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50)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50)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50)▲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

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

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

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

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人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赵云是忠勇的化身。

赵云近乎完人,缜密,沉稳,忠勇,自律……正是这些性格特点,让刘备和一生谨慎的孔明都对其欣赏有加,爱把其带在身边,将大任委托给办事妥帖的他。

思考题2:结合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作者细致叙述了刘备从樊城撤退时,不顾自身危急,坚持携“民众数万”渡江,感动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刘备“爱民如子”的“仁明君主”形象,寄寓着“仁政”理想:把恩泽加到每个百姓身上,争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赵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长坂桥。

曹操大军随后追来,张飞巧设疑兵,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

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

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关羽击退曹军。

关公、孔明、刘琦接应刘备投江夏,荆州军民投降曹操。

曹操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而来。

东吴孙权集众谋士商议御操之策,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因为荆州不仅地势险固,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

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而此时诸葛亮正欲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于是两家共商联合抗曹之事。

思考题1:你如何评价刘备掷子于地的言行。

参考答案:说法一:“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收买人心。

说法二:赵云在刘备艰苦创业的艰难时期,确实比阿斗重要。

他们有同生共死的深情厚意,刘器重且爱惜赵云,刘备没有必要演戏,笼络赵云。

刘备把妻小托付给赵云保护,可见高度信任。

之前,刘备还劝张飞不要错误地怀疑赵云。

思考题2:本回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众军也仓皇逃窜。

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

孙权邀文武百官商议,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孙权倾向于鲁肃。

孔明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

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

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

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孔明之计,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定,只得请周瑜(字公瑾)从柴桑回来商议对策。

思考题:分析诸葛舌战东吴群儒的论辩艺术。

参考答案: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舌战,通过这场舌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智慧之星诸葛亮的形象。

论辨技巧娴熟,或斥论点,或批论据,或驳论证,诸葛亮雄辨滔滔,举重若轻,一个大儒大智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周瑜从鄱阳回柴桑议事,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孔明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智激周瑜,瑜决计抗操,向孙权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拜周瑜为大都督,使其率军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孙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

周瑜于是嫉妒诸葛亮之才,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便派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刘备,只得无功而返。

思考题:孔明本为联吴抗曹而来,却为何认同周瑜降操,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参考答案:归谬法,欲擒故纵之计。

降曹本为保全妻子,而操拥有东吴后又要占有二乔(铜雀台赋为证)。

孔明故意提出献二乔与曹操的建议,以证明降曹乃自取其辱。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孔明与周瑜一方面商议联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斗智。

瑜欲杀亮,调亮领兵劫操屯粮之所聚铁山。

亮言瑜不能陆战,瑜怒欲自往。

亮点破劫粮必被擒的理论,教鲁肃谏周瑜以拒曹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周瑜诳骗刘备来中军账,见云长立于备后,瑜大惊,未敢加害。

瑜于三江口败操兵。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曹操见周瑜夜窥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对策。

蒋干为了立功,自称是周瑜的同窗,自告奋勇往江东去说降。

周瑜将计计就,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故意做出狂态,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

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故意让蒋干看见并盗走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私通的书信;又故意两次说梦话,并让蒋干偷听到所谓江北密保,使其信以为真。

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为孙刘联军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思考题: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

”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概括蒋干中计的多方面原因。

参考答案:一是周瑜计设得高明;二是蒋干的盲目自信;三是曹操的生性多疑。

【内容赏析】1.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本回的主线是什么?参考答案: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2.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毁书斩使。

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3.周瑜毁书才有三江口之战;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二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

此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4.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信以为真?参考答案: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

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

”——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

“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

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

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

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5.周瑜的反间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

密信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

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

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6.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参考答案: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

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

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7.人物形象(1)周瑜: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

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

有卓越的军事才干。

★周瑜的每次“笑”的不同原因及反映的思想性格特征:①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自信之“笑”。

为蒋干送上门来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嘲讽之“笑”。

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心虚而说假话。

)③瑜笑而挽其臂(做作之“笑”。

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表示相信他,以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

)④大笑畅饮(麻痹之“大笑”。

表示见故人而高兴,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

)⑤佯醉大笑曰(自得之“大笑”。

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⑥言罢大笑(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讥笑蒋干竟来劝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

)三次“笑”,三次“大笑”,表明周瑜胸有成竹,潇洒自信。

(2)蒋干: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

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

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3)曹操: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

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中计。

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

(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

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