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总结

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总结

新建XX至XX城际铁路二标段DK55+500~DK55+540区间路基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总结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12月一、工程概况新建XX城际铁路二标段位于湖北省XX市境内,标段内灰岩分布较为广泛,路基地段灰岩岩溶发育需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措施采取注浆处理。

为确保XX城际二标段岩溶发育地段路基施工质量,根据本标段路基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公司路基施工水平和客运专线路基施工的需要,考虑征地拆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及施工接水、接电方便,本次工艺性试验段选定在DK55+500~DK55+540路基岩溶注浆段。

二、试验目的2.1为确保新建XX城际铁路的路基施工质量,为后续大面积开展岩溶注浆施工提供资料及相应的参数,找出适合本标段内注浆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并形成符合本标段实际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材料配比、注浆压力及流量,拌浆、输送、注浆和钻孔的指挥控制,注浆过程中的监测和注浆加固后的效果检测,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方法,以指导后续施工。

2.2通过本次注浆加固试验,总结出在本试验段地质情况下土层及岩溶内注浆的施工方法、适宜配合比、灌浆压力与灌浆量关系曲线(确定适宜压力)、合适的机械选型配置、确定注浆后土体、岩溶的注浆加固效果以及控制措施等。

三、试验准备3.1试验时间:2009年12月24日至2009年12月27日3.2参加人员:中铁十一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施工作业班组。

XX铁道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站:XXX、X XX。

3.3试验方案:按照既定工艺性施工方案执行。

四、试验过程4.1 岩溶注浆施工工艺4.1.1 工艺流程图岩溶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4.1.2 工艺要点(1)施工准备①熟悉岩溶注浆工点工程概况,提前作好施工方案、岩溶注浆孔位布置平面图、施工技术交底等技术工作。

②将场地平整,设置必要的排水坡,防止地表水下渗。

③测量放线:根据岩溶注浆孔位平面布置图,对各孔位进行放样,并测量、记录对应的孔口地面高程。

④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⑤准备注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粉煤灰等检验合格的原材料,选定水灰比;水泥选用P.O 42.5袋装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采用38~43°Be,模数2.4~3.0;砂采用中粗砂;水泥浆:水灰比W/C=1.0:1.0;水泥砂浆:水:水泥:砂=0.8:1.0:0.8;双液(水玻璃与水泥浆混合液):水玻璃:水泥浆(体积比)=10%。

⑥选择相关设备及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合理设置水泥棚和搅拌站及附属设施;XY-100地质钻机;工作压力为2MPa的注浆机;注浆管线采用φ50高压橡胶软管;注浆套管采用φ110无缝钢管;水泥浆拌制采用桶搅拌过滤灰团后流入储浆桶。

⑦提前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培训。

(2)桩位布置注浆孔孔径不小于50cm,采用正方形布置,间距5.0m,从线路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直至坡脚外侧5m范围。

(3)先导勘探孔钻进:根据探灌相结合的原则,钻孔分为先导勘探孔和一般注浆孔,首先施钻30%的先导勘探孔,待试验段先导勘探孔完成后,经现场监理确认地质状况和注浆深度与范围。

①钻进A.土层钻孔:采用φ108钻头干钻,全程跟管钻进,套管护壁封至土石界面以下1.0m。

套管底部采用止浆塞封闭使套管外壁与岩面结合紧密,不漏浆。

然后改用89mm口紧岩芯管钻至设计孔深;孔口采用法兰盘与套管对接封闭。

B.岩层钻孔:基岩面以下采用φ89钻头,钻孔过程中均取出岩芯,摆放整齐,用小标签记录不同岩性和溶洞的深度。

钻至设计深度(岩面以下5.0m)后,用对钻孔进行清洗,清孔时间25min。

采用XY-100地质钻机,该段孔深24m,0~18.8m为粘土,18.8m~24m为角砾岩,其中20m~20.5m为溶洞,无充填。

粘土进尺每分钟0.2m,入岩后每小时进尺1.5m。

②钻孔完成后,由现场记录员及时对岩芯进行记录及拍照,分层记录不同土层和岩层的深度,岩溶发育的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深度。

钻孔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旁站记录地质变化情况。

成孔后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封孔套管封入岩面以下1.0m,清孔干净。

③采用水泥砂浆对注浆套管进行固定。

(4)注浆前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试段长度4.5m,透水率为2.532 /min.m.m,压力水头差为11.4m。

(5)注浆:①在套管上安置盘混合器(法兰盘),调试注浆机,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接好压力表,作好注浆准备。

②注水试验完成后,开始注浆。

注浆浆液采用单液配比,水灰比为1:1,注浆采用BW-150型,注浆压力不小于2MPa的注浆泵,注浆持续时间2小时21分钟,最快7min/m3,总共注浆14.5 m3,水泥用量10.875吨。

