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理解

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理解

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理解
米心:王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会议作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统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是统筹城乡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健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可以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共同发展,使城镇和农村具有平等的发展地位和发展权利,这样才能城市和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业布局分散、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度不高、城市化水平低是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依靠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在不断缩小,增收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就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统筹城乡互动,促使城乡两种资源达到最佳优化组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

但随时间的推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就是要使城市和农村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使城市和乡村具有平等的地位和发展权利,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城乡一体化的直接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是农村和农民。

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城市发展很快,而农村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差距拉大。

这就好比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样跑起来肯定影响速度。

农村发展较为缓慢,生产能力不强,消费水平低,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发展成果农民不能与市民共享,则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力。

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农村就自然和谐稳定了。

我们要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加深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

城市和乡村有许多不同之处,并且有本质的区别。

实现城乡一体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城乡一样化、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

城与乡各有特点、优势、地位、功能、作用,同时又各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因此二者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城、乡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繁荣。

其次,城乡一体化不是建设新农村。

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它是解决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为城乡提供平等的发展权力和发展机会,使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城乡一体化包括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它解决的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

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建设新农村,两者是整体和局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城乡一体化工作搞好了,必定能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搞好了,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城乡一体化不是取消农村和农民。

是要将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形成工农互惠。

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自城市产生以来,城与乡、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是并存的,是缺一不可的,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也发展离不开农村。

只有注重城市与农村关系的调整,工业与农业关系的协调,才能同时促进乡村与城市的同时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