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年伟人马克思光辉的一生简介课件

千年伟人马克思光辉的一生简介课件

族解放运动。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 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 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 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 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 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
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
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 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 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革命
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
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 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建 立和领导了“第一国际”,并以巨大的 精力从事《资本论》的写作。
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 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 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
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马克思(1866年3月底) 《资本论》第一卷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 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 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 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 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 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 德国通讯书记。1871年3月18 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 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 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 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 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从 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 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 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 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 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
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 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 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 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 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 ,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
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
级政权。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 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
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
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 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 日,马克思在他伦敦的寓所 去世,—颗伟大的心停止了 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
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 在一起。墓碑上写着“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的简朴的葬礼
沙尔·龙格是法国的新闻记者,保尔·拉法格是法国籍的英国外科医生、法国与国 际工人运动活动家,爱德华·艾威林是英国的大学副教授和文艺工作者。
•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 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 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1843年 6月,和燕妮结婚。1883年3月14日 病逝于英国伦敦 (海格特公墓)。 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 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 想变成科学。
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随后又把德国手工 业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与恩格斯一道撰 写《共产党宣言》。1847年11月,马克 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 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 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 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
产党宣言》。
童年
马克思和燕妮
马克思逝世
马克思、 恩格斯和 马克思的 女儿:燕 妮、劳拉 和爱林娜 (1861年 5月)。
马克思和女儿燕妮 (1866年3月底)
马克思的家庭成员
亨利奇·马克思 (1782-1838)
罕丽达·普利斯波克 (1787-1863)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1814-1881)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 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 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 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 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 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 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 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 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 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 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 思想。
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 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
于革命民主主义。
• 1843年4月1日《莱茵报》 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 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 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 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 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结婚。 从此,她成了马 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 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偕 同燕妮迁居巴黎,与卢格 创办《德法年鉴》。
海伦·德穆特 (1820-1890)
弗雷德里克·德穆特 (1851-1929)
一个儿子,三个孙辈
燕妮 1844-83
பைடு நூலகம்
龙格 劳拉 1845-11
拉法格 埃德加尔 1847-55
格维多 1849-50
弗兰西斯卡 1851-52
爱琳娜 1855-98
艾威林
马克思的姨夫是莱昂·菲利普斯,他的儿子和孙子创立了荷兰菲利普斯电气公司。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 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在中 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 而工作的职业”。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 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 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 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 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
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 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
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
务。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 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9月毕业。
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市
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 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
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 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 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 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1841年春,马 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 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
千年伟人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 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 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 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犹太人。 他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家乡莱茵 省是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最发达的省份, 他后来上大学的波恩和柏林也是当时普鲁 士专制政府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 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 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 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 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 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 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 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 个打算。
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 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 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 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
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 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
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 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 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 批 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 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 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 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 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