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煤粉性质1.高位发热量?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烟气中水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
2.低位发热量?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扣除水蒸汽汽化潜热后所得到的热量。
3.试述氧和氮在煤中的含量和危害?氧在煤中的含量最高可达40%,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氧的含量逐渐减少。
氮在煤中的含量只有0.5%~2.0%。
两者都是煤中的杂质。
氮在燃烧时会转化成氧化氮,造成大气污染,是有害物质。
4.试述硫在煤中的存在形式和危害?硫以有机硫、黄铁矿硫、硫酸盐硫三种形式存在于煤中。
前两种硫是可燃物质,每千克硫完全燃烧时可释放出9040KJ的热量。
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对受热面产生腐蚀并对大气造成污染,是煤中的有害物质。
5.试述水分在煤中的含量及对燃烧的影响?煤样在102~105℃条件下干燥到恒重,失去的重量就是全水分。
水分含量从2%~60%不等,随着煤化年代的增加,煤中水分逐渐减少;煤中的水分不利于燃烧,它会降低燃烧温度。
燃料燃烧后,水分吸收热量转变为水蒸汽随烟气排入大气,降低锅炉效率,增大烟气量,同时给低温腐蚀创造了条件。
6.煤粉水分过高、过低有何不良影响?煤粉水分过高时,使煤粉在炉内的点火困难;同时由于煤粉水分过高影响煤粉的流动性,会使供粉量的均匀性变差,在煤粉仓中还会出现结块、“搭桥”现象,影响正常供粉。
煤粉水分过高,不仅会降低煤粉燃烧温度,产生的水蒸汽将会造成引风机电耗和排烟热损失的增加及预热器的低温腐蚀。
煤粉水分过低时,产生煤粉自流的可能性增大;对于挥发分高的煤,引起自燃爆炸的可能性也增大。
7.什么叫灰分?灰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有哪些?将煤样在空气中加热到800±25℃,灼烧2h,余下的重量就是灰分;灰分非但不可以燃烧,而且还阻碍氧与可燃物质的结合,造成着火和燃尽困难。
另外,灰分是造成结焦和积灰、磨损的直接原因,同时灰分还会造成大气污染。
8.燃煤挥发分对煤粉气流着火有何影响?煤粉燃烧首先是挥发分着火燃烧,放出热量,并加热焦炭,使焦炭温度迅速升高,并燃烧起来。
如果燃煤挥发分低,则着火温度愈高,即愈不易着火,使煤粉着火推迟。
另一方面,挥发分对煤粉气流的着火速度也有很大影响,挥发分较低的燃煤着火速度低,燃烧不易稳定,甚至发生灭火。
9.如何控制运行中的煤粉水分?通过控制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温度,可以实现对煤粉水分的控制。
温度高,水分低;温度低,水分高。
为此,运行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
当原煤水分变化时,应及时调节磨煤机入口干燥剂的温度,以维持磨煤机出口干燥剂温度在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
10.什么是煤的可磨性系数?如何表示?煤的可磨性系数是表示煤研磨难易程度的特性系数。
它是指风干状态下,将相同质量的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的粒度破碎到相同的细度时所消耗的能量之比,以K km表示。
目前常用的有哈氏可磨系数K km及全苏热工研究所法可磨系数K km。
11.什么是煤粉细度?如何表示?煤粉细度一般指的是试验时留在筛子上的煤粉占试验煤粉的比例,筛子孔径不变的话,留在上面的越多,细度越大,煤粉越粗例如:煤粉细度10~12%(R90),意思是煤粉通过孔径为90微米的筛子的概率为88~90%,不通过率为10~12%。
通常说提高煤粉细度是使煤粉变细,这样会使煤粉更容易着火、燃烧完全、飞灰含碳量降低、减少二次燃烧的可能性;同时炉膛火焰中心相对降低、炉效相对升高。
但是提高煤粉细度,制粉系统的电耗增加,磨煤机内磨煤部件磨损增大(特别是钢球磨),增加维护量。
所以对电厂而言,调试单位会根据设计煤种的可磨系数给出磨煤机正常运行中煤量和电流的参考值。
12.锅炉燃煤性质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的?1) 煤的发热量;2) 煤的挥发分含量;3) 灰分的熔融性;4) 煤的焦结性;5) 煤的可磨性;6) 煤的磨损性。
13.煤粉细度对燃烧有何影响?煤粉越细总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的机会越多,挥发分析出快,容易着火,燃烧完全。
