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煤结构与储层物性

构造煤结构与储层物性

此可知,构造煤的变形有强有弱,弱变形只是煤体原生结构、构造在构造应力作用 下产 生大量张裂 隙或剪裂隙, 造成煤体切割破坏 而形成 的碎裂煤,当然化学成分和结构也可
发生较小 变化; 强变形 是在较高构造应 力或长期温压作用下煤体强烈 韧性剪切或流变,
可 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而形成 的糜棱煤等。
Te n rtn W rhp B / M ha h6 Ieao l k o o CMC i i m nia o s n M n t Cn
构造煤结构与储层物性
据宜 侯泉林, 文, 姜 波,王桂梁, 方爱民 ( 国 中 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 9 00 4 中国 矿业大学, 徐州 210 208 中 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北京 10 9 00 ) 2 摘 要:构造煤研究涉及到基础地 质理 论、 煤层气资源、 煤矿安全和环 境地学 等重 要领 域。本文以两淮 地区区 域地质与煤储层 地质为研究 背景, 讨了 探 构造谋形 成的 低、中、 高三 种变 质变形环 提出了 境, 一套既适 合于煤 层气开 发又 适合于煤与瓦 斯突出 防治的 结 构一成因 分类方 案,该方 案分 为三个变 形序列 十类 构造煤: 脆性变 形序列包 括碎裂煤、 碎斑煤、 碎粒煤和碎粉煤,片 状煤和薄片 煤; 韧性变 序列 形 为揉坡煤、 煤和韧性结 糜棱 构煤; 脆韧性过 渡型为 鳞片 煤;并分 别叙述了 不同 类型构造 煤的宏观 和微观变 形特征。 运用X射线衍射、 分辩透 高 射电 顺磁共振、 镜、 核磁共振以 傅立 及 叶红外光 谱等 现代技 术方法系 统研究了 不同 类型构 造煤的大 分子化学 结构特征; 用压汞法、 吸附 利 液氮 法和 扫描电 镜研究了 构造谋的孔隙 构特征; 结 采用平衡水条件下等 温吸附 解吸实 / 验与大 直径 构 造煤原 位样品室内 渗透率实 验研究了不同 类型构造煤的吸附一 性与渗透性特征。 解吸 首先建立了 构造煤微孔隙 结构自 类系 然分 统;在 C 4 元气 H 或多 体吸附 解吸过 一 程中, 发 现变 形较强的 构造煤 C 4 H 等温吸附曲 线不 符合五种吸附曲线 类型, 且 C 4 元气 并 H 或多 体吸附一 解吸具有不 可逆性。在此 塞础上,深 入探讨了 构造煤 结构演化及其与储层物性
入地探讨构造作用对微孔的影响,王涛等 (94 19)用液氮吸附法测试 了江西新华煤矿原
生结 构煤与构造 煤的孔隙 分布, 认为 构造作用己经影响到 1 m的微 0 n 孔, 但尚 无影响到 小于 1 m的超微孔, 且其研究过于简单。因 0 n 而 此, 构造煤纳米尺度 微结 构孔隙是一个
值得 研究的问 Gn . 7; g 5 g92Gr l ai20)同时, 题(aea, 2Ge a i,8; aa Yl , , t l9 r n n 1 1 g d t n g 01 i d n d 构
20 第六 06 届国际 煤层气研讨会
示, 碳结 以 构为主的煤具 有较强的吸附性, 变形 构造 增强, 其吸附 性增强(aea, ; Co l20 t 00 . J ea, a u l2 5,据宜文等, 05。已 t 0 . 0 20) 有不少研究者利用压汞法 对比 测试了 不同 矿区、 不同 煤级的 原生 结构煤 与 构造煤的微米级孔隙 特征( 佑安等,90 张井等,96 姚 王 18; 19; 多 喜等, 96 。 1 ) 这些实 9 验证明,构 造煤 主要增加了中 孔和过渡孔的 孔容, 但不影响微 孔的 孔容。也就 是说, 层的构 煤 造变形没有影响到小于 l m的 o n 微观 尺度上。 为了 更深
