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概论3

农业概论3

第十一章种植业第一节大田作物(1)禾谷类作物。

绝大部分属禾本科。

荞麦属蓼科。

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

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3)薯芋类作物。

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

(1)纤维作物。

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2)油料作物。

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

(3)糖料作物。

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

(4)嗜好作物。

烟草、茶叶、咖啡等。

(5)特用作物:有桑、橡胶、香料(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如芦苇、席草、蔺草)等作物。

第二节园艺作物●园艺的定义园艺,通常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学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1.果树园艺学它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

2.蔬菜园艺学它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3.观赏园艺学它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态习性、分类、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科学。

4.种苗园艺学种苗园艺学又称苗圃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子繁殖及苗木无性繁殖的科学。

5.造园学造园学又称园林规划设计学,是研究园林绿地的设计、规划、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科学。

园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习园艺学知识,可以掌握各类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先进的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对外界环境条件加以调节、改造和利用,以满足园艺作物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果树的分类1.落叶果树(1)仁果类(2)核果类(3)坚果类(4)浆果类(5)柿枣类2.常绿果树(1)柑果类(2)浆果类(3)荔枝类(4)核果类(5)坚果类(6)荚果类(7)聚复果类(8)草木类(9)藤木类 蔬菜的分类1.根菜类2.白菜类3.茄果类4.瓜类5.豆类6.葱蒜类7.薯芋类8.绿叶蔬菜类9.水生蔬菜类10.多年生蔬菜类11.食用菌类观赏植物的分类1.露地花卉(1)一年生花卉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半支莲、千日红等。

(2)二年生花卉雏菊、三色堇、花棱草、金鱼草、虞美人、石竹、紫罗兰等。

(3)宿根花卉菊花、芍药、蜀葵、萱草、铃兰等。

(4)球根花卉唐富蒲、小苍兰、水仙、郁金香、自芨、美人蕉、大丽花、花毛茛等。

(5)水生花卉荷花、睡莲、凤眼莲等。

2.温室花卉(1)一、二年生花卉瓜叶菊、蒲色花、彩叶草、香豌豆等。

(2)宿根花卉报春花、铁线蕨、非洲菊、君子兰等。

(3)球根花卉仙客来、朱顶红、马蹄莲、大岩桐等。

(4)多浆植物仙人掌、昙花、蟹爪兰、景天、龟甲球等。

(5)兰科植物春兰、惠兰、建兰、墨兰、石斛、兜兰等。

(6)凤梨科植物水塔花、筒凤梨等。

(7)棕榈科植物蒲葵、棕竹、椰子等。

(8)水生花卉王莲、热带睡莲等。

(9)温室花木一品红、变叶木、山茶、米兰、三角花、玉兰等。

3.木本花卉(1)常绿乔木桂花、广玉兰等。

(2)落叶乔木梅花、白玉兰等。

(3)常绿灌木金丝桃、夹竹桃等。

(4)落叶灌木腊梅、牡丹、月季等。

(5)藤本植物紫藤、凌霄等。

4.观赏树木(1)常绿乔木香樟、棕榈、柳杉、雪松、刺柏等。

(2)落叶乔木乌桕、梧桐、槭树、悬铃木等。

(3)常绿灌木南天竹、大叶黄杨等。

(4)落叶灌木山麻杆等。

(5)藤本植物薛荔、常青藤等。

5.草坪植物(1)暖地型草坪草结缕草、狗牙根、画眉草、地毯草、假俭草、钝叶草等。

(2)寒地型草坪草小糠草、六月禾、早熟禾、羊茅、黑麦草、雀麦、硷茅、冰草等。

与大田作物相比,园艺作物在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上有哪些特殊之处?种子繁殖:大部分蔬菜、一年生和二年生花卉和草坪草,以及木本园艺作物的砧木无性繁殖:木本园艺作物及部分多年生草本园艺作物,可使后代保持原品种的形状,开花结实早。

园艺作物的繁殖方法:嫁接扦插压条无性繁殖:分株和分球组织培养园艺作物栽培技术(一)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园艺作物栽培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是通过“外科手术”,使栽培的果树形成早果、丰产、稳产的树体结构,使观赏树木形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姿态。

整形是对树体进行人工修造,形成一定形式的树冠骨架。

(二)控制开花的技术研究园艺植物花芽分化与形成规律,控制其花芽量,调节开花时期,对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及其观赏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园艺设施的应用利用设施栽培园艺作物,是现代园艺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园艺设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园艺设施的精密程度越来越提高。