所以,挥发分低的煤,煤粉应细些。
煤粉过粗时,在一次风管内不能很好的预热,到燃烧器里也不能很好地与空气搅拌混合,结果在炉膛里着火不好,着火时间延长,造成燃烧不完全,增加了锅炉热损失。
尤其是锅炉低负荷时,由于炉膛热强度低,还容易引起锅炉灭火或烟道二次燃烧。
14.煤粉细度是如何调节的?煤粉细度可通过改变通风量、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或转速来调节。
1) 减小通风量,可使煤粉变细,反之,煤粉将变粗。
当增大通风量时,应适当关小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以防煤粉过粗。
同时,在调节风量时,要注意监视磨煤机出口温度。
2) 开大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或转速,或提高粗粉分离器出口套筒高度,可使煤粉变粗,反之则变细。
但在进行上述调节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给煤量的调节。
15.煤粉的经济细度是怎样确定的?锅炉运行中,应综合考虑确定煤粉细度,把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磨煤电耗及金属磨耗q p+m都核算成统一的经济指标,它们之和为最小时所对应的煤粉细度,称经济细度或最佳细度R90ZJ。
应依据燃料性质和制粉设备型式,通过燃烧调整试验来确定。
16.什么是煤粉的均匀性指数n?表征煤粉颗粒均匀程度指标,称均匀性指数,也称煤粉颗粒特性系数,用n表示。
17.煤粉细度及煤粉均匀性对燃烧有何影响?煤粉越细,越均匀,煤粉总的表面积越大,挥发份越容易尽快析出,有利于着火和燃烧,降低排烟、化学、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但煤粉过细炉膛容易结焦。
煤粉越粗,越不均匀,不仅不利于着火,燃烧时间延长,燃烧不稳,火焰中心上移,烟温升高,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和排烟损失,降低锅炉效率,同时增加受热面磨损程度。
18.过量空气系数对锅炉的影响过高的过量空气系数:增大送、引风机的电耗,增大排烟损失,增加尾部受热面的磨损;降低炉膛温度,推迟着火,燃烧的完全程度降低,尤其在燃烧劣质煤时易导致熄火;增加SO3和NO X的排放。
过低的过量空气系数: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导致炉内结焦,增加受热面积灰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煤粉气流的爆燃。
最佳过量空气系数是排烟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之和最小所对应的。
19.煤粉为什么会爆炸?煤粉与原煤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输送煤粉的介质通常使用热空气,当煤粉与空气中氧接触时,会产生氧化,使温度升高,随着温度升高又会加速氧化的进行。
如果散热条件好,氧化产生的热量能被顺利带走,则不会发生自燃或爆炸;如果由于煤粉堆积,氧化产生的热量聚积起来,使氧化过程加剧,就会引起自燃。
制粉系统中,煤粉和空气混合成雾状,当这种雾状的风粉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时,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突然着火,造成煤粉的爆炸。
爆炸所产生的压力可达0.25~0.35Pa,对容器产生冲击,击破防爆门,严重时会损坏设备,甚至会引起火灾。
20.简述锅炉烧劣质煤时应采取的稳燃措施?1) 控制一次风量,适当降低一次风速,提高一次风温;2) 合理使用二次风,控制适当的过量空气系数;3) 根据燃煤情况,适当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及煤粉细度,控制制粉系统的台数;4) 尽可能提高给粉机或给煤机转速,燃烧器集中使用,保证一定的煤粉浓度;5) 避免低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时,可采用滑压方式,控制好负荷变化率;6) 燃烧恶化时及时投油助燃;7) 采用新型稳燃燃烧器。
21.煤粉的主要物理特性有哪些?颗粒特性:煤粉由尺寸不同、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组成,一般煤粉颗粒直径范围为0~1000μm,大多为20~50μm;煤粉的密度:煤粉密度较小,新磨制的煤粉堆积密度约为0.45~0.5t/m3,贮存一定时间后堆积密度变为0.8~0.9t/m3;煤粉具有流动性:煤粉颗粒很细,单位质量的煤粉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表面可吸咐大量空气,从而使其具有流动性。
