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2006年许昌市优质课教案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转移的概念
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3、理解肿瘤血道转移的途径
4、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复习发热的相关内容(4分钟)
2、由肿瘤病例导入并提出问题(5分钟)
3、肿瘤的概念及一般形态(10分钟)
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8分钟)
5、小结(5分钟)
6、作业(3分钟)
【讲授重点】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转移途径
【讲授难点】
1、肿瘤的转移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并采用PBL教学模式,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紧密结合临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
媒体教学课件、激光教鞭等。

【教材及参考书】
1.许俊业杜华贞主编《病理学基础》第一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张敏吉主编《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3.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发热相关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
发热的时相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王某,男性,25岁,发热3天。

到一小诊所就诊,医生测得其体温37.8℃,经简单检查未发现其它明显体征,于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解热降温处理,请问该医生处理的得当吗?为什么?
答:医生处理的不当。

因为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如果体温不是太高,不应随便解热,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二、肿瘤病例及提出问题
病史摘要:某女,38岁,上腹部隐痛2年余;近半年来腹痛加剧,经常呕吐,食欲极差;近半个月来出现低热而收入住院。

体检:消瘦,面色苍白,体温37.8℃,脉搏80次/min,血压100/80mmHg,两侧颈部、左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肝大,脐下两指。

胸透:双侧肺叶见大量直径1~3cm大的致密阴影,边界清楚。

B超:肝组织上有数个直径2cm左右的结节,边界清楚。

入院后经抗感染、抗结核治疗均不见好转。

半小时前排黑色大便,呕吐大量鲜血,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双侧肺叶表面见数个直径2cm大小灰白色肿块,质硬,边界清楚。

胃贲门处有一4x4x5cm肿块,沿胃壁浸润生长,灰白质硬,表面有溃疡,出血。

胃周围淋巴结、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灰白色。

肝大,表面可见数个lxlx2cm的灰白色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腹膜表面较粗糙,见数个直径0.5-lcm的结节,灰白色。

诊断:贲门部溃疡型胃癌
提出的问题:
1.胃肿块的形态怎样?(肿瘤的大体形态)
2.浸润生长是怎么回事?(肿瘤的生长方式)
3.腹膜为何出现结节?(种植性转移)
4.肺和肝为什么会出现阴影和结节?(转移)
三、肿瘤概念及一般形态
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

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种类,恶性肿瘤俗称癌症。

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农村居民死因第三位。

肺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是防治的重点。

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oncogenic factor)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通常表现为肿块(mass)。

肿瘤的增生特征:
1.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2.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能力,生长旺盛,自主性生长。

3.基因异常可传给子代细胞,致瘤因素消除以后,肿瘤仍能继续生长。

肿瘤的大体形态
1.形状肿瘤形状一般与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及良、恶性有密切关系。

可呈息肉状、乳头状、绒毛状、菜花状、溃疡状、结节状、分叶状、囊状、蟹足状等。

2.颜色一般为灰白色或灰红色,或不同程度带有起源组织的颜色。

3.硬度与组织起源、实质间质比例、继发改变有关。

4.大小与肿瘤的性质、时间、部位有密切关系。

5.数目多为单个,少数为多个。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生长速度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往往提示发生恶变。

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常有纤维性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活动,容易手术切除,不复发。

2.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无包膜形成,境界不清,不活动。

局部切除后,常有肿瘤残留,容易复发。

3.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都可以有这种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基底部无浸润,而恶性肿瘤则伴有基底部浸润。

肿瘤的扩散
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一)直接蔓延肿瘤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束衣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袭蔓延。

(二)转移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并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

原发部位的肿瘤叫原发瘤,所形成的新肿瘤叫继发瘤或转移瘤。

浸润是转移的基础,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发生转移。

转移途径:淋巴道、血道及种植性转移。

1. 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与淋巴引流的方向相同。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进入局部淋巴结,先聚集在边缘窦,逐渐累及破坏整个淋巴结,并可进一步转移到下一站引流淋巴结,最终经胸导管进入体循环。

受累的淋巴结肿大、变硬、互相粘连成团,切面灰白而干燥。

2. 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是肉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癌如肺癌以及其它癌的晚期也发生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途径与血栓栓子的运行途径相似。

1)体静脉—右心—肺
2)门静脉—肝—肺
3)肺—心—全身器官
肝、肺是两个血道转移的靶器官。

转移瘤特点:边界清楚,多个散在分布,结节状,边缘整齐,且多接近器官的表面。

3.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的肿瘤累及到器官的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并种植到体腔各器官的表面,形成种植性转移瘤。

腹腔、胸腔最常受累。

常在浆膜面形成多数转移结节,很少侵入器官的深层,并常伴血性积液。

注意医源性种植性转移的发生
五、小结
(一)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及组织结构
(二)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
2.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三)肿瘤的扩散
1.直接蔓延
2.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四)回顾肿瘤病例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
1、关于肿瘤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致瘤因素去除后生长停止
B 异常的基因可遗传给子代细胞
C 肿瘤细胞生长旺盛,相对无止境
D 肿瘤并不是都表现为局部肿块
2、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是d
A 膨胀性生长
B 浸润性生长
C 外生性生长
D 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
3、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是a
A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B 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
C 膨胀性生长
D 浸润性生长
4、下列关于转移的叙述哪项错误a
A 良性肿瘤多可转移
B 癌多经淋巴道转移
C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血道、淋巴道及种植性转移
D 血道转移时,肝、肺容易出现转移灶
5、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血道首先转移到c
A 肺
B 淋巴结
C 肝
D 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