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数学基础
(1)地质体数学特征是定量区分地质体和含矿体的重要依据 是圈定地质异常的前提和“数字找矿”的基础 (2)概率法则对地质现象、地质规律、勘查工作具有主要的制约作用

经济基础
(1) (2) (3)
经济合理性是矿床勘查及评价必须遵循的准则 矿床经济评价是矿床勘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水平影响勘查深度和广度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信息速度和精度 技术水平对勘查战略、勘查程序和勘查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新技术的发展使一些经济因素发生改变,而影响到矿床的勘查评价

技术基础
(1) (2) (3)
3.勘探过程最优化准则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地质勘探工作必需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 又必需以达到最好经济效果为前提

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区间估计的可靠性与精确度二者不可得兼。若既不想降低可靠性,又要缩小估 计范围保证精度,那就只有增加观测数量,但这有时不是经济合理的,所以应努力把 二者加以统一,也即寻找某种最优解

最优化战术决策——最优勘探方案的确定

在经济准则基础上考虑最优方案
1、地质需要的工程数小于经济需要所确定的工程数时,则以后者为准; 2 3、选择勘探成本最低、开采时由于参数计算错误造成的损失最小的方案 4、单位勘探进尺或成本的储量增长应大于某给定界线 5、《现代决策科学和石油勘探》: ① 石油勘探开发经济决策中最关键的参数是对储量的估计; ② “成本”参数; ③ 要注意利率,要有“现值”概念; ④ 注意油价参数,要有相对油价的概念。

单纯从地质或单纯从经济角度都不是最佳的方案,而必须从地质效果与 经济效果的统一、地质需要和经济需要的结合角度研究确定勘查最优战 术方案。
最优化战略决策——最优勘探过程管理



1、矿床勘查过程是一个分阶段依次进行的动态过程,每一阶段都包括预测、设计、实施及评价四部分内容。 各阶段可分为两期:① 设计;② 有效执行及管理期。 设计期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勘查设计,将全部工作量分解为依次完成的组成部分,并确定预期完成的期限。 执行管理期的任务是定期分析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制定进一步实现的建议和措施。 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早期对矿床形成的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及时修改设计,甚至及时重新决策。 这就要求勘探管理能随信息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灵活的反应。 2、勘探决策过程实际上由两个要素组成:即“提出假说”和“检验假说”的过程。为了做出最优的勘查战略 决策,或最好地进行勘查过程的管理,就必须在勘查对象的隐蔽性、变化性和观察度量的有限性和抽样性条 件下, (1) 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加强结论的逻辑性,因而研究资料和基础应是广泛而严格的。在可能情况下,应通过 相应的统计检验。 (2) 增加“启发式”分析比例,努力挖掘隐蔽信息。 (3) 加强所得结论的预测功能。 (4) 整理资料“分步”进行,采取每下一步时要阐明其目的性。 (5) 广泛应用计算机,提高效率和分析能力。 3、《现代决策科学和石油勘探》 (1) 决策不是一瞬间的行动,而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不能忽略制定决策最后片刻到来之 前的复杂的了解、调查、分析的过程,以及在此以后的评价过程。 (2) 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 决策中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大化原则,因为按照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是办不到的 4、矿床勘查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过程。它既不同于确定型决策(只有一个自然状态发 生的情况下所作的决策),也不同于风险型决策(虽不知何种自然状态发生,但各种状态发生 的概率为已知)。不确定型决策是在各种可能事件的发生概率也未知情况下的决策。在地质 勘查实践中,往往通过类比法给定各种可能发生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魏 民 教授 2004年5月22日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矿产勘查概论—— 成矿预测与矿产勘查—— 矿床勘探—— 矿产储量与资源经济——
一、矿产勘查概论
1.矿产勘查的性质
2.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3.勘探过程最优化准则
4.勘查战略与战术决策
1.矿产勘查的性质与目的
1 依据规范的直接类比法 2、稀空法 3、信息量与工程数关系分析法: 4、矿体基本参数的某些函数在不同网度下的变化情况分析法: 进一步增加工程不会导致这些参数函数形式的变化即可作为最优方案 5、 回归法:

有人制作矿床边界线内钻孔数与矿床面积关系曲线,将给定大小 床所对应的工程数作为最优方案。

面积的矿
6、矿体参数变化分量分析法:
即规则变化及随机变化两个分量构成了不同方向的变化,根据主要欲评价何种变化 分量来确定最优工程间距
7、给定允许误差和概率系数后计算必需工程数 8、利用矿体某种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 考查不同网度条件下见矿率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佳网度等 9、蒙特卡洛模拟法或统计模拟法确定最佳网度等
矿产勘查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劳动, 是一种具有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双重性 质的科研—生产性的工作。 其劳动对象是地下矿产资源, 劳动的主要成果是探明储量的工业矿床, 劳动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对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基本需要。

2、矿产勘查的四大理论基础

地质基础
矿产勘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明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

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模型类比或相似类比理论是矿床预测的基础,它要求我们详细了解和大量占有 国内外已知各类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特征和找矿标志; 另一方面,成矿地质作用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两个矿床是完全相同的,因 此,我们必需遵循一般规律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采用均匀布置观测点的办法,以保证抽样观测的随机性;

矿体变化各向异性或变异程度不同或关键地段重点观测--观测不均匀性 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全面勘查” 是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又必需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4. 勘查战略与战术决策



最优化战术决策——最优勘探方案的确定
在单纯考虑地质信息的条件下,最优勘探方案的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