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

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

《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

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

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第三,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

东方祭司王约翰信奉基督教的传说盛行于西欧,使西欧基督徒梦想与之联合攻打穆斯林,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四,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

贵族、商人以及教会都希望从海外冒险中开辟新市场,掠夺黄金。

这一切使西、葡两国商人和贵族充当了第一批远洋探险和殖民者的角色。

第五,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

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

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路德新教在德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1.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

2.它得到一心一意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的有力支持。

3.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国的掠夺和干预。

4.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不遑过问德国的宗教问题。

5.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籍的文章。

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斗争的原因及其表现。

1.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实力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同专制制度发生冲突。

伊丽莎白统治的末期,就已出现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专制制度的征兆。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不彻底的宗教改革并不满足,他们渴望奉行加尔文教,要求建立廉俭教会,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迹,使教会摆脱国王而独立。

他们因这种宗教主张而被称为“清教徒”。

广大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逐渐信仰清教。

3.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还表现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上。

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国王经常把商业专卖权赐给宠臣,对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

1601年,议会再度讨论废除专卖权的议案,对专卖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议会的抗议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女王迫于形势,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以平息议会内外的不满。

这是资产阶级反对专卖制度的开端。

简述日本重新统一的条件及其过程。

1.“应仁之乱”后,内战不休,受重重剥削的农民发动起义进行反抗。

各地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大名的割据势力,为全国实现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

2.战国时代,新兴的战国大名兴起,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注意发展生产,奖励工商业。

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为政治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中小武士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3.16世纪,实现政治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由于工商业者的独立性有限,在统一运动中作用较小,以致统一运动完全由封建大名所掌握。

先是织田信长打败了许多大名,推翻了室町幕府,成为全国最有势力的大名。

以后丰臣秀吉继续进行统一战争,打败了敌手。

1586年,他在拥戴天皇的旗帜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克伦威尔护国公制建立的历史条件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自己就任护国主,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为一身,建立护国公制。

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运动使共和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丧失了主要的社会基础。

共和国是在人民的推动下建立的,平等派的存在是共和国强有力的支柱,1649年,平等派被镇压,表明共和国制度失去了一个可靠的保证。

远征爱尔兰为军事独裁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远征爱尔兰使许多军官和英国本土的商人变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他们时刻感到爱尔兰人民起义对他们的威胁,希望用武力镇压各种敌对活动。

同时下层士兵也获取了一些利益,丧失了以往的革命精神。

克伦威尔个人才能也为他建立护国统治提供了条件。

克伦威尔在战争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偶像,使他萌发了建立个人独裁的野心。

护国公制就是一种军事专政或者是军事独裁。

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欧启蒙运动出现是必然的。

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扫除这一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准备。

其次,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自然科学家有力的粉碎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

启蒙思想家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思想方法,提高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英国,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霍布士和洛克,后扩展到许多国家。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宇宙存在自然法则,万物都受自然法则的制约,人类社会也受其约束,自然法则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是理性;二是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

启蒙思想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意见,其出发点是天赋人权观念。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提供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明清之际,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主要有停止圈地。

清刚入关时,为了满足贵族对土地的要求,顺治元年清政府下令允许圈地,持续了20年。

圈地运动造成了许多人流离失所,无以为生,被圈占的土地落入了大地主的手中,对农业起了破坏作用。

康熙八年,清政府下令停止圈地,缓和了地主与农民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同时还大量地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清朝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摊丁入亩。

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前一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继续增加的人口,不再多征。

到雍正时,清政府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的方式,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上取消了。

这些措施推动了清朝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简述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表现。

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联系加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区经济联系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

西欧对东欧、西欧对美洲、西欧对亚洲的贸易加强。

国际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而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生产。

二是全球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穆斯林世界势力强大,它向各个方向扩张。

而现在,西欧列强崛起,这个势力活动的范围是全球,这是由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供其经济榨取和殖民的广大领土。

三是全球文化的交流加强。

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把他们自己的文化带到了新大陆,对土著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从印第安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文化。

中国、印度文化也开始与欧洲文化进行接触。

简论英属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的产生及其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影响。

英、法的启蒙思想不可避免地传播到英属北美殖民地。

北美殖民地产生出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相关主题