项目预算总投入949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1217.67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18.18%。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到位资金2600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地方财政投入到位资金3400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30.77%;企业投入到位资金222.6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52.47%;主管部门投入和学院自筹资金到位4995.07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20.48%。
我院坚持专款专用和定期审计的原则,严格按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安排和使用资金,实际使用11217.67万元,占预算的118.18%。
资金到位和使用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及执行情况表单位:万元(三)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及各项政策全部兑现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及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全面有效地履行了在项目建设任务书中所作的跨省招生、配套资金,有效地保证了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资金和政策兑现情况详见表3和表4。
表3 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情况统计表表4 黑龙江省承诺的招生政策全部兑现三、专业建设与改革(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障的理念,积极与国际顶尖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与凯斯纽荷兰公司及大国营农场合作实施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农机使用与维修人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及北大荒集团合作实施“校农联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农业工厂化人才和精准农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哈尔滨三大动力等企业合作,实施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紧缺型人才。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改革与发展成果汇编(2006.12-2009.11)》中,受到教育部的肯定。
(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构建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
我院知难而进,在10余年的CBE 模块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本着专业课程改革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同步推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在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中开发了4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总结出了“五化”专业课程改革模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实施模式。
公开出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材32部,编写校本特色教材15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院级精品课程32门。
我院国家精品课程门数占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总量的37.5%,数量和建设水平居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首位,进入全国前30强。
学院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问题和活动为载体开发公共基础课程5门,开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之先河。
课程建设情况详见表5。
学院课程建设经验在全国高职高专多项会议上做过介绍,得到教育部著名课程专家姜大源教授的赞誉。
表5 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学院以打造一只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出重拳、建机制、砸理念、强师德、炼队伍、创品牌,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
出重拳:建设示范以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教师队伍。
建机制:学院先后实施了《专业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10项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三级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与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形成。
砸理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赴韩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进修,汲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