注浆压力控制在0.54MPa,注浆量小于25L/min,持续时间31分钟,达到注浆结束条件。

(6)封孔:注浆结束后,经质检工程师检查,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终孔条件。

卸下法兰盘、拔出套管,回填C15混凝土封孔至孔口,捣鼓密实,孔口必须严实饱满,并作好孔口标记。

(7)一般注浆孔钻进与注浆:先导勘探孔施工完毕后,对一般注浆孔进行钻孔、注浆施工及封孔。

(8)注浆效果检测:注浆后通过物探、水压试验法、钻芯取样检测处理效果。

根据质量检验结果,结合施工过程资料,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

①注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透水率为0.0827L/min.m.m,试段长度为4.5m,压力水头差为16.4m,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注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为注浆前吸水量的3.2%,小于35%,可判定达到注浆效果。

②综合物探检测遵循《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附物探检测报告。

③钻芯取样通过芯样裂痕是否注满,判断是否达到注浆效果(芯样留取照片)。

五、试验结论通过本试验选择的机械设备及原材料能满足要求。

按照上述采用的钻孔工艺,钻孔尺寸、时间及速度,注浆速度、时间、单孔注浆数量、注浆压力、水灰比及压水试验和物探检测方法满足设计要求、满足现场施工质量要求。

六、施工注意事项6.1施工前应向有关部门收集和调查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

6.2当地质钻孔发现岩溶较大,相临两孔可能连通时,注浆孔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溶洞较大且填充较少时,应先快速灌注中粗砂对溶蚀腔体进行填充,再灌注水泥浆。

6.3注浆钻孔孔位偏差不宜超过50cm,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

6.4注浆过程加强地面观测记录。

在注浆区域埋设观测桩,在注浆前后观测其地表沉降。

一般应在线路中心、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范围及非均质地区应加密观测剖面。

施工期间必须每天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实测地表变形量,测量精度不大于1mm,并做好详细记录,根据观测数据控制注浆压力,以免堑坡的稳定性或附近构筑物受影响,同时监测数据应提交相关部门,以备路基沉降分析用。

6.5各孔注浆量根据具体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提高浆液浓度。

必要时间歇注浆。

注浆量过大时,应提请有关四方会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6.6钻孔及注浆顺序为防止临孔串浆,增加处理难度,本次钻孔及注浆顺序原则为:①先钻探灌结合孔,后钻一般注浆孔;②无论探灌结合孔还是一般注浆孔,全部采用跳孔钻进;③一般注浆孔采用路基两侧向路基中心进行④边钻边灌6.7注浆前作好注水试验并记录,根据钻孔的地质情况和注水试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注浆浆液和措施。

6.8注浆过程中,作好记录,并专人巡视,避免注浆超出加固范围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七、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7.1质量控制要点7.1.1孔位放样及测量施工现场通过测量复核场地平整标高,孔位放样采用控制桩引测出具体孔位的办法,保证孔位放样的偏差小于50cm。

7.1.2钻机对位检查钻机就位后,让钻头对准孔位中心,钻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后开钻,孔位偏差不大于0.5m,确保成孔质量。

7.1.3钻孔深度控制钻孔深度按钻至基岩面以下不小于5米,遇到溶洞,则钻孔至溶洞底板下1m;注浆套管镶入基岩0.5m。

通过先导勘探孔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当发现实际岩土界面与设计岩土界面高度不一致时,按以下方法进行办理:(1)一般注浆孔当实际的岩土界面高于设计图岩土界面3m以上时,注浆孔入岩深度应比设计入岩深度加深2~3m;其余情况按设计说明中入基岩5~6m办理。

(2)探灌结合孔当实际岩土界面比设计图的岩土界面上提差别大于3m时,注浆入岩深度加深5m,即达到岩土界面下10m才能注浆,总体以不超过设计深度为原则。

7.1.4 注浆(1)清孔:封孔砂浆凝固后,连接注浆机,泵压清水进行清孔,直到排浆管排出清水后,完成清孔。

(2)注浆: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结束该孔注浆:①注浆孔口压力不小于0.5MPa时,注浆段的进浆量不大于30L/min,持续时间不少于30min。

②岩层注浆时,孔口压力超过1.5MPa时,进浆量很小。

未达结束条件处理:经检查达不到上述标准时,清孔后再次注浆。

7.2 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在岩溶注浆施工中,针对出现注浆孔始终达不到注浆结束条件时,通过分析形成的原因,制定出如下的预防措施:7.2.1 在钻孔时,108mm钻头下钻至基岩以上0.5m后,再采用89mm 钻头钻至设计深度,将注浆套管施打至基岩顶面。

保证注浆时套管不上浮。

7.2.2钻孔时采取跳孔施钻,边钻边灌,防止出现串孔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