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0/1/18 13:16:27 阅读:次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

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

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

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

1.1氨氮的来源1)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2)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3)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

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2)水体PH值较高;3)底层水缺氧。

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6)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

对虾蟹类: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

1.4氨氮控制指标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

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同。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少投喂高蛋白饲料。

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

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硝净”;如果中毒程度较重,最好再用“绿力源”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再施用水质改良剂。

2.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危害及控制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 2.1亚硝酸盐的来源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

硝化过程受阻(使用消毒药剂过多)→水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换水、排污不彻底,空气不通畅,池水中氧气不足。

亚硝酸中毒→引发“死底”现象,亚硝酸根毒性又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症,也称亚硝酸中毒为“黄血病”或“棕血病”。

2.2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1)池底老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2)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3)精养池排污不彻底;4)水源水质不佳、水质混浊,换水极少。

2.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1)鱼、虾食欲下降,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出现黑鳃或黄鳃),鳃丝呈暗红色;2)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3)过高可引起鱼虾肝脏出现异变,如空泡化,导致规模性死亡。

2.4亚硝酸盐控制标准根据各种鱼虾蟹的养殖情况,为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鱼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水中亚硝酸根浓度达到0.1mg/L,即可引发褐血病。

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与氨浓度呈正比例,池塘中溶氧水平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增强。

2.5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每亩•米鱼池泼洒“底改王”,再使用“水体解毒安”、“氨硫亚硝净”或“高能粒粒氧”去除亚硝酸盐;对于偏瘦水体,之后最好增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或“特效肥水膏”,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于偏肥水体,则再用“底改王”、“绿力源”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定期换注新水、排污,施“净水利生素”、“EM菌”、“调水益生菌”。

3.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存在、危害及控制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3.1硫化氢的来源(臭鸡蛋气味)1)缺氧条件下,硫酸盐的分解(硫化物还原菌作用)。

2)残饵或粪便中有机硫化物的分解(异氧菌作用)。

硫化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形成金属硫化物,使池底变黑→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3.2硫化氢中毒原因1)污泥沉积,缺氧;2)池内残饵多;3)PH值低;3.3硫化氢中毒症状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减弱;呼吸困难。

3.4硫化氢控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中硫化氢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

实际养殖生产中,硫化氢的浓度也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虾蟹育苗水体中应严格控制在0.05mg/L以下。

3.5硫化氢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调水益生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泼洒“光合细菌”,再用“底改王”或“高能粒粒氧”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最后施“菌力神”、“EM菌”、“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进行水质改良。

4.养殖水体中的PH危害及控制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4.1 Ph的变化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PH值下降→水质变坏、溶氧降低的表现。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对水质的影响:PH值≤6时,硫化物只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8时,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

4.2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Ph值偏高或过高:(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

PH值偏低或过低:1)养殖时间较长且长期不清淤的池塘,透明度低;(2)受酸性物质污染。

4.3 PH过高或过低引起中毒的症状碱中毒症状:鱼类: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凝结;PH>9时,水体便会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对虾: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呼吸机能发生阻碍,窒息死亡。

酸中毒症状: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中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注:另外,如果鱼类从一个水体快速转移到PH值差异很大的水体中,即使第二水体的PH值处于该品种的耐受范围之内,也可能导致鱼类的休克和死亡。

4.4 PH值控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8.5之间。

实际水产养殖中,PH值控制在6.5-9.0之间,不高于9.2;海水养殖在7.5-8.5之间,每日差别不得大于0.5。

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6时,鱼虾蟹都不能存活。

4.5 PH值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调控措施:1)如果水偏酸(PH<6.5)可加入生石灰、氢氧化钠等碱性水质调节剂进行调节;适量换水;“肥水特号”或“肥水利生素”配合“特效肥水膏”使用,可迅速增殖浮游植物。

2)如果水偏碱(PH>9.5),全池施放“绿力源”,可加大使用量,再使用“底改王”、“调水益生菌”、“菌力神”或“EM 菌”进行水质改良;若水体浮游的植物过多,则用“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控制水色过浓。

有条件者可先换部分水、注入新水。

你们可以先从四大家鱼开始,因为这个风险比较小,20亩的鱼塘经营的好年产鱼20T 以上我是这么建议的首先你先对鱼塘所在地的气候有个了解,确定看主养什么鱼,然后调查一下你们当地的市场,看看鱼的价格怎么样,看当地人喜欢吃什么鱼,确定主养鱼,然后看那十亩空地怎么处理,是种草料养殖食草鱼,还是开发搞其他副业还是弄垂钓,我明年毕业,也打算搞渔业,手头有很多关于渔业的资料,我可以发给你,大家一起学习。

一、鱼塘养鱼,需要准备什么?只需要:泵--给养用的,视面积配数量.船--撒药打鱼用的,不用太好的.网--打雨用的,网目视你出鱼大小而定.磅秤--称鱼卖鱼用的.太阳伞--为钓鱼者准备的.钓鱼用具--包括杆、漂、坠、线,不用太好的。

鱼药和饲料,鱼苗如果有条件,再配一套水质检验设备。

二、鱼塘修建好要消毒养护,新挖的鱼塘养鱼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即清塘。

清塘的药物,最好用生石灰,使用方法和数量与苗种池的相同。

鱼苗下塘前15—20天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进行,先将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杂草等。

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饼、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浅水,将石灰用打谷桶加水溶化并搅均匀泼洒次日,若有被杀死的野杂鱼必须捞净,并除尽池底表层淤泥,提高消毒效益。

对有些难以排干的池塘,或排干没有水源灌水的鱼塘,水深1米,每亩用茶饼90—100公斤,以同样的方法加水搅均匀后立即泼洒。

这种方法清塘7—10天后,用活鱼放入小网箱在池塘中试水检查,池塘毒性过后,才可以放养鱼苗茶饼“清塘”:因茶籽饼含有皂角甙,对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及螺蛳等有毒杀作用,但对病原体细菌则无效果。

使用方法是:先将茶籽饼粉碎,再用温水泡24小时,才加水调均匀,泼洒全池,浅水消毒,每1亩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亩要用茶籽饼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鱼苗。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后分解为次氯酸和氯化钙,其次氯酸分解中释放出初生态氧,具有较强杀毒作用。

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后搅均匀,泼洒全池,清塘后5天可以放鱼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精2克加水稀释后,泼洒全池,7—8天药性消失即可放鱼苗。

然后适当的加入新水,鱼苗饲料,每亩可以加施发酵过的猪牛粪75公斤。

三、鱼种如何选择。

养鱼一般混养比较养,上下水层活动的鱼都养点,充分利用空间。

可以主养一种或两种鱼,搭配养点滤食性质的鱼类,如鲢鱼,鳙鱼,保持水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