温 吸附一 解吸实验与大直径构造煤原位样品室 内渗透率实验 研究 了不 同类型构造 煤的吸
附 解吸性和 一 渗透性特征(a ea, ; t 05; 文等,2 5。 ( n t 04Jea, a 据宜 J g l20 u l20 i . . 0 ) 结果表明 0 : 首先建立构造煤微米 级和纳米级孔隙结构自 然分类系统 研究 ;以孔隙直 2, n . 径 0 00m 0 50n 00m和 1 n 0 m为界, 0 将构 造煤微米级孔径结 构划分为超大 - 0 m 、 ( 孔( 2 00 大孔 5 0)
构、破坏物 理键 力的重要 因素 。 虽然应力和热力作用都可导致煤 结构中基本结构单元堆
砌度 (c、延展 (a、芳 L) 度 L) 碳率 ()以 由基 f 及自 浓度 (g 增加, a N)的 但应力条件 下
形成的LL值明 J} 显小于热力条件下形成的LL值; aI 而且随着 / 构造变形的增强,由 脆性 变形片 状煤的 微弱定向 及有序度差向 韧性 变形的局部定向、 烈定向以 体秩理化 强 致整 扩 展(b l, ; t 05 。 O ei 1 2J ea, a 引起煤大分 r 9 u l20 ) n 9 , . 子结构参数的 变化原因 主要是 挤压或剪切 应力的作 用。 性变形和韧性变形皆 脆 能影响 到煤体内 部的大 分子结构, 生动力变质 而发
治重点解决 的难题 。 关键 词:构造煤 大分子结构 孔 隙结构 储层物性 煤层气勘探开发
引言 构造 煤与煤层气勘探开发、 煤矿瓦 斯突出以 及大气污染等皆 有密 切的 关系 (vn Ea s a Bon17 Ya, ; , ; 01 姜 n r , ; n18 Co1 9L 20; 波等,01据宜 d w 93 u 95 a 9 i 9 , 20 ; 文等, 0; 文, 2 2 据宜 0 20; e a, 4 J e a 20a。 03 J t 20; t 05) 研究表明,构 u l 0 u l . . , 造变形影响到煤的大分子结 构 ( ii a 1 2 Co a, 0 J, 3, Ns o , ; e l 2 ; 20 在某种程度上 hk 9 9 a t 0 u 0 ) . 0 也能 提高 煤级 (eh t Ti ml c lr97Fwea Gy , ; ea 2 0J ea 20 ) 通过构造剪切作用, l, 8; l n ae 19 Co l 0 ; l 0 c。 e1 o r d r 9 a t 0 u . 9 . , t 5 可促进或加速石墨化的进行 ( is l1 3Bs ea, ) 构造变形 Wl ea, ; t t 1 5。 k t 9 ui l 9 . 9 n . 9 不同 程度 的改 变着煤的 物理结构和化学结 从而改变 构, 着煤的吸附 孔渗性。己 究成 性和 有研 果显
作用 , 提高煤的变质程度 ; 不过, 韧性变形煤对 大分子结构的影响程度超过脆性变形煤, 其芳构化和 环缩合程度 明显提高 。 当然,不同应 力应变环境对不 同类型构造煤结构的影
响是不一 样的。 随着脆性变形的 增强, 碎裂煤、 斑煤至 从 碎 碎粒煤、 碎粉煤的 碎裂煤 类 以 及从片 状煤到 薄片 煤的 片状煤类, 煤的大 分子结构也在发生 变化。 随着构 造应力的 增 强, 尺寸 (a c 不断增加, 微晶 L和L) 而芳香 层单层之间间 d2 距 0 则不断减小, 层 N 0 微晶 和每一层所含苯 环数 n 之增加, LL比 随 而 jc 值则相对减小, 脂族间 d 不断 距 T 也 减小。 构造应力对不同 类型 韧性构造煤的 影响程 度不一: 揉皱煤大 分子结构变化 较小、 煤 糜棱 大分子结构变化 较大、 非均质结构煤中 大分子结 构变化也较 构造煤大分 大。 子结构的改 变主 要有如下三 种形 一是煤核内 式: 芳香环层片间的 滑移位错; 二是煤核间的 剪切滑移; 三是煤核内分子结构中 键能的 破坏与重新结合。煤大分子结构中这几种变形作用的叠 加, 成为煤体构造剪切的基 本过程, 也是煤 强烈变形的实质。 5 构造 煤储层物性 及其与 结构 的藕合 关系 利用压汞 液氮 法、 吸附 法和扫描电 镜研究了 构造煤的孔 隙特征; 用平 采 衡条件下 等