这一特性,使煤粉便于气力输送,缺点是易形成煤粉自流,设备不严密时容易漏粉。
22.试述燃料性质对锅炉汽温的影响?燃用发热量较低且灰分、水分含量高的煤种时,相同的蒸发量所需燃料量增加,同时煤中水分和灰分吸收了炉内热量,使炉温降低,辐射传热减少。
水分和灰分的增加增大了烟气容积,抬高了火焰中心,使对流传热量增大,出口汽温升高、减温水量增大。
煤粉变粗时,煤粉在炉内燃尽的时间增加,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对流过热器吸热量增加,蒸汽温度升高。
23.什么是燃烧反应速度和燃烧程度?1) 燃烧反应速度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燃烧的快慢决定于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氧气供给燃料所需的时间,此外,也与某些催化剂有关;2) 燃烧程度即燃料燃烧的完全程度。
表现为燃烧产物离开燃烧室时带走可燃质的多少。
24.煤的多相燃烧过程有哪几个步骤?1) 参加燃烧的氧气从周围环境扩散到反应表面;2) 氧气被燃料表面吸附;3) 在燃料表面进行燃烧化学反应;4) 燃烧产物燃烧释放的热量进一步加热固体焦碳使之燃烧;5) 燃烧产物离开燃料表面,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25.描述煤粉的燃烧过程?煤粉颗粒受热之后,首先析出其水分,接着分解出挥发分。
当温度足够高时,挥发分开始燃烧,同时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煤粒,随着煤粒温度的升高,挥发分进一步得到释放。
但由于剩余焦碳的温度还很低,同时释放出的挥发分阻碍了氧气向焦碳的扩散,故此时焦碳未燃烧。
当挥发分释放完毕且与其他燃烧产物一起被空气流带走后,焦碳开始燃烧,此时保持不断地供氧,燃烧将进行到碳粒完全烧尽为止。
26.煤粉燃烧分为哪几个阶段?煤粉在炉膛内的燃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着火前的准备:煤粉进入炉膛至着火前这一阶段为着火前的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内,煤粉中的水份蒸发,挥发份析出,煤粉温度升高到着火温度,故又称为干燥、挥发阶段,这是一个吸热阶段。
这个阶段在炉膛内为着火区。
2) 燃烧阶段:当煤粉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煤粉浓度又适合时,开始着火进入燃烧阶段。
挥发份首先着火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对焦炭直接加热,于是焦炭在高温下燃烧。
此阶段是一个强烈放热阶段,在炉膛中为燃烧区。
3) 燃烬阶段:未燃烬的少量固体炭继续燃烧,直到燃烬。
此阶段是在氧气供应不足,气粉混合较弱,炉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时间长。
此阶段在炉膛中为燃烬区。
这些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其实它们是互相联系并交错进行的。
并且各个阶段的长短与煤粉性质有关,与锅炉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也有关。
27.煤粉气流着火点的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原煤挥发分;煤粉细度;一次风温、风压、风速;煤粉浓度;炉膛温度。
28.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与哪三个因素有关?它们对其影响如何?与煤的挥发份、煤粉细度和煤粉气流的流动结构有关。
挥发份越低,着火温度越高;反之,挥发份高,着火温度低。
煤粉越粗,着火温度愈高,反之煤粉越细着火温度越低。
煤粉气流为紊流,对着火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29.为什么说煤的燃烧过程是以碳的燃烧为基础的?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物质;焦碳(以碳为主要可燃物)着火最晚、燃烧最迟,其燃烧过程是整个燃烧过程中的最长阶段,故它的燃烧过程决定着整个粒子的燃烧时间;焦碳中碳的含量大,其总的发热量约占全部发热量的40~90%,它的发展对其他阶段的进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