园艺设施的应用在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果树中也有不少树种开始应用设施进行栽培。

(四)盆栽和盆景凡用盆钵等容器栽培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栽,是园艺生产中一种高度集约的栽培形式。

它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的观赏目的,随时取用适合的盆花,美化环境,主要用于庭园布置和室内陈设。

第三节植物保护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栽培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景观植被和森林受损。

非生物因素不良气候和不适宜的土、肥、水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植物的有害生物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害,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常见植物有害生物有哪些类型?他们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1.植物病原物与病害真菌直接侵入细菌病毒侵染的途径自然孔口植物病原物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机械伤口2.害虫与植物虫害植食性昆虫1.害虫大量繁殖后通过取食造成的生物灾害害虫2.损伤植物后引起病原物侵染或直接传播病害螨类3.杂草与农田草害⑴与农作物竞争CO2、矿质营养、水分、阳光⑵杂草⑵产生特定化合物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4.薯类与农业鼠害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它们体小,生活周期短,生长快,繁殖力强,活动频繁,消耗能量大,其盗食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鼠类给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世界全部作物产值的20%。

二、植物保护技术1.植物生物灾害预测预报⑴发生期预测⑵发生量预测⑶分布范围预测⑷损失估计植物有害生物的常见防治方法有那几种?2.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⑴植物检疫⑵植物抗病品种⑶农业防治⑷生物防治⑸化学防治⑹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和辐射不育等遗传防治技术三、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发展趋势⒈区域综合防治⑴优先考虑植物检疫⑵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换茬⑶选择抗性品种并避免连片种植⑷种子处理,避免苗期和前期施药,充分利用天敌⑸农业措施⑹做好预测预报,尽量仅在大发生时采用高效药剂进行化学防治⑺作物收获后,保护天敌,并尽可能清除有害生物。

2.现代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⑴基地农业(集约化农业)⑵设施农业⑶无公害农业第四节土壤肥料一、土壤肥料与农业生产谈谈土壤肥料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功能:●①生物生产的基质●②缓冲剂和调节剂●③动物的栖息地●肥料:施入土壤或喷洒于植物的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增加其产量和改善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

●肥料的作用:●①增加产量●②改善品质●③改良土壤●施肥可以提高粮食总产的30-31%,单产的55-57%二、土壤形成与物质组成1.土壤的形成①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母质;②在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母质经过成土过程形成土壤。

二、土壤形成与物质组成2.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矿质颗粒:骨骼●根据大小不等的土粒配合比例可将土壤分成●砂质土●壤质土●黏质土●有机质:肌肉●土壤水分:●溶解养分●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土壤空气:●根系的呼吸●种子的萌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三、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土壤质量: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目的●培肥土壤,保持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土壤管理方法●适当的施肥制度●适当的耕作制度●适当的种植制度●适当的土壤保护制度四、肥料的种类●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钼1.化学肥料⑴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⑵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⑶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和草木灰⑷微量元素肥料⑸复混肥● 2.有机肥料●种类●动物的粪便●饼肥●沼液●泥炭●腐植酸肥料●绿肥特点:体积大、养分低、脏和臭五、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1.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⑴化肥用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粮食的快速增长⑵化肥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⑶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料中各元素的配合可以使养分元素配比合理2.精准施肥:变量施肥六、土壤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⒈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大部分有益●有些有害●反硝化细菌●土传病害●⒉微生物肥料第十六章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第一节社会需求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第二节农业科技的发展一、农业科技二、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1.原始农业科技发展2. 传统农业科技发展3.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4.当代农业科技发展5.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第三节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农业科技革命的动力:●科学上可行●社会上需求经济上有利一、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及主要特征?⒈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进而在提高人们营养水平,消除贫困,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增进全社会福祉等方面做出贡献。

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⑵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⑶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⒊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⑴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以综合配套技术为主,从农业发展目标出发,要求有相应的技术和技术新体系的突破。

⑵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不仅要求围绕农业发展目标出现的突破性成果,而且还要求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充分挖掘现有农业技术系统的生产潜力。

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准备,强调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⑷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时代是“知识”集约型农业的时代,该时代具有高度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与完整的技术市场信息系统,知识产品将进一步国际化。

二、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经济社会基础⒈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社会背景农业发展机遇中易于实现的目标大多已被利用,人口高密度、贫困、资源基础数量和质量以及管理系统等问题仍然存在,对粮食总量的需求的挑战仍然很严峻。

⒉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作为独立因子纳入经济增长,科技的创新将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新增长。

因此,现代农业科技的革命将有助于经济的新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