作用机理 。然而,构造煤是煤中构造 变形和 围岩岩 石力学性质等共同作用 的结果,由此
进一步 论述了 煤层断 层滑构造、 层、 煤层流变 和谋层韧性剪切带的变 征及形成机制。 形特 研究 认为 一定 : 脆性变 形程度的片 状煤、 碎斑谋与碎裂煤以及 较弱韧 性变 形的揉皱 煤并 经 后期脆性变 形叠 加形成的构 造煤等 储层具有较好的煤层气 勘探开 发潜势, 变形程 而 度 较强的 脆韧性与 韧性构造谋如蜂片煤、 糜棱煤 等储层恰恰是瓦 斯抽采和煤与瓦 斯突出 防
造煤 制煤吸附能 力的 一 个重要因 素。 而且,构 造煤微孔隙的渗 透性与煤层气的赋存和开发 有极为 密切的关系。 构 造煤在变形过程中, 应力作用的性质、 由于 方式、强 度以 及变形环境的不同, 煤 的物理 性质、 化学结构和 化学成分都会呈 现出 有规律性的演化, 物性也随 储层 之发生重 大改变 Jea, a 据宜文 ( t 20 ; u l 05 . 等, 05 此, 20) 。因 深入进行构造作用、应变 环境、 构造 煤物理 化学结构 演化、 层物性及其作 储 用机理的 综合研究, 将会对复杂构 造区 煤层气资
源的寻找和评价、矿井煤与瓦斯突 出防治和 瓦斯抽放 以及环境问题提供理 论基础 , 是 也 煤层气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 的工作。
2 构造煤 的形成环 境及及其概 念的理解 本 矿区的 文以 两淮 构造煤及煤储层 地质为研究背景, 探讨了 构造煤储层 形成的 三种 变质变 形环境( ea, a据宜文 J t 20 ; u l 05 . 等, 0 ) 2 5,即以 0 深成变质作用为基础的 低煤级变
Te n r t a osoo C M M i ha h 6 I n i l hp B / M i " t anWr ' o e k n C n Cn 煤和一组裂隙发 育的 片状煤和薄片煤; 韧性变 形序列包括揉 皱煤、 糜棱煤和非 均质结构
煤, 脆韧过渡型则为鳞片煤。并分别叙述了不 同类型构造煤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与
前人分类相比 脆性变 , 形序列增加了 片状煤和 薄片 煤, 为 因 这类煤在结构与物 性特征上 与碎裂煤等明显不同: 韧性变形系 列煤中增加了非 均质结构 煤, 认为揉皱煤是 并 挤压或 剪切作用下形 成的, 糜棱煤是 而 在强烈韧性剪 切作用下形成的, 均质结构煤则在 非 蠕变 过程中 形成的; 此外, 增加了 脆韧过渡型, 并将鳞片煤, 归为该 类型。 4 构造 煤结构演 化与形成机 理 运用X射线衍射、 高分辨透射电 顺磁共振、 镜、 核磁共 振以及 傅立叶红外 光谱 等技 术方法系统研究了 不同 类型构造煤的大分子结 主要为 构〔 化学结构) 《u l20a 特征 Jea, ; t 04 . J ea 20b 踞宜文等, 05 研究认为: u l 05; t . , 20) 。 温度是引起煤 大分子 结构演化、 煤级升高 的主导 因素(a ea 18;秦勇,1 4 S c t 92 th l . , 9) 9 ,而定向 应力的 用也 作 是改变煤的大 分子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