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佛教研究英文:Buddhism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试方式:学期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中国哲学、文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3学分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佛教的发展历史和佛教思想,侧重于中国佛教的讲授,并兼顾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佛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先修课程要求:先修《佛经导读》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印度佛教16学时,中国佛教48学时,藏传佛教8学时参考文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册,方立天著),《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印度佛教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国密教史》(吕建福著)编制人:陈坚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日本宗教研究中文日本宗教研究英文 Japanese Religion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及职称:牛建科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试方式: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历史学总学时和学分:54、3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日本神道教以及传入日本的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梳理神佛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宗教交流的特点与意义;加深研究生对东方宗教文化之间以及东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和范式的理解。

先修课程要求:儒学、佛教、基督教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课时第二章:日本的古代信仰3课时第三章:佛教及其传入3课时第四章:山岳佛教与乡间佛教3课时第五章:新佛教的首倡6课时第六章: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6课时第七章:儒教与“家”的宗教3课时第八章:神道教概说18课时第九章:新时代的宗教6课时参考文献1、牛建科著《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2、铃木范久著、牛建科译《宗教与日本社会》,中华书局,2005年3月3、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9月4、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5、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6、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7、杨曾文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8、范景武著《神道文化与思想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9、郑彭年著《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10、张大柘著《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编制人:牛建科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基督教神学研究英文 Christian Theological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2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文郁教授教学方式:授课和讨论考试方式:研究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西方哲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了解基督教思想及实践先修课程要求:基督教历史,旧约概论,新约概论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基督教神学信条(4学时);旧约神学(4学时);新约神学(4学时);保罗神学(8学时);新教神学(12学时);19世纪的宗教经验(12学时);20世纪神学讨论(12学时);系统神学问题(8学时);第三世界神学(4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参考文献:1.《圣经》2.《海德堡信条》;《西敏寺信条》3.《路德文集》4.加尔文:《基督教原理》5.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编制人:谢文郁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宗教哲学英文 Philosophy of Religion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3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文郁教授教学方式:授课和讨论考试方式:研究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西方哲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分析宗教的基本问题及其回答先修课程要求: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原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宗教情怀(4学时);近代理性主义宗教观(4学时);信仰和理性(8学时);宗教语言问题(8学时);上帝存在论证(12学时);罪恶问题(8学时);超越问题(12学时);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8学时);分析哲学和宗教研究(4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参考文献:1,《中庸》;《圣经》;《古兰经》2,普兰丁格:《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邢滔滔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康德:《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李秋零译、邓晓芒校,香港,1997年。

5,希克:《宗教哲学》,何光沪译,北京三联,1988年。

6,单纯:《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编制人:谢文郁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基督教研究英文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新利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先修课程要求:欧洲历史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4学时);耶稣基督及其训导(24学时);《新约圣经》的主要内容(8学时);基督教会与主要教派(24学时);近来以来基督教的发展(8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参考文献:1,《新旧约全书》2,麦格拉斯:《基督教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雪莱:《基督教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编制人:刘新利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宗教学研究英文 Religion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赵杰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研讨考试方式:提交研究报告适合专业:宗教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宗教学研究作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了解宗教学兴起以来三大研究类型(哲学的、神学的、及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状况及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宗教研究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找到具体的研究方向。

先修课程要求:宗教基础知识、宗教学概论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部分分四个单元:一、宗教学的历史及研究现状;二、宗教传统的分类及其主要经典与文献研究;三、宗教学研究的神学进路及其成果反思;四、宗教学研究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反思参考文献《宗教学史》、《信仰的法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编制人:赵杰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中西方宗教比较研究英文 Sino-western Comparative Religion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秋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赵杰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研讨考试方式:提交学术研究报告适合专业:宗教学专业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总学时和学分:课程作用与任务:中西方宗教比较研究是为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宗教比较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和目前宗教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特别开设这样一门方法论性质的课程,不单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培训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宗教学研究、宗教思想史研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部分分三个单元:一、中国宗教传统及中国宗教发展的主要问题;二、基督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性质及其主要传统;三、比较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基督教思想史》《基督教教会史》《中国宗教通史》编制人:赵杰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基督教历史英文 Church History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1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新利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先修课程要求:欧洲历史、基督教知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4学时);历史上的耶稣(8学时);使徒、护教士与早期基督教会(8学时);新约正典与教父(12学时);罗马教会与欧洲历史(12学时);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12学时);宗教改革运动(8学时);近代以来的基督教发展(4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参考文献:1,《新旧约全书》2,麦格拉斯:《基督教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雪莱:《基督教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编制人:刘新利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佛教哲学英文 Buddhism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1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了解佛教的主要哲学流派,包括小乘的部派哲学和大乘的中观和唯识哲学先修课程要求:佛教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小乘部派哲学24学时,中观24学时,唯识24学时参考文献:《俱舍论》、《成实论》、《中论》《成唯识论》编制人:陈坚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英文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Daoism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1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了解中国佛教史上儒佛道三教之间的互相关系。

先修课程要求:中国佛教史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魏晋南北朝三教关系24学时,隋唐三教关系24学时,宋元明清三教关系24学时参考文献:《弘明集》、《广弘明集》、《辅教编》、《周易禅解》编制人:陈坚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犹太教经典研究英文 Studies in Jewish Classic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1任课教师及职称:爱理克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系统介绍《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着重讲授《摩西五经》之《创世记》、《出埃及记》和部分《先知书》的内容,以及《塔木德》中的《密西那》部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把握犹太教经典产生的背景、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问题和主要成果,从而加深对犹太教的认识。

先修课程要求:犹太教史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参考文献:《希伯来圣经》、《密西纳》,Who Wrote the Bible, The Hebrew Bible, A Socio-literary Introduction编制人:傅有得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犹太思想研究英文 Studies in Jewish Thought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1任课教师及职称:傅有得教授教学方式:授课考试方式:定题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系统介绍犹太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着重阐述斐洛、萨阿底、迈蒙尼德、布伯、罗森茨维格、海舍尔、列维那斯等犹太哲学家的思想,在理清犹太思想发展脉络和线索的同时,着重把握主要犹太哲学家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以及犹太思